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汶河,照见你永恒的身影

舜网-济南时报 2020-08-10 13:18:32

牟汶河,照见你永恒的身影

  莱芜的河水一部分汇入了雪野湖 新时报记者黄中明 摄

  □侯林

  那是好大的一片水域,跟王府池子好有一比,浩浩荡荡地,洋洋洒洒地,在蓝天白云之下,尽情展示着自己的美丽与风雅。

  它是莱芜城东的鹏山泉,宛如“百丈珠帘水面铺”。

  不独鹏山,与之相伯仲的还有舜泉、卞家泉等等,不一而足。北面还有那个烟波浩淼、一望无际的雪野湖呢,其水量相当于两个西湖一般大!

  妙的是,泉的周围皆柳。

  有看不见的风洒然来也,泉水荡起波澜,似与绿柳相约,缠绵摇曳。

  一叶且或迎意,泉声有足引心。

  如诗如画,没有比泉与柳的搭配更动人的了。

  莱芜的泉,多的是民间叙事。几乎每个泉,都有自己的独特故事。

  听当地耆宿讲起鹏山泉的传说,我刹时觉得面前这苍翠湿人眉宇的鹏山,仿佛一下成为了历尽沧桑的不朽老翁,他缓缓地、沉稳地,向我们讲述千万年之前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那些陈年旧事。

  传说远古时代,一只大鹏鸟落于山顶上,奋翅飞去,其栖息处竟有一道白练汹涌而下,至山足而形成滔滔清泉。人们感念大鹏的恩德,于是将山命名为鹏山,山下之泉,名为鹏山泉。民国续修《莱芜县志·艺文志》中有诗云:“大鹏决翼海天秋,剩有清泉日夜流。万木阴森消永昼,一樽风雨荡澜舟。去来山色云齐落,不断蝉声树共浮。半醉招提浑不解,却疑人间是丹丘。”

  诗作将大鹏与清泉的气势、风姿描绘得生动传神,看来当年的鹏山泉比如今还要大许多了,因为它可以荡舟行船。不过,连诗人都觉得这大鹏的说法过于神奇,使得他甚至怀疑这鹏山泉为仙人居住的“丹丘”了。

  不过,鹏山泉的历史文化积淀确实深厚得很。

  其南二里即著名的牟子古城,为莱芜先人所居也。我国最早的史书《春秋》有载:“桓公十五年,牟人来朝。”由此可知,春秋时期的鲁桓公十五年(前697年),莱芜先人已在自己的这块土地上建立起牟子古国,而此处正其故都所在。

  我想,正是这鹏山泉水,使得古老的牟人选择邻水而居,繁衍生存,如果大鹏的故事作为传说,这却是无可置疑的事实与证据。清醇甘甜的泉水,滋养了莱芜的先人,以及一代又一代的莱芜人,亦因此,莱芜人才能满怀感恩之念,创造出如此磅礴大气而浪漫动人的民间传说来的吧!

  莱芜有众多的古迹,牟子古城之外,还有春秋时鲁宣公九年齐鲁会盟的平州古城,以及春秋时鲁定公十年齐鲁会盟的夹谷等。莱芜留下诸多圣贤的轶事与足迹,其孟游亭正是当年孟子自鲁返齐的栖息之处。民国《莱芜县志·古迹》中有记载:“莱邑当日为齐鲁孔道,两国之会在此,季扎自齐聘郑亦道出于此,孟子自鲁返齐,舍是道将安出?”孟游亭所在的响水湾,那才不愧为古迹与名胜融为一体的莱芜山水最绝胜处。

  响水湾在莱芜城东北约五十里,在两山相夹的平地上,蓦然有高数丈之巨石夺人眼目,巨石面积一亩有余,甚是平整,而当年孟游亭正在其上。今有数十台阶可达,拾级而上,有庙宇在,曰:三官庙。昔日孟游亭已不存,上有残碑隐约可见“孟游亭”字样。巨石周遭皆笔直峭壁,荆柏丛生,有一桑树,粗可合抱,当地村民称:此数百年物也。

  下得亭来,遥望亭北,一水自北面滔滔而来,环流而南,坠大池中,又复涛涛南奔。大池呈正方形,池底及四周皆为石块,泉水潺湲之声如同琴筑,此大约响水湾之由来也。

  响水湾的绝妙处还在它的右首——那山坡之上层层叠叠耸立着的古老民居,叠山架屋,煞是养眼。这些不知建自何年的建筑,上倚山峦,下俯清泉,醉美无限,颇有些江南水乡的韵致,却又多了些农耕古朴与山野逸趣。

  莱芜泉以百数十计,然无论大泉小泉、山泉村泉,又无论千折百回、顾盼往复,它们最终都如同百川归海般朝向一个目的、一个方向——汶河,它们共同形成了汶河的源头之水——牟汶河,这是因为河在古老的牟子国境内。于是,这些泉群形成了雄劲壮阔的两部曲,其一是以泉济汶,其二是以汶济运,要知道,上千年来,特别是明清以降,大运河乃是中国的经济命脉,因而,作为汶水之源的莱芜泉水,实在是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汶水之源”,这里的人以此为自豪,并且建起了一座古色古香的书院:汶源书院。

  清嘉庆二十三年,一位文质彬彬的官员自济南府出发,翻山越岭来到莱芜县上任,他便是新任莱芜县令纪淦。纪淦字秋水,号幼海,直隶文安县人,嘉庆三年举人,工诗,著有《豆花斋诗集》。同时代鉴赏家陶梁《红豆树馆诗话》称其诗“造格遒劲,出语幽洁,短律长歌,悉臻精妙”。纪淦尝与济南诗人周乐、余正酉等六人结社大明湖上,号“明湖七子”。

  纪淦来到莱芜,其地穷苦与闭塞大大出乎所料。纪淦痛定思痛,总结出“士风衰敝”的原因在于缺乏好书与良师。他说:“嗟乎,目未睹古今大儒名贤之著作,则所见不真;胸不悉廿二史之治乱是非,则所论不卓。”纪淦抗尘奔走,与当地的开明士绅倾尽囊橐,终于建起了莱芜历史上第一个具备完全教育意义功能的地方书院——汶源书院。从道光十九年至光绪二十四年间,莱芜共七名进士及第,涌现出众多名流学者。

  然而,就在书院落成之际,纪淦被“罢官”,紧接着是严肃查办。这样廉洁正直、政绩卓著的官员怎么会被罢官呢?他应该是嘉庆年间清查案(即清查直省各州县钱粮亏空案)的第一批“中枪”者,但他的性质不是“官亏”而是真正的“民欠”,因为不忍心通过加重对农民的盘剥来完成赋税征收。临行之前,他欣然作《汶源书院落成七律四首》,其一云:“小筑经年费往还,讲堂新闢古城湾。长教寒士能容膝,肯信诸公始破颜。老屋旧存吴教授,荒村谁识叶云间。寄辞后日贤君子,好记题名汶岸山。”

  真的是落落大方,语重情长,颇见其情怀与境界。时隔不久,济南传来纪秋水的死讯,是自杀。其好友周乐写《哭莱芜令纪秋水》诗:“忽闻官罢已堪惊,凶耗旋传泪雨倾。不剩一钱困廉吏,可怜五斗误书生。斯人沟渎才何益,宦海风波命太轻。尚望醵金诸父老,妻孥莫使滞归程。”

  秋水西去,汶源东来。

  我知道,在莱芜的大小泉池里,在那条作为汶水之源的牟汶河里,都会永远照见纪秋水先生的音容与身影。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