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十四五”规划 共绘泉城新蓝图——市政协十四届十八次常委会会议发言摘登

舜网-济南日报 2020-12-01 05:58:23

建言“十四五”规划 共绘泉城新蓝图——市政协十四届十八次常委会会议发言摘登

  编者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编制、新蓝图绘制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连日来,市政协把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建言资政、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广纳诤言”贯穿于工作全过程。自10月起,市政协组织开展了多次协商议政活动,200余人次政协委员、专家参与其中,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相关课题调研成果。

  11月27日,市政协召开十四届十八次常委会会议,围绕我市编制“十四五”规划进行专题议政。多位政协委员、专家进行大会发言和提交书面交流材料,围绕全面推进济南市数字化转型、推动莱芜建设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等内容,提出意见建议。现将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发言内容摘登如下。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余东华

  抓住数字时代机遇全面推进济南市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未来5至15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我市要抓住数字时代机遇,争创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和设施。实施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速光纤网络扩容。加快5G组网部署,持续推进“光纤到户”和“百兆乡村”建设。增强第六代互联网协议的应用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终端设备支持能力,加快终端网站、基础设施和互联网应用生态的升级换代。二是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抢占5G发展先机。推进站址资源共建共享,推动智慧广电网络建设,有序推进重要功能区域5G网络信号覆盖,全面提升5G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三是加快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园等载体建设,高标准配置数据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量子产业园等项目进程,持续引进数据预处理、互联网数据中心、互联网信息安全等业态,打造大数据储存和应用基地。

  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一是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实施“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行动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行动。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工程,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搭建工业云平台,实施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带动智能制造跨越式发展。二是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深化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支持数字技术在文化创意、家政服务、健康养老、体育健身行业的创新应用。三是促进农业数字化提升。建立农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推动“农业+互联网”新业态,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基地+社区直供”电子商务业务,发展线上线下协同运营的商务模式,促进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推动公共治理数字化。一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着力构建数字社会。高标准建设智慧济南的城市公共设施体系,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形成以数据驱动的城市综合治理新模式,打造山东省五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二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一体化,完善市级政务云节点功能,推动数据应用落地,切实增强群众和企业满意度、获得感。持续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强化政务数据统筹管理,推动数据共享开放,为数据治理和开发利用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探索数字生活新模式,推进公共服务便捷化。丰富拓展应用场景,提升智慧体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社会服务的需求。推进数字社区建设,创新社区服务新模式,打造“数字济南”。

  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教授李少星

  积极进取 传承创新 守好底线 科学编制济南“十四五”规划

  深刻理解战略机遇期的时代内涵,更加充分地体现国家中心城市的格局气派和使命担当。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对标国际特色和国内先进城市,提出具体、可操作、可量化考核的发展目标,引领济南在更大格局上取得一席之地。发挥济南在市场规模、科技创新等领域主导优势,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进一步扬起省会龙头。深入谋划省会经济圈规划建设,整合周边资源、强化济南区域中心地位的一体化合作机制。

  突出创新驱动和制造业强市核心地位。紧密关注重庆、成都、广州、杭州等国家新一轮科学城布局的趋势和走向,强化创新驱动在城市发展中的推进力度,在创新资源竞争中抢占先机。谋划建立全域创新孵化体系,中心城区要优化中央商务区定位、发挥好科创城作用,其他区县也应建立创新创业孵化综合体或相应专业性片区。突出制造业强市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省会龙头中的作用,推动济南成为生产体系和消费体系协调发展的城市。

  确立高质量发展的考核体系,优化高质量发展总体布局。按照梯次布局、重点突出的总体思路,围绕“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的新十字方针,统筹打造东部“高质量发展样板区”、西部“高质量发展特色区”、南部“高质量发展支撑区”、北部“高质量发展战略潜力区”和中部“高质量发展多元融合区”。以考核机制设计、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布局等为抓手,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实施公共服务牵引战略。按照均衡化、品质化、精准化要求,切实加大民生投入,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高人民群众的认同感。以探索打造“老年友好城市”“儿童友好城市”等为突破点,提升济南因公共服务而闻名的特色和亮点。强化对区县公共服务水平的考核,推动区县之间形成以善治为目标的竞争新模式。

