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腊山分洪工程背后的“冷知识” 闸前水深超2.7米开启分洪,山洪入黄要过多道关
舜网-济南时报 2020-08-14 06:48:23
腊山分洪工程启用,36%的城区来水“绕城而走”。 新时报记者王汗冰 摄
腊山分洪工程可以说是济南城区防汛的第二道“屏障”,因为它不轻易启用,可能不如小清河那样耳熟能详,甚至还有些神秘色彩。腊山分洪工程究竟有多神秘?下面来了解一下它背后的“冷知识”吧。
问题1:为什么“拦”兴济河而建?兴济河是小清河市区段最大支流腊山分洪道小河沟形成天然优势
在槐荫区安澜北路附近,有东西和南北两条几乎成90度角的河道,河道上各自建有一个闸,这就是腊山分洪工程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南北向的叫兴济河,东西向的为腊山分洪道,两个闸分别是兴济河节制闸和泄洪闸。当南部山区降水量大,小清河行洪压力加剧,腊山分洪工程将适时启用,实现一部分兴济河上游的来水“绕城而走”。
小清河主要支流有20多条,为什么分洪工程要依兴济河而建?“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在编制《小清河流域防洪规划》时就正式提出腊山分洪工程。没有腊山分洪道之前,这里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小河沟,具备‘先天优势’,同时也与兴济河是小清河城区段最大的支流有关。”济南市腊山分洪工程管理站防汛调度科科长郑磊介绍。
据了解,最初的腊山分洪道的规划路线基本上就和现在一个样,非常成熟。而如果那个时候建设,东段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是弯曲的,而是一条直线,因为那个时候很少涉及拆迁。但因为缺少资金,当年没有建成。
此后,1987年的“8·26”大雨过后,腊山分洪道的建设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1992年,《腊山分洪工程可研报告》通过了省水利厅组织的专家初评。上世纪90年代,有关部门曾对工程进行过评估,需要投资近1个亿。
2012年5月底,腊山分洪工程建成试运行。2013年、2016年成功对上游洪水进行了分流。“现在每年到了‘七下八上’的主汛期,我们至少要启用3-4次。”郑磊说,13日市区突降大雨,兴济河水位快速上涨,腊山分洪工程再次被启用,这是今年的第2次。
问题2:启动要符合哪些“硬杠杠”?兴济河闸前水深超2.7米还要看小清河的行洪压力
腊山分洪工程算是济南防汛工程中较为特殊的一处,它并不像其他工程一样在每次降雨中都发挥效用,它的启用往往被大家看作是暴雨、急雨的标志。
什么时候才会启用腊山分洪工程?采访时,郑磊指着分洪工程闸前标尺上的箭头说,箭头指向的是水深2.7米的位置,当兴济河来水超过2.7米就可以启用腊山分洪工程了。
除此之外,腊山分洪道还是小清河济南市区段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的必要条件,所以还要看小清河的需要。在腊山分洪工程投用的前几年,工作人员主要根据小清河的水位进行调度,当小清河黄台站水位超过21.50米警戒水位,意味着小清河正在高水位运行,行洪压力较大,就要启用分洪道帮它分担。
郑磊介绍,分洪工程闸前2.7米的“分洪线”是2016年新加的。原因是当时兴济河上游至经十路附近,局部降雨量大,兴济河的水还有半米就没过经十路桥的桥板了,但小清河黄台站点的水位尚未到达21.50米的启用条件。“后来当时的城防办根据这一情况进行了调研,增加了当兴济河内水深超过2.7米也要启动腊山分洪工程这一条件。往往全域降雨比较大时,才会明显增加小清河行洪的压力,而济南常常发生局部降雨,只要兴济河来水比较大,水深超过2.7米,我们就开启腊山分洪道。”
问题3:分洪能力到底有多强大?分洪道起点加筑水泥墙达到了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腊山分洪工程的分洪能力到底有多强?一组数据就能说明它的“威力”。
济南市城乡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兴济河、大涧沟、陡沟由城区西南部穿过,之前每到汛期,它们便汇聚山洪途经市区流入小清河。现在,腊山分洪新辟的7.85公里分洪道将从城外拦截这3条河,绕开市区流入玉符河,再导入黄河。所分洪水流域面积达159.5平方公里,占市区来水面积的36%;分洪流量为每秒604立方米,占小清河泄洪总流量的53.3%。
腊山分洪工程作为小清河干流治理的骨干工程之一,腊山分洪道7.85公里,按百年一遇设计,与小清河市区段防洪标准相吻合;下游段位于槐荫区、长清区交界处,治理玉符河下游9公里河道,按50年一遇设计,与玉符河治理规划相统一。
记者在腊山分洪枢纽闸前看到,腊山分洪道起点的河道并不算宽,仅有25米左右。与其他河道不同,这里的河道两侧筑起了高1米多的“水泥墙”,宽不够,高来凑。“按照百年一遇的洪水设计,兴济河上游最大来水为400立方米/秒,开启腊山分洪工程后,将分担兴济河200立方米/秒的来水。腊山堤顶高程平均可以达到36.7米,真的要是来了百年一遇的洪水,这些水泥墙就可以防止水往外漫溢。”郑磊说。
此外,腊山分洪工程开启下游宋庄闸、上游分洪闸,还能反方向、反比降利用2米的水位差,通过兴济河、小清河分流部分玉符河洪水,以此减少玉符河下游河道尤其是末端黄河滩地压力,并借机补充更换兴济河、小清河生态景观用水,实现正逆向双向分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