昂首迈步新征程 奋楫不负新时代——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发展纪实

舜网-济南日报 2022-04-10 13:56:50

昂首迈步新征程 奋楫不负新时代——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发展纪实
昂首迈步新征程 奋楫不负新时代——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发展纪实
昂首迈步新征程 奋楫不负新时代——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发展纪实
昂首迈步新征程 奋楫不负新时代——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发展纪实
昂首迈步新征程 奋楫不负新时代——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发展纪实

  2022年4月5日晚上11点,位于济南章丘的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核能重装事业部的车间里灯火通明。一群技术人员正围着一个火红的大钢环,一边用测温枪检测温度,一边做着详细的记录。这个大钢环就是制造中的霞浦核电工程2号机组堆容器支承环,它将在今年5月完成制造、正式发运。这也是该公司第二次承接如此重大的核电关键部件。

  新征程上的新动能

  实际上,伊莱特目前已经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锻造企业,而是已成长为一家以向清洁能源、高端装备行业提供各类关键部件的高端装备企业。除了产品和服务,他们已经将业务延伸到了产品制造前的材料研发、技术设计等环节。

  以上文提到的支承环为例,该部件是核反应堆的“底座”,上边要承受整个反应堆7000多吨的重量。一旦安装,在核电站运行的40-60年里不可更换。为了最大限度保证核电站的安全,首先就要提高这个“底座”自身的可靠性。一方面要尽量减少焊缝,最好一体成形;另一方面,部件所用材料的内部化学成分要尽可能均匀,避免因为偏析导致的强度差异。

  为了实现这种效果,伊莱特与中科院金属所李依依院士团队经过三年多的联合研发,从材料成分、材料性能、材料制备着手,最终用“金属构筑增材制造+整体轧制近净成形”的方案,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直径15.6米核电支承环的一体化制造。

  这样的项目在伊莱特并不是个例。2021年,中国首台3500千焦海上风电打桩锤下线在即,当时设备迫切需要一个配套的关键部件——替打环,用于将海上风机底部的钢管桩“包”住,再通过传递打击力将其固定在海床上。由于海上风机的个头越来越大,钢管桩直径也越来越大,怎么制造出直径够大又能长时间承受打击力的替打环,就成了设计方的一大难题。最终,他们找到了伊莱特,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不仅成功制造出了一个直径7.6米、重量165吨的超大型替打环,还通过仿形轧制的工艺将产品的交付周期缩短了2个月,成本也得到大幅降低,解了我国大型海上风电施工的燃眉之急。

  伊莱特能取得这些成绩不是偶然的。自济南市提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后,伊莱特就敏锐地认识到,传统锻造产业要想在未来的经济“新常态”中保持鲜活,就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新。

  近几年,伊莱特在设备升级、产业扩展方面可谓大手笔频出。2018年,投资6亿元的核能重装事业部正式投产;2020年,投资3.4亿元,新上智能锻造、热处理、机加工生产线多条;2021年,投资13亿元建设核电深海产业园。

  伊莱特董事长牛余刚介绍说:“想揽瓷器活,得先有金刚钻。我们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径轴向轧环机,最大的径向锻造机,在环筒类、棒轴类产品的加工能力上已经位于世界先进水平。”

  走进伊莱特的车间,各类先进的高端装备比比皆是,但企业并未仅仅满足于“硬件”的升级。牛余刚介绍说:“光有金刚钻还不行,还得有手艺活。这个手艺活就是科技研发,这两年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企业越是向高端市场前进,越是需要强大的研发能力做支撑,我们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都过亿元。”

  中科院金属所、中国原子能院、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北京机电研究所……这一个个闪亮的名字,都是伊莱特的研发合作单位。在伊莱特,科学家与企业家“1+1>2”的模式已经不止一次结出丰硕成果。

  国内首台10兆瓦级海上风机配套法兰、高温气冷堆用整体锻造筒节、直径11.5米级整体轴承用锻环、185吨级回转窑轮带……今天的伊莱特已经成功将自己的产品从风电拓展到了核电、水电、光热、高端装备等市场。伴随在新动能上的持续投入,企业的业绩也飞速提高,从2018年的14亿元跃升至2021年

  的集团总收入40亿元,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凭借杰出的表现,2021年伊莱特先后荣获风电法兰国家级单项冠军、国家级绿色工厂两大荣誉称号,成为对企业近年来发展成绩的最佳肯定。

  抓好党建促发展

  谈到企业高速发展的秘诀,除了大刀阔斧地推进动能转换,重视党建引领,抓好党建工作也是伊莱特的重要法宝。伊莱特公司党总支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首批两新组织示范点。