  处理好发展和风险的关系,在“十四五”规划中更多体现底线思维,前瞻性化解潜在风险。“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必须围绕规划目标和各项任务提前做好风险规避和应对预案。在规划全过程中充分运用系统、辩证思维,在提出每一项重大安排的同时,考虑潜在风险,并以“禁止”“不得”等表述进行必要的限定,防范发展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

  市政协委员、莱芜区政协主席冯美玲

  落实“东强”战略 推动莱芜建设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

  以工业经济为核心,打造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隆起带。莱芜区工业基础雄厚,是我省重要的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拥有高端装备智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以及泰钢、九羊等龙头企业,特别是投资1535亿元的山东重工项目落户莱芜,将极大推动莱芜成为“东强”战略的重要引擎。一是明确产业定位。进一步完善支持省会副中心发展的相关政策,出台新旧动能转换和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规划,集聚省、市资源政策向莱芜倾斜。二是提升产业层级。将有关新兴战略产业、先进制造产业布局在莱芜,提升莱芜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支持莱芜以山东重工项目为龙头,规划建设智造新城,对新上重点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重点配套支持,对土地等要素予以重点保障,对县域发展资金等予以重点倾斜。推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吸引更多配套企业入驻产业城。三是支持钢铁产业发展。从市级层面对钢铁产业作出专项规划,发挥好泰钢、九羊两大钢铁企业的带动作用,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以发展优质特色农业为基础,打造乡村振兴的莱芜品牌。莱芜的“三辣一麻”(葱、姜、蒜、花椒)、“三黑一花”(黑猪、黑山羊、黑鸡、花耳长毛兔)享誉四海,是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一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组织引导企业更多参与宣传推介济南优质特色农产品的活动,借助省会平台,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纳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把发展莱芜特色农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对接,从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三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一批附加值高、带动力强、品牌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推动农业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发展,打造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

  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优化莱芜城市空间布局。一是加快市政工程建设。支持莱芜改造提升城市主干道,改造丁字路、断头路,构建城市路网,提高道路通达能力。二是加快推动与中心城区互联互通。谋划中心城区联系莱芜区的轨道交通线路,将市域轨道S3线特别是莱芜至钢城段纳入济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使莱芜融入济南中心城区1小时生活圈。以市级为主体,确定济莱快速通道建设规划,加快同城化步伐。三是加快推进大汶河综合治理。把大汶河综合治理和改造提升纳入“十四五”规划,使其成为“生态莱芜”的新地标。

  市政协专职常委张端武

  关于我市“十四五”时期 健康产业规划的建议

  将健康产业写进“十四五”规划并精心谋划。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进一步研究我市健康产业发展状况,找准症结,评估政策效果。依据国家统计局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逐一核算,分析优劣势,规划策划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目标和措施。

  统筹推进“一核、一极、三区”功能布局与全市健康产业协调发展。一方面,在“一核、一极、三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功能高地,形成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各区县应坚持宜医则医、宜研则研、宜教则教、宜养则养,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链条。要避免盲目竞争、分散资源、重复建设。力争通过5年努力,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瞄准健康产业“卡脖子”的问题,培育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一是生物医药方面。规划建设药物研发和临床转化中心、人类遗传资源中心、P3实验室等重大公共服务平台,有计划地部署重大新药创制课题,创新科技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努力在药物研制领域打造协同攻关的创新高地。二是医疗器械方面。引进一批龙头项目,鼓励支持核心零部件、大型医疗设备国产化,在体外诊断、高端耗材、康复辅具等领域培植一批骨干企业。三是大数据方面。鼎力支持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工程,制定专属政策,精心培育并拉长产业链,力争通过2至3年努力,初步形成健康医疗大数据、医学人工智能研用高地。四是中医药方面。推进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济南基地建设,建设国际一流的中医药循证医学科研和临床转化高地。五是医疗服务业方面。强力推进与国内外高水平医疗机构合作,在癌症、心脑血管、器官移植等方面建设国家区域性临床医学中心。

  营造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构建健康产业生态圈。一是工作机制要再优化。借助省市共建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等机遇,将康养济南建设纳入省市一体化工作体系,整合资源、强力推进。二是产业政策要再聚焦。引进培育名医院、名学科、名医生,建设医养健康山东省实验室、P3实验室,支持医教研产融合创新。完善促进健康产业政策,在审批服务、人才引育、研发创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三是先行先试要再发力。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在国际医学科学中心进行临床真实世界数据应用试点,支持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快速审批,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开展基因检测等新型医学检测技术应用推广,支持干细胞、免疫细胞等先进生物治疗技术临床研究与应用。

