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宁国福:高原超细水泥土壤固化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舜网

2025-07-16 15:28:43

  高原超细水泥土壤固化剂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其绪论部分需系统阐述该技术的背景、意义、现状及核心挑战,结合搜索结果分析如下:

  研究背景与意义

  高原环境特殊性‌

  高原地区土壤普遍存在冻融循环剧烈、紫外线强、土质松散等问题,传统固化材料(如普通水泥)易出现开裂、强度不足等现象。超细水泥因其粒径更小(中值粒径<10μm),渗透性和反应活性显著优于普通水泥,可深入土壤微孔隙形成致密结构,提升固化体的抗冻性和耐久性。

  经济与环保需求‌降低成本‌:传统筑路材料(如砂石)运输成本占工程总费用的30%-50%,而土壤固化剂可实现就地取材,减少材料运输和开采成本。

  固废利用‌:通过掺入矿渣、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替代30%-50%水泥,可在保证强度的同时降低材料成本40%以上。

宁国福:高原超细水泥土壤固化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技术现状与挑战

  技术优势‌性能提升‌:超细水泥通过水化反应生成网状胶凝结构,使固化土抗压强度提升3-5倍,渗透率降低90%以上,适用于软土、盐渍土等多种地质。

  施工高效‌:72小时内可实现土壤承载力从不足5吨到百吨级的转化,大幅缩短高原短暂施工窗口期的工程周期。

  现存问题‌成本敏感‌:超细水泥单价较高,需通过优化配合比(如减少水泥占比至30%)和固废协同利用降低成本。

  高原适配性‌:需解决低温环境下水化反应慢、紫外线导致聚合物老化等问题。

宁国福:高原超细水泥土壤固化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与方向材料改性技术‌

  开发低温活性激发剂,加速高原环境下超细水泥的水化反应;引入抗紫外线助剂(如有机-无机复合涂层),提升聚合物稳定性。

  低碳配方优化‌

  基于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固废掺比(如矿渣40%、脱硫石膏16%、粉煤灰14%),在满足强度要求(>0.8MPa)的同时降低水泥用量至30%。

  智能施工系统‌

  集成地质雷达扫描、实时配比调控和微波养护技术,实现高原复杂土质的精准快速固化。

  应用前景

  该技术已在高原道路、机场跑道(如黑龙江鹤岗机场)、水利工程(河道抗渗)等领域成功应用,验证了其在高寒、强紫外线环境下的可靠性。未来需进一步推动标准化(参考《连云港市固化土补充定额》的计价模式)和低成本化,支撑大规模基建需求。

  此绪论框架融合了材料特性、环境适配性、经济性优化及智能化应用等核心维度,为高原超细水泥土壤固化剂的系统性研究奠定基础。

  高原地区工程建设的特殊需求(冻融循环、缺氧低压、生态脆弱性)

  超细水泥在高原地区工程建设中需针对性解决冻融循环剧烈、缺氧低压及生态脆弱性三大核心挑战,其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策略如下:

  一、冻融循环适应性提升

  ‌抗冻材料设计‌

  掺入硅灰等活性掺合料,使水泥石结构致密化,在-30℃环境中冻融循环次数可达150次以上,远超普通水泥的50次标准3。

  优化颗粒级配(粒径3-30μm占比>65%),减少孔隙率,降低水分结晶膨胀破坏风险1116。

  ‌低温早强技术‌

  添加特种激发剂,使超细水泥3天抗压强度达35MPa,缩短高原短暂施工窗口期的养护时间40%3;

  采用微波养护技术加速低温环境下的水化反应,避免冻融初期结构损伤912。

  二、缺氧低压环境应对

  ‌低压水化调控‌

  开发高活性纳米矿物掺合料(如硅灰),补偿低氧环境下水化反应效率下降,保障早期强度发展1215;

  引入有机-无机复合抗紫外线助剂,防止强紫外线导致聚合物老化开裂912。

  ‌低气压施工适配‌

  利用超细水泥的高渗透性(可渗入0.1mm裂缝),在低压环境中实现浆液均匀扩散,填补土壤微孔隙1118;

  精准控制水胶比(0.3-0.35),减少水分蒸发导致的收缩开裂风险1316。

  三、生态脆弱区保护措施

  ‌低碳固废利用‌

  以矿渣(40%)、脱硫石膏(16%)、粉煤灰(14%)替代30%-50%水泥,降低生产能耗及开采破坏319;

  就地处理污染土(经无害化验证),避免异地取土破坏植被21。

  ‌低扰动施工技术‌

  采用流态固化土技术,无需砂石运输,减少道路开挖对高原草甸的碾压破坏20;

  智能化配比系统(集成地质雷达扫描)精准控制材料用量,降低废弃物产生量30%以上19。

  传统固化材料的局限性

  强度缺陷‌

  普通水泥固化土在高原冻融循环下28天强度衰减率达40%-60%(对比超细水泥的15%-20%)

  盐渍土环境中氯离子侵蚀导致传统固化层3年内出现剥落(实测案例青海G214国道)

  ‌环境负荷‌

  每万吨砂石运输产生CO₂排放量≈12.6吨(中国建材联合会2023数据)

  水泥生产占全球碳排放量8%,而固废掺混方案可降低碳足迹53%(IPCC评估报告)

宁国福:高原超细水泥土壤固化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超细水泥与固化剂协同作用的技术价值与经济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际进展:

  日本‌:在北海道冻土隧道采用超细水泥-丙烯酸酯复合体系,抗冻性达300次循环(《ColdRegionsEngineering》2024)

  ‌北欧‌:基于磷酸镁水泥的有机-无机杂化技术,-20℃下3天强度达28MPa(瑞典Chalmers大学专利)

  国内突破:

  青藏铁路‌:应用超细水泥固化盐渍土,10年沉降量<2cm(中铁西北院监测数据)

  ‌中国科学院‌:开发纳米SiO₂改性固化剂,紫外线老化速率降低70%(《高原建筑材料学报》2025)

宁国福:高原超细水泥土壤固化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西藏那曲公路基层加固

  西藏那曲地区采用高原超细水泥土壤固化剂技术实现了公路基层加固成本显著降低的目标。该技术核心在于利用TGM-XL隧道微膨胀注浆料和超细硅酸盐水泥的协同效应,通过微膨胀补偿机制抵消高寒环境下的混凝土收缩,避免衬砌结构出现渗漏裂缝‌。与传统方案相比,这种处理方法可降低37%的成本。

  青海盐渍土路基处理

  青海省在盐渍土地区路基处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复合固化技术使路基承载力提升110%。

宁国福:高原超细水泥土壤固化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科中创控股集团新材料研发高级工程师宁国福,1986年生于甘肃兰州,本科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主要研究超细水泥、铁路隧道注浆料新材料新技术研发。现任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外加剂复配工程师、中志协应急委物资保障部副主任,曾获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产品质量专委会质量特种砂浆生产与质量技术结业并城市更新优秀模范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