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我与舜网的不解之缘

作者:郭光明 2020-08-07 17:08:32


  时间不长,大约7月中旬的某天,舜网文学论坛创作基地在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挂牌,中午吃饭时,方远先生说,到八月份,舜网走过了二十年。他说,二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在网络纵横与交织、淘汰与兴起的信息世界里,咱们这个论坛不但没有沉寂,而且注册人数连年增长,值得庆贺!

  是的,的确值得庆贺!而2010年前,正是我痴迷于文字的排列组合之时。

  忽然记起余秋雨先生《阳光雪》开头一句话:“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 ,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声明一点,我不是文人。但余秋雨先生的这段话,让我琢磨了许久。而且,现在还在琢磨。且不说文人的足观一面,单就“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 ,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一段,今日之文人、作家、文学爱好者,是否犹如古人,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方“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喜欢上汉写文字,则是在落寞之后,百无聊赖之时,开始“涂划”的。

  2008年,单位领导班子调整,我走向“边缘”。人好像都是这样,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儿时,发狠不干了,但真正不让你做事时,心里则会发慌。单位曾有一位同事,不怎么听话,安排的工作总是嫌多,分管领导作为问题报到我这,我只说了一句话,“嫌多就让他歇歇”,结果不到半年,他主动找我,说闲得心里发慌。

  我“边缘”了,心里也发慌。为给自己找个依靠,开始了汉写文字的排列组合,“涂划”出一段段文字,填补麻木的脑洞。不曾想,朋友欣赏,说与其自我欣赏,不如与众共享,于是在51网帮我注册了博客。不过,没过几天我发现,这里人来人去的,多是少男少女。代沟,阻断了交流,于是朋友又帮我把博客“搬”到新浪网。渐渐,我走出办公室,看见了大地和阳光。

  此后的日子,我喜欢上了网络,“溜达”进了十几个网站。记得在一个纯文学的网站里,因为不懂“规矩”,进去就把自己以前的所谓“作品”,横贴竖粘,占了人家的空间。一位网友,善意提醒,我却光管三七二十一,冲着人家就是一通冷讽热嘲。而这个网站,不光纯文学,而且还具区域性、地方性,在当地也具一定名声。结果不想也知,我的一通冷讽热嘲,就像狗熊扎进了马蜂窝,与他们“大战”了三个月,却成了好朋友,多次应邀参加他们的文学活动。不过,后来这个网站关停了,可惜了好大一阵子。

  然而,可惜的不是网站。那个时节,网站的建立,如雨后春笋,个人的、公司的、集体的、企业的、官方的,甚至卖菜的小超市,也建有自己的网站,时髦的就像长马靴、红围脖的流行。

  不过,说来也怪,我关注的几个曾经很时髦的几个网站,多数都关停了,不知什么原因。比如,有一位被称作某行业“教父”的所谓文化学者,2008年建起一个网站,广出弟子,一时间,一大批俊男靓女拜于他的脚下,可谓红极一时。后来,我发现网站关停了。我曾对这位所谓文化学者做过一次专访,问他何以不再经营网站?他说无人关注,无人经营。作为“教父”,我问及是否有自己的专著,他尴尬了,说著书立专有何用?还不如让几个女弟子帮着多招几个弟子——既有钱花,又悦乐身心!

  原来,症结在这!

  然而,舜网却没这么多“花心”。2012年,也是一个文学活动,陈忠先生说,咱们济南也有文学论坛,干嘛跑那么远?想想也是。参加他们的活动,虽说车旅费用不用管,时间却是自己的,车马劳顿也是自己受用的,于是实名注册,进了舜网。

  就像一座城市,有男人,有女人,有老人,有孩子,有工人,有农民,有机关干部,有打工仔,还有学生,舜网文学论坛接纳了各色人等,现他们在这里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文学的梦想。

  而我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朋友。比如陶玉山先生,他是我在论坛认识的第一位朋友,也是散文板块的资深版主,难得可贵的是,无论谁的稿件,都有他的点评!

  舜网认识的第二位朋友,是苗培兴先生。自从在某区域性论坛,与当地文友“大战”三个月后,我学乖巧了:写出一篇文章,无论好孬,发完贴子就走。在这里我基本也如之前,不作停留,不怎么看贴子,不怎么看评论。而苗先生注意到了我,一次他和朋友吃饭,谈起舜网文学论坛,提到了我的名字。他的朋友说:“此人我认识!”于是给我打电话,巧的是我也在这家饭店吃饭,就这样相识、相知,成为朋友。

  柳下听风也是散文版块的版主,虚拟的空间我们是朋友。在我的印象中,她的文章很婉约,虽然千把个字,却很接地气。犹记她的“借手机”,故事不长,但情节一波三折,引发人们对诚信的思考,读起来意味深长。后来的一次文学活动,在会场的门口碰见了她,她的一句“大庭相径,怎么是你”,让我记忆深刻。难怪,我的头像,是十几年前的照片。十几年,绿肥红瘦,风吹人老,“大庭”怎会“相径”?可见诚信也写在脸上。

  忘记什么主题,论坛搞了一个征文比赛。擅长美术的梅之音,一篇散文作品洋洋洒洒近万字,却名落孙山。我与她有过一段长时间的隔空对话,却未能挽下她远去的身影。自那以后,我与文友交流,不再一味奉承。而是回归自然,私底下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再违心地说什么佳品胜作。结果结识了很多朋友:鼓角横吹,济南又见炊烟,明湖居士,,渔樵王力丽,白杨桥……熟悉的名字一串串,他们的文字,他们的微笑,是感动,是鼓舞,是激励,更是力量。

  曾有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在论坛,方远先生却给予了很大的包容,几次的采风都通知到了我。采风归来“涂抹”出的文字,参加这样那样的征文比赛,竟然在获奖之余,还能得到几个“碎银子”,几次想拿“碎银子”请方远先生吃顿饭,结果都挨了“剋”,说“写出一篇好文章,比请我吃上十顿饭都强”。这就是论坛总编方远先生,一位不拘言笑、满脸严肃的泰山文艺获奖者。

  八年了,不能不提。我曾经静默于济南的某个角落,在匆忙的现实中被人遗忘。但这里的一片蓝天,让我在静默之中,将独有的个人情怀,尽情释放,自由驰骋,与不曾相识的人们,心中彼此都有美好的印象。不敢用李白的“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却又文字匮乏,不知用什么语句作形容,触摸我与舜网文学论坛的缘。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舜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