  市政协委员、济南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周有志

  关于规划中突出体现存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充分认识“十三五”时期制造业打下的良好基础。“十三五”时期我市制造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积蓄了充分的势能,一旦赋予智慧的翅膀,必将成为“十四五”时期制造业发展的巨大动能。如果把智能制造比喻成第三层楼,那传统的产品制造就是第一层楼、工业自动化就是第二层楼,没有一层、二层的基础,不可能去直接建造第三层,这就是存量的作用。

  充分运用规划引领的目标导向作用。“智造济南”科学诠释了对存量制造业企业如何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进而形成新的发展动能,指明了AI、5G、大数据、云计算的广泛深度运用和边缘计算的精准应用,从而建立起“智能产品+智能制造+数据管理服务”的制造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目标、路径、结果一应俱全。只有遵循这一发展规律,企业才有竞争力,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在规划中应当给予存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个突出地位,作为对企业的发展指南。

  充分考虑核心变量要素的推动作用。在规划实施方案部分,必须是教科书式的操作手册,涵盖构成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内在核心变量要素,指导企业抓细抓实抓到位。在体制机制方面,指明小微企业如何实现小升规,规上企业如何实施股份制改造等一系列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式方法;在科学管理方面,指明采用何种组织架构,实施何种作业方式、业务流程,运用什么管理工具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方法;在技术创新方面,指明采用怎样的工业互联网标准,运用哪个领域的人工智能方案,选用什么形式的云端服务,推荐哪些行之有效的创新方法等一系列推动产业升级的创新思路和创新工具;在资本资源方面,指明如何实现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如何活化资产的融券,如何引进战略投资、财务投资等;在市场品牌方面,指明如何实施名牌战略,如何实施商标、商号保护,如何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双循环,如何运用好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及其有效融合,如何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精准营销等支持品牌市场建设的方法;人才队伍方面,指明如何建立高素质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队伍,如何建立一支优质高效的科研开发队伍,如何解决科研队伍技能提升,如何实施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如何建立一整套人才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围绕人才队伍建设的方法、策略;在企业文化方面,指出倡导怎样的企业价值观、创新观、财富观、人才观才是智能制造时代企业正确的经营理念。

  市政协委员、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勇

  关于我市“十四五”时期量子科技发展规划的建议

  加大科普教育投入,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加大量子科普教育的资源投入,完善科普工作条件。如在中小学增设量子科普教育,积极探索“量子+”文化新模式,建设量子产品和应用展示中心、青少年科普教育实践基地、量子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营造良好科学氛围。让广大中小学生和普通民众切身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培养未来的量子科技人才,助力量子科学技术持续发展。

  提升人才扶持力度,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未来济南将重点打造8到10个国际领先的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研究室,组建200人以上规模的量子科研团队,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中心。建议加大对量子科技领域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力度,采取相关人才扶持政策,吸引海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组建高层次科研团队,提高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加大人才支持力度,为量子科研团队提供相应的生活配套支撑,在住房保障、医疗保健、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提供精准保障,增强对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强化量子科技与人才储备。

  加强量子产业培育,促进产学研共同创新。设立量子信息产业发展资金及相关扶持政策,用于科研成果转化、产业项目引进、相关企业培育等。对科技创新型中小量子企业,尤其是进行战略前沿技术创新的科创企业,在政府科研经费支持上,给予重点倾斜;在配套经费的比例上,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制定更为宽松的政策。围绕千亿级量子信息产业发展目标,将济南打造成为全国量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高地。

  提供配套资金支持,提升量子科研投入力度。以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为依托,在济南建设量子领域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根据国家实验室的总体部署,确保资金配套支持,充分保障国家实验室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促进济南量子信息产业集聚。

  推广量子市场应用,创新量子技术应用场景。提供包容创新的新场景,通过政府参与、试点示范等多种形式,挖掘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在政务、金融、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对量子技术应用加强支持和推广。推动基础科研和技术应用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作者:希涛 通讯员 蔡凤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