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暴力,比动手更可怕

舜网-济南日报 2020-12-04 10:51:03

  2019年6月上旬,槐荫区某街道派出所来了一位特殊的报案者—9岁的娆娆(化名),称自己遭到了父母虐待。经过简单询问,民警得知娆娆的爸爸妈妈常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对娆娆的饮食起居疏于照顾,一肚子委屈与无奈的娆娆求助无门,只能找到警察叔叔哭诉。
  无独有偶,2020年10月,11岁的朝朝(化名)也来到了派出所报案,称父亲有家暴母亲的习惯,虽然父亲未曾对朝朝动手,但目睹了家暴的朝朝却有着深深的阴影,经常为此烦躁、失眠,思前想后的朝朝最终选择来到派出所寻求帮助。
  父母疏于照顾,不给年幼的孩子做饭,是对孩子的暴力吗?
  2020年10月28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消除对儿童的暴力工作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不给孩子做饭、当着孩子的面施暴,都属于针对儿童的暴力!
无形的“拳头”近在咫尺
  说到针对儿童的“暴力”,我们通常想到动手打孩子。实际上,针对儿童的暴力定义比我们想象的可能要宽泛得多。在我国签署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第19条第1款这样定义儿童暴力:“任何形式的身心摧残、伤害或凌辱,忽视或照料不周,虐待或剥削,包括性侵犯。”
  手册中,划分了9种针对儿童的暴力类型,即忽略暴力、精神暴力、身体暴力、性侵犯和剥削、同伴欺凌暴力、自我暴力、有害习俗暴力、与大众媒介相联系的暴力、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暴力。
  其中,某些“隐形”暴力类型很容易被忽视,如:
忽略暴力
  问 父母一直在外面打麻将,不给年幼的孩子做饭,是暴力吗?
  答 是忽略暴力。
  问 家长低头玩手机,不管孩子,该做饭不好好做饭,不好好辅导作业,不尊重孩子意愿,是暴力吗?
  答 是忽略暴力。
  忽略暴力,是指儿童照料者有能力照料孩子,并有一定的知识和途径向相关部门获得医疗、出生登记或其他服务时,却未能满足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未能保护儿童回避危险等。具体包含生理忽略、心理或情感忽略、忽略儿童的生理或精神健康、教育忽略、遗弃暴力等几种类型。
精神暴力
  问 我没打过孩子,但我骂过孩子是“蠢猪”,讽刺过他,是暴力吗?
  答 属于精神暴力!
  问 我没打过孩子,但我让孩子看到我与他父亲打架,这也是暴力吗?
  答 这是精神暴力。
  精神暴力,是指心理虐待、精神凌辱、辱骂、情感凌辱或忽视等。包括目睹家庭暴力、拒绝情感响应等。
有害习俗暴力
  问 在某些地区,强迫自家不满18岁的孩子相亲结婚或定娃娃亲,算暴力吗?
  答 这是有害习俗暴力。
  有害习俗暴力包括但不限于强迫婚姻和早婚、童贞检验等。
不要让“暴力”毁掉孩子的一生
  研究显示,儿童期受到的暴力对儿童身心健康的伤害是严重的,这种影响可以持续到成年甚至一生,也对社会和职业产生因果性效应。暴力侵害对儿童及家庭造成痛苦,并可能产生长期不良后果。暴力会导致精神紧张,这与早期大脑发育受到损害有关。极度紧张有可能损害精神和免疫系统发育。其后果是,曾经受过暴力对待的儿童成人后,出现行为、身体和精神卫生问题的危险性增加,如:施加暴力或沦为暴力受害者、抑郁症、吸烟、肥胖、高危性行为、意外怀孕、酗酒和滥用药物等。暴力侵害所造成的以上这些行为和精神卫生方面的后果,会成为日后罹患心脏病和癌症以及导致自杀和性疾病传播感染的一种诱因。
  据相关研究显示,童年期遭受的暴力侵害导致基因改变。童年期遭受的暴力可以以“表观遗传”的形式改变一个人基因的表达和遗传,具体影响的基因是NR3C1,其终生的抗压能力会减弱,造成更容易生病或自杀的后果。
健全机制让隐形暴力无所遁形
  手册指出,地方应建立儿童暴力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儿童遭受暴力,应立即报告。报告分两种,一种是国家强制报告制度,需进入法律程序;一种是民间报告制度,在民间社会处理儿童暴力问题。国家强制报告制度是我国保护家庭暴力受害儿童的法定制度。《反家庭暴力法》《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中都有明确规定。2020年5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监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等部门联合颁布了《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其中明确规定了在强制报告制度中,谁来报告、报告给谁、报告的内容、报告后对受害者儿童的支持与保护、如何保护报告人等。由于不是所有针对儿童的暴力都需进入法律程序,手册中还建议居委会、村委会、学校或当地社会组织可成立专门机构来接受暴力投诉,儿童也可以投诉并寻求帮助。
  手册中还特别指出,乡镇儿童督导员和村儿童主任应担负起了解社区儿童暴力状况的职责,及时报告儿童暴力,对于需要法律帮助的案例,要协助儿童或报告者报警、求医等。手册中还专门介绍了预防儿童暴力的家庭、学校和儿童支持,给出相应的针对性处理建议。手册指出,在社区预防工作中,儿童督导员及儿童主任应肩负责任,支持家庭、学校和儿童反对针对儿童的暴力。延伸阅读扎好保护“篱笆”守护泉城“花朵”
  据市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我市市本级和各行政区县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力度,实现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区县全覆盖。通过发挥社会工作者、儿童福利服务专业人才及志愿者作用,增强社会组织对未成年儿童的关心关爱,以槐荫区“护航成长”儿童福利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和“大力水手”儿童主任增能计划等为代表的社会服务在儿童工作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全市还设立街(镇)儿童督导员227名、村(居)儿童主任6411名,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了四级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队伍,分别明确工作职责并全部实名录入信息平台。实现了全市“一镇(街)一儿童督导员,一村(居)一儿童主任”的要求,确保基层儿童工作力量全覆盖。
  此外,我市积极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行动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配合公安、教育及村(社区),落实强制报告责任。开展儿童福利领域风险防范大排查行动,对处于监护缺失或不足状态的农村留守儿童,及时帮助落实监护责任,并指导监护人签订《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2020年9月底,我市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宣讲人员及全市儿童福利工作骨干140余人在长清区启动宣讲仪式,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展开全文

为您推荐

新闻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