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把万里铁道刻进脑海,把千钧责任扛在肩上

舜网

2025-08-27 12:55:11

  没有导航的年代,地图就是方向;有了导航的年代,方向藏在心里。国铁上海局金华车务段客运值班员邢思源,用一支笔、一张纸,把1092个站名、388条线路一笔一画地“刻”进脑海,成为旅客口中的“活地图”。在人人掏出手机就能查路线的今天,她这份“笨功夫”看似不合时宜,却恰恰照见了新时代铁路人“把简单做到极致”的职业信仰,也给“专业”二字打了个鲜活样本。

  熟记示意图,是铁路客运的传统基本功。随着12306系统迭代、电子客票普及,不少职工觉得“会用电脑就行”,示意图成了“选修课”。邢思源却反其道而行之:别人记重点,她背全国;别人靠系统,她靠人脑。四五年间,从“新手小白”练到“竞赛达人”,用“死背”练成“活地图”。事实证明,当系统突然“查无此车”,当老年旅客不会触屏,当网络信号“掉链子”,邢思源的大脑就是最后一道“备份系统”。这份“冗余”,恰是铁路服务韧性的体现。

  技术再炫,终归要落到“人”身上。一位位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是邢思源苦练示意图的“原点”。她深知,铁路客运不是简单的“位移”,而是“帮人回家”。一条最优中转方案,可能为务工者省下几百元,焦虑的心按下“确认键”。邢思源把“技术正确”升级为“体验美好”,让“人民铁路为人民”有了可感知的温度。

  从售票员到值班员,再到代理客运负责人,邢思源的岗位在变,但“把小事干到极致”的标尺不变。她拿竞赛第一、当“全能选手”,却仍在安检口补位、在检票口维持秩序、在电梯口搀扶轮椅旅客。这种“多走一步”的自觉,让“标准作业”升华为“标杆服务”。示意图年年变,但邢思源的钻研劲儿不变。

  我们致敬邢思源,不只是致敬一张手绘示意图,更是致敬一种把职业当事业、把旅客当亲人的精神。在“快”字当头的时代,她让我们看到“慢工”的价值;在“智能”席卷的浪潮里,她让我们相信“人脑”的温度。愿更多铁路人、更多产业工人,都能像邢思源那样,把万里铁道线刻进心里,把千钧责任扛在肩上,让每一次出发与抵达,都写满安心与温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