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集的前世今生

舜网-济南时报 2020-09-19 07:36:37

济南市集的前世今生

小南湖夜市

济南市集的前世今生

阑珊市集

济南市集的前世今生

和洋货儿济南市集,引领着城市的生活美学。 新时报记者王锋 黄中明 摄

9月中旬,阑珊的夜色中,山师东路6号创意园遮掩不住的“光芒”,吊起了人们驻足张望的“胃口”:明晃晃的串灯并联起十余顶白色的帐篷,安静又喧闹的市集悄然开市。在这里,有趣的灵魂“抬头不见低头见”。一场创意市集,给山师东路无处安放的青春找到了落脚地,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阑珊市集。

今年夏天,济南的夜格外热闹。随着“夜经济”共同成长的,除了烟火气十足的“夜市”,还有被有趣灵魂包裹的“创意市集”。2015年年初,一场名叫“蜜蜂”的市集“嗨爆”了文化西路的一处废旧厂房,市集的概念也由此为济南人所熟知。经过5年发展,济南“市集圈”正在经历“野蛮发展”的壮大期。

对于摊主来说两百块钱也是门槛

5年前的冬天,蜜蜂市集的开集前夕,陈帅和几个店员蹲在门口抽烟,沉默半晌后,陈帅吐出一口烟圈,忍不住问了一句:“你们说,有人来吗?”

新生事物被人接受需要过程,而结局的反转也往往让人始料未及。短短两天的市集,居然让人在这处400平方米的废旧厂房里“挪不动腿”。很多济南年轻人通过它,与“市集”初识。

这场市集之所以能一炮打响,与陈帅的个人坚持不无关系。它主打复古文艺,拒绝批发、粗糙劣质的产品。说白了,它推崇匠人精神,推崇每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于是在这里,人们能看到从大洋彼岸带来的古董首饰,穿着古着(二手市场淘来的衣服)跟你打招呼的甜品师,只展示不售卖的个性摊主。复古一直是个小众概念,而在这里,不仅仅销售手工制品,还成了开放的窗口,来的人可以通过它打开“任意门”。这处上世纪70年代的厂房是第一届蜜蜂市集的场地,也是餐厅BK的经营场所,陈帅是它们的主理人。5年后,陈帅坐在BK十亩园庭院店的露台上,再次回忆当时的情形,眼神里依然泛着光。他告诉记者,蜜蜂市集是BK理念的延伸,BK是英文“Bee's Knees”的缩写,这句美式俚语,直译为“蜜蜂的膝盖”,代表“出类拔萃之人或物”,蜜蜂市集同样也是为出类拔萃的人提供的展示平台。

如今,蜜蜂市集已经办了7届。陈帅粗略回忆,除了前两届向摊主收费外,其他几届,他或多或少拉来了些赞助,场地费就不收了。“对于有些摊主来说,一两百块钱也是门槛。”

如果说5年前,陈帅办蜜蜂市集是兴趣,那么如今更多的是责任和坚持。很多年轻匠人是通过蜜蜂市集跟BK一起成长的,其中就有坚持做手工皮具定制的李洋。2014年,李洋正在创业初期,阴差阳错地参加了第一届蜜蜂市集后,她的产品开始被更多人熟知,也由此认识了一群手工圈的朋友。既然创业,首先要生存下来,李洋坦言是通过市集寻到产品定位的,这对她而言,是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历经5年发展已成济南文化符号

2015年前后,飞鸟、洋货儿济南等创意市集品牌先后诞生,一批追求生活品质、有情怀的济南人力所能及地引领着城市的生活美学,其中就有堪称最敬业的市集——洋货儿济南。何为最敬业?“我们以每周一场的频率坚持着,有时甚至一周多场。”发起人王卫文说,别的不敢说,洋货儿济南绝对是济南频次最高的市集。

洋货儿济南市集孕育自济南一家名为萝卜桃子的文化公司。几年前,王卫文创办了萝卜桃子手艺商店,这里集结了济南一些做手工的匠人,一边制作一边展示手工美物,基于此,“洋货儿济南”也成为一个平台,提供时间、地点,让手工艺人与大众见面。

