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普法巡礼】让法治精神沁润人心——济南市“七五”普法工作回眸

舜网-济南日报 2020-12-04 10:28:33

  “良法昭明,善治通达。”自2016年“七五”普法工作实施以来,济南铆足“钉子精神”、下足“绣花功夫”,以其特色鲜明、务实有效的普法宣传工作,助推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我市涌现出一批既有地方特色、又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普法品牌和法治文化精品。在第七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本报联合市司法局开设《“七五”普法巡礼》专栏,展示济南“七五”普法工作的十大成果和十大亮点,以飨读者。

  “七五”普法以来,济南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优化法治环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以深化“法治六进”为抓手,以推进多层次法治创建为着力点,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和“六五”依法治市纲要,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基层依法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法治济南“金招牌”越擦越亮。

  ●坚持高点定位

  从新要求上更加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着眼省会发展大局,立足新时代法治建设新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全面依法治市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整体布局、统筹运作,从更高层面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发展。

  坚持高点战略谋划。市委、市政府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保障济南走在前列的战略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法治六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提升工作目标定位。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提出深化“法治六进”、打造“法治济南”金招牌战略目标,围绕全市重点工作、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将法治服务、法治保障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度融入济南发展大局。

  优化完善配套机制。成立法治城市建设法治济南、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普法教育依法治市等3个领导小组和守法普法等4个协调小组,制定出台深入开展“法治六进”等实施方案,完善督导考核机制,将普法工作纳入区县综合考核和精神文明创建考核内容,作为法治政府督察、普法先进评选的重要指标。

  ●突出工作重点从精准性上持续加强

  全社会法治意识

  按照“七五”普法总体要求,坚持系统把握、统筹推进、精准发力,推动各项普法任务落实,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

  突出重点内容。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和十九大以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摆在首要位置,将其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各级干部培训内容。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作为重中之重,每年组织开展宪法宣传周、法治宣传教育月活动,网上宪法知识竞赛参与率全省排名第一。每年深入社区、学校、军营等单位开展宪法主题日活动600余场次,集中组织百万中小学生参加“宪法晨读”活动。

  突出重点对象。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每年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参与法律知识测试;抓住青少年学生这个“关键群体”,在全省创新出台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配备管理规定,建立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人才库,组织60余万青少年学生参加各类普法活动;抓住村(社区)这个“关键区域”,全面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抓住企业这个“关键行业”,建立和推行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代理机制”,成立外商投资促进法律服务团。

  突出主题宣传。组织开展扫黑除恶、疫情防控、优化营商环境、公共安全、民法典等10余项大型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并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全国土地日、安全生产月等节点开展法治宣传活动6000余场次。

  ●把握关键环节从多维度上强力提升

  治理现代化水平

  坚持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创新开展基层法治创建活动,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创新推动部门行业依法治理。下大气力优化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率先实施审批服务“四维协同”机制,首创省市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运行,制定出台在泉城、全办成实施意见、政府部门制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率先开展“无证明城市”创建活动,企业登记“31证合1”,率先实施行政处罚“四张清单”,12345市民服务热线每年依法解决市民诉求近千万件次,成为普法依法治理热线标杆。

  创新探索基层依法治理模式。全面推行农村合同监管、项目竞标,从源头上消除农村社会矛盾发生。总结推出章丘区四会管村、五章理事、三网惠民“453”依法治村模式,平阴县一张村级权力清单、四议决策程序、六个办事平台“146”村级治理体系等典型经验,创新“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方式,依法解决三联彩石山庄2087户购房纠纷案件。

  创新开展基层法治创建活动。全国法治创建工作先进区县达到8个,国家、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23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873个。创新开展法治街镇、法治乡村“十个一”创建活动,全市50%以上的村(社区)已基本达到“十个一”创建标准。

  ●打造特色品牌从新形式上着力提升

  法治文化品质

  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打造推出具有自身特色品牌,坚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法治精神,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感染力、渗透力。

  全面推进法治文化基地建设。高标准改造提升宪法主题公园,使其宣介功能元素更加丰富。新建区县法治文化公园以及少年儿童、国家安全、禁毒戒毒等主题法治教育基地100余个,投资180万元率先建设首个大型民法典主题广场,与中国政法大学联合建立法治政府研究与实践基地。目前,全市省级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达到29个,实现区县、镇街、村居三级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

  精心培育特色普法品牌。大力开展戏曲普法,编排山东琴书、山东快板、小品等法治文艺节目200余个,每年演出600余场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方桌会”“法治秧歌”“普法小夜校”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法治文化活动,系统整理编辑《法润泉城——济南普法30年(1986—2015)》一书,成为济南普法的宝贵历史资料。

  持续强化全媒体普法。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在济南日报、济南电视台、济南电台分别开设专版、专栏,通过“爱济南”APP、无线济南等向数百万用户推送普法资讯,舜网、济南“法治六进”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力,形成全媒体普法格局。

  ●注重制度执行从深落实上切实增强

  普法工作实效

  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着力推动制度创新和制度执行,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不断深化“法治六进”工作体系。目前,“法治六进”已成为“法治济南”的工作品牌,连续2年写入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是“法治进乡村”的做法,受到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的重点关注。

  着重推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率先以“两办”名义印发《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制定出台重点单位普法责任清单,实行年度工作报告和通报制度,组织开展专项督察,推动38家市直重点执法、司法部门落实普法责任制。在创建文明城市中,坚持德法共治,依法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礼让斑马线”成为泉城一道靓丽风景,获得人民日报点赞。

  深入实施以案释法制度。深入推进以案释法,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采取庭审观摩、模拟法庭、案例宣讲、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生动形象的以案释法活动。

  收官之年,济南交出“七五”普法优秀答卷。济南市司法行政人将以“七五”普法总结验收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八五”普法规划制定实施,进一步厘清工作思路,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措施,努力开创全面依法治市和普法依法治理新局面,为确保“法治济南”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打造“五个济南”、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创造良好环境、贡献法治力量。

  (本报记者 杨晨 通讯员 田大海)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新闻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