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评价标准应以市场为导向

舜网-济南日报 2020-11-30 10:14:18

人才评价标准应以市场为导向

张雪军 山东交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连线记者 李娜

  近日,上海临港新片区发布了《2020年第五批特殊人才引进情况的公示》名单,其中有一条信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申报单位上海简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申请人杨超越”。官方回应称:消息属实,杨超越符合上海市引进人才标准,将以特殊人才引入。“杨超越落户上海”冲上热搜榜,引起了广泛讨论。那么,上海的做法对于国内城市的“人才观”的更新提出了什么要求?而除了以户籍作为人才吸引力,城市还应该如何调整标准和门槛,应对新的人才需求呢?本期评论“连线”栏目特别邀请相关领域权威人士,为您解答相关问题。

  ●连线专家 张雪军

  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才定义为驱动创新的第一资源,提出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杨超越落户上海,这体现了政府对新经济、新业态、新人才的尊重和包容,也释放了政府“人才强国”战略的坚定信心。杨超越落户上海事件也折射出地方政府对人才引进思路的变迁。

  自2017年武汉提出“百万人才留汉计划”之后,地方政府人才引进经历了一个从基础人才到高端人才,再到价值人才的升级。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坐拥人口流量,已经形成对全国人才的虹吸效应。杭州、合肥等新一线城市的优势产业也形成人才聚集,武汉、郑州、西安等省会城市在基础人才争夺中已争得先机。

  虽然如此,目前在国内部分城市,依然存在以高学历、高职称作为引进人才的标准,这种硬条件、硬门槛在操作层面确实容易把控。但是,伴随着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发生了很大转向,必须以发展的理念看待人才标准。

  摒弃“四唯”用人观,以社会效益和带动价值作为标准。只要是对社会发展有其自身价值,就应该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人才评价最终还是要回归市场导向,政府选人要变成企业选人、产业选人。政府的职责是要确立城市之间的错位竞争优势,避免人才竞争的马太效应,结合当地实际发展需要,按照分层、分类、分级的原则制定人才标准和社会化的评价机制。对于基础人才就是要降低门槛,对于高端人才就是要种好梧桐,对于价值人才就是要搭台唱戏。

  济南市近年来也推出“人才新政30条”等一系列政策,提出要打造综合性人才生态服务体系。但作为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省会城市,济南人才引进政策还需进一步改善。除了调整落户门槛、增加人才福利保障政策之外,还需要在以下三点上持续深化:首先是人才供给侧持续发力,围绕济南市的城市定位和发展周期,大力引进和培育优质企业,优化人才生态环境,使人才有用武之地。引导驻济高校大学生落户济南,保障济南人才内循环的基本盘。二是畅通人才通道,深化放管服改革,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关键人才一人一议,细化人才分类和评价标准。实现谁引进、谁管理、谁负责的人才扁平化管理模式,人才引得来、用得上、留得住。三是增加人才粘性,充分认识到人才的吸引效应、雁阵效应。除了福利待遇、保障政策之外,着力打造人才发挥才智的空间和平台,避免人才的二次流动。以企业留住人才、以人才带动产业、以人才吸引人才、以人才培养人才。形成政策引领、企业对接、市场评价、制度保障的新格局,让人才真正变成济南的“城才”。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新闻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