  而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党建工作如此出色的伊莱特,其实是一家西班牙合资企业。

  对于党建工作,西班牙合作伙伴也曾有过不理解,但当他们看到企业里工作最认真、最出色的员工大多是党员时,便逐渐从不理解变成好奇,从好奇变成称赞。

  2016年,伊莱特准备投资6亿元建设核能重装事业部,在就投资金额等重大事项达成一致时,外方却在建设周期上提出质疑。中方给出的投产时间是2018年5月,外方却认为如此重大的项目,投产时间不可能早于2018年12月。由于投产时间直接影响投资回报期的计算,外方一再要求中方进行重新计算。最后,经过反复沟通,外方才将信将疑地同意开工。

  项目开工后,伊莱特党总支第一时间提出“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工地上”。他们迅速将项目管理、技术保障、采购后勤等部门的广大党员组织起来,号召大家“亮身份、上一线、做先锋”。同时,还与参与项目建设的施工方、设备商举行了形式多样的支部共建、主题党日活动,将不同部门、不同公司的广大党员紧密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找到共产党员,最终整个项目如期完成。外方也被广大党员们忘我投入的工作精神深深折服,在参加项目投产典礼时,特意向党总支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和尊敬。

  像这样的案例,在伊莱特不胜枚举,经过多年的发展,伊莱特党总支已经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特色党建+”,不断推动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企业重大战略、重大项目落地,高层最头疼的就是“上边踌躇满志,下边纹丝不动”,究其原因就是传统的战略执行是靠行政命令逐级下达,基层员工看到的都是冷冰冰的文字,感觉不到企业战略与自身工作的相关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每逢企业有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党总支都会同步召集全体党员进行座谈讨论。由于党员们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过硬,对企业的战略理解就更深入。广大党员回到工作岗位,再通过与周围的员工日常聊天、榜样带动,企业的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就在基层“活”起来。

  在伊莱特,党总支不仅是企业内部凝心聚力的“吸铁石”,就连在外部业务拓展上,也发挥出独特的魅力和作用。

  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不断扩大,企业在市场开发、资本运营、科技研发、社会责任上的相关方也越来越多。以前大家都是正襟危坐、就事论事,要进行大量的前期铺垫才能建立信任。伊莱特党总支发现这一点后,主动提出“党建+合作伙伴”的思路。

  “企业的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大家一开始都比较谨慎,缺乏信任感。我们‘党建+合作伙伴’的思路就是通过党建共建,通过广大党员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上的价值观的认同,快速拉近距离,找到共同话题,助力企业发展。”伊莱特党总支书记高绍敏这样介绍道。

  一系列与时俱进的党建工作方法极大弥补了企业的短板,伊莱特董事长牛余刚谈到党总支对公司业务的帮助,深有感触地表示:“我们从一个小企业发展起来,党建工作功不可没。这么多年企业一路走过来,党建始终就像一座灯塔,每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企业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们从来没有迷茫过。如果说企业现在已经长成一棵大树,那么党建工作就是我们发展的树根,只要有根在,什么风吹雨打我们都不怕。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这更让我们坚定了企业要抓好党建工作的决心。”布局未来,抢占黄河战略先机

  核电深海产业园是“十四五”期间伊莱特的重大投资项目,该项目位于济南市章丘区309国道旁,总投资13亿元,占地400余亩,主要用于研发核电、海洋工程所需要的各类高端材料和装备部件,投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39.2亿元,利税5.97亿元。项目于2021年5月启动,目前已经进入了设备安装的高峰期,预计今年5月底将试产运营,建设时间仅用1年。

  “这个项目自启动以来,就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多次召开现场会,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济南市委、市政府在提升营商环境方面真抓实干的行动力。”在核电深海产业园,牛余刚指着一排排拔地而起的高大厂房,激动地介绍道。

  让牛余刚激动的不仅有政府的好政策,还有多重叠加的历史机遇。“我们这个园区处在齐鲁科创大走廊的龙头位置,当前济南提出的东强战略和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让我们对企业的未来更加信心百倍。”

  伊莱特的这个园区不仅使用了国内最先进的设备,还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的理念进行了设计。园区所有厂房建筑将安装屋顶光伏和熔盐储能;中间的生产制造采用“绿色闭链循环”模式,通过回收原有产业的边角料进行再加工,材料热送等方式来最大限度降低传统锻造产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结合其他在清洁能源产业的投资,预计整个公司可在2030年实现零碳排放。展望未来,这家以锻造起家的现代化装备制造企业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来新一轮增长。而作为济南众多制造业企业的一个缩影,伊莱特的发展和布局也让我们相信,在尊商、重商、亲商的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能在这个城市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面对多重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济南的制造业已经做好了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向阳而生的准备。

作者:文/图本报通讯员王子源 责任编辑:李欢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新闻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