与洋货儿济南不同,诞生在2019年初夏的“小南湖夜市”,由本土创意人木影发起,以“为青春记忆找落脚”为起点,如今衍生成自带流量的市集品牌。今年,小南湖升级为“夜派对”,它离开了诞生地百花洲,相继在将军庙街、旅游路上出现。

木影是济南的创意人,2019年,他不计成本地在百花洲打造了小南湖夜市。“此夜市非彼夜市”,作为济南黄巢人,他刻意地用高品质、小规模的市集来寻找城市记忆,给手艺人、潮流文化者和有梦想的人搭建平台。为了实现这个初衷,小南湖自伊始就不收摊位费,也从不刻意召集、没有固定的商家,但它每次出现都能让人惊喜满满:有掷骰子决定价格的佛系化妆师,有开着房车游历山川的游牧者,有把按摩椅搬来的推拿师。

“我希望它是一场朋友的聚会,是街坊间的交流,是游园会,是社交场,甚至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有躺椅、帐篷,每个人都能各取所需。”木影说,正如《诗经》里提及的“愿车马,曲水流,与朋友共”。

今年,小南湖开始以与商业合作的形式出现,这是一个新的变化。将“小南湖”打造成IP,让它所到之处都能收割流量,这也是木影最新的目标。

就在这个初秋,济南市集圈又闯入了一位文化“大佬”,品聚用旗下的“阑珊市集”点亮了位于山师东路的山6创意园,引发了一拨回忆潮。济南品聚文化总经理王森表示,阑珊市集从气味、装饰到售卖的产品,都试图向人们展现济南这座城该有的生活方式。而阑珊市集也是深耕济南文化市场多年的“品聚”在2020年经营理念转型的力作。“因为传递生活方式,市集是一个很好的展现手段。”王森补充。

从2015年的小试牛刀,到2020年的百花齐放,济南创意市集经历5年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济南人的认同,如今,品质市集所到之处,必能收割一拨流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市集的“收益”有时不体现在钱上

在济南,因为市集发起者的理念、想要得到的回报不同,创意市集又有小的类别细分。例如“阑珊市集”主张传递城市美学,“蜜蜂市集”主题是复古潮流,“洋货儿济南”则倡导生活化……绝大多数创意市集的发起者都认同这样一个理念:市集是个“掌柜文化”,这也是市集与夜市的不同。换句话说,市集是一种文化表达,是提出主张的过程,它具备潜移默化的传播功能。由此看来,摊主们是核心,他们决定着市集的品味。

然而这些“有趣的灵魂”,对于摊位费的承受能力却是“相当脆弱”的。“摊主售卖的产品大多无法批量化生产,纯手工制作,价格自然要高一些。如果销量有限的话,摊主也要考虑来摆摊而付出的时间成本。”王卫文说。与此相对应的是,创意市集对摊主们的准入门槛则是“相当友好”的,“为了吸引这些匠人,只要产品合适,不收费的市集也很多。甚至有时候,还要给摊主以适当补贴。”

郭翯文在文化东路有一家手账工作室。她坦言,虽然手账产品在济南非常小众,但她的产品精致,很受市集策划者们的青睐,于是她参加了好几个创意市集。受各种成本限制,她参加的创意市集摊位费大多不超过三位数。像郭翯文情况一样的摊主,在市场上并不少见。所以说,创意市集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背后,是发起者们不计成本的“付出”。

以阑珊市集为例,为了更好地吸引优质摊主,品聚的市集团队从设计到布置事无巨细,而初期的摊位也是免费的,摊主们的产品只要通过审核,即可参与。

虽然市集本身并不能带给发起者们真金白银的收益,但他们并不在意,或用主业养着,或通过寻求“金主”维持着,是因为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到了市集作为一个平台本身能带来多角度的利益:无论是自我品牌理念的再塑,还是能为所在街区带来人气,这些“收益”,有时不体现在金钱上。

如今,越来越多的创意市集诞生,对于发起者们来说,他们对市集的未来又有什么期待?

“(有)越来越多的市集是好事,我们先一起把这个市场做起来。”王卫文说,或许未来,萝卜桃子能打造一个属于济南的“造物节”。

“市集本就是源自地摊,它不是冰冷的,更不应该被打上标签。”木影提到,希望市集能成为一种日常的存在。他无比期待着“天下无集”的那一天。

作者:薛冬 责任编辑:李欢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