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街道社区探访垃圾分类故事——从新时尚变为好习惯

舜网-济南日报 2021-05-31 07:12:26

走进街道社区探访垃圾分类故事——从新时尚变为好习惯

垃圾分类“督桶员”在引导居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李冬阳 摄)

  垃圾分类是老百姓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政府重视的“民生大事”。日前,记者深入基层探访发现,各街道、社区正致力于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从现实落脚、从细节着手,共同商讨和研究,破题垃圾分类这件民生关键小事,力求工作更顺民心、更合民意、更贴民情,让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变为“好习惯”。

  ●济北街道

  共青团员争做垃圾分类“守卫者”

  “大爷您好,这是咱们小区撤桶并点后最新的垃圾分类投放示意图,请您按照示意图位置选择离家最近的距离投放垃圾。为了更好地实行垃圾分类,前段时间社区联合物业公司开展了撤桶并点。”一名身穿红马甲的小伙子一边发放垃圾分类投放示意图,一边向一位老人介绍开展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

  “好的,谢谢你,我们十分支持政府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我们也必须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开始,才能在源头上走好垃圾分类的第一步。”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回应说。

  这是记者近日在济阳区济北街道安大社区闻韶佳苑小区看到的一幕,7名身穿红色马甲的共青团员志愿者,有的向老人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有的在收集大件有害垃圾,有的在向广大居民讲解撤桶并点带来的益处,大家忙得有条不紊。

  自5月1日《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济阳区济北街道安大社区充分发挥辖区共青团员青年力量,先后组织7名共青团员在华宇舜苑、闻韶佳苑等5个居民小区开展“争做垃圾分类守卫者”志愿服务活动,助力垃圾分类工作在社区持续推进、在小区落地生根。

  活动中,7名共青团员志愿者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张贴横幅,摆放展板,发放宣传彩页600余份,并通过悬挂垃圾分类宣传语、宣传口号、吉祥物等形式,在闻韶佳苑小区打造了一条垃圾分类打卡长廊,吸引大量居民前来拍照打卡,积极传播垃圾减量理念、深化垃圾分类意识。

  “为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我们充分利用广大共青团员亲和力强、思路灵活等优势,让他们深入小区一线、走到市民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注入了新活力,使广大居民切实感受到垃圾分类和减量对人居环境带来的便利,收到了明显成效。为7名共青团员点赞!”济阳区济北街道安大社区党委书记郑晓莹说。 (本报记者 张群 通讯员 武庆富)

走进街道社区探访垃圾分类故事——从新时尚变为好习惯

山大路街道全方位多举措推广垃圾分类。(张敏 摄)

  ●山大路街道

  精耕细作助力环保新时尚

  “小朋友们,报纸、过期药品属于什么垃圾?我们应怎么处理?”在历城区山大路街道小百灵幼儿园,志愿者正耐心地带领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通过查找垃圾分类手册寻找答案。“报纸是可回收垃圾、过期药品是有害垃圾……”小朋友们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答案。

  为深入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山大路街道城管科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进幼儿园、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公园、进商圈,组织游戏、课堂宣讲、观看视频、发放传单、现场答疑……从小朋友到老年朋友,全方位、多举措宣传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倡导绿色生态、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充分调动辖区群众主动参与的热情,形成垃圾分类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氛围,让社区居民积极主动加入到认识、实行、推广垃圾分类的队伍中。

  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往细处分、往深处走、往实处落,街道目前共设置垃圾分类亭60余套,文化墙式分类点位10余处,做到了每个社区每个居民小区均有垃圾分类设施,同时采取入户、举办活动等形式发放宣传彩页5万张、设置宣传展板800余块、制作文化墙200余平方米,各社区居民时时处处可以看到垃圾分类知识。

  该街道通过一系列持之以恒、精耕细作的努力,全面调动老党员、退休干部、楼组长、保洁员、热心市民的积极性,增强了居民朋友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在街道逐渐深入人心,社区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下一步,山大路街道将继续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构建街道、社区、物业、第三方服务企业环环相扣的垃圾分类链条,打造出有文化、有创新、有标准、有落地的垃圾分类新模式。

  (本报记者 张敏 通讯员 赵亮)

走进街道社区探访垃圾分类故事——从新时尚变为好习惯

张坊镇开展“有害垃圾集中收集日”暨宣传推广活动。 (郝倩 摄)

  ●张坊镇

  村内“大喇叭”让环保理念入心头

  “你家的废旧电池、废灯泡,也拿过去集中收集吧。”商河县张坊镇辖区的村民们纷纷收集家里的有害垃圾赶往垃圾分类收集站点,边走边说道。

  为全面提升辖区群众垃圾分类意识,鼓励更多村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连日来,张坊镇纪委监委办公室、环卫所联合行动,在各村开展“有害垃圾集中收集日”暨宣传推广活动。“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影响他人,切实做好源头分类工作,成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倡导者、参与者、践行者,真正让垃圾分类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做好垃圾分类守桶人。”各村的“大喇叭”播报着垃圾分类动员语音。

  垃圾分类宣传员向群众发放了《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及垃圾分类宣传彩页。同时,各村还精心制作了垃圾分类“四分类”的标识及写有各种垃圾名称的小卡片,内容通俗易懂,向居民群众介绍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促使村民能够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认识到垃圾分类要从现在做起。

  通过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增强了村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促使全镇广大村民能够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从而不断提高村民自觉爱护环境卫生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本报记者 郝倩 通讯员 米荣生)

  ●宝华街街道

  “四三五”垃圾分类

  工作出实招

  近日,天桥区宝华街街道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党建引领“四三五”工作法,“领跑”垃圾分类新时尚。

  念好四字诀,合理谋划布局。念好“撤、设、收、创”四字诀,全力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撤”,就是撤桶并点,将97处原有垃圾收集点进行逐步撤除;“设”,就是根据辖区人口数,规划设置40处垃圾分类架(亭);“收”,就是立足辖区商业资源丰富的特点,开通商业街沿线2条垃圾分类收运音乐专线;“创”,就是积极争创垃圾分类模范街道、模范社区和模范小区、单位。

  压实“三级责任”,步步抓好落实。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以班子领导成员、副处级领导干部为副组长和各办公室(中心)、社区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街道纪工委、监察室落实监督职责,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创新五项举措,强化宣传引导。“线上+线下”,通过设置分类公示栏、导视图,在投放点位投放指示牌,充分发挥党员、网格员、志愿者作用开展宣传等形式,让宣传更立体;党建+垃圾分类,通过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助推垃圾分类提速增效;绿色积分制,吸引更多人参与垃圾分类,争做督桶员。

  (本报记者 张素芬 通讯员 宫海波)

  ●趵突泉街道

  垃圾分类“督桶员”用心编织环保图卷

  早晨七点左右,充满朝气的太阳已然露出头,历下区趵突泉街道青年东路社区的垃圾分类“督桶员”姬风云和鲁金美早已上线,开始一天的工作。在她们手中,社区的“肌肤纹理”正逐渐变得清晰、整洁。

  趵突泉街道青年东路16号院是济南市垃圾分类示范点,为进一步将垃圾分类理念下沉社区,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街道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建成“垃圾分类宣教投放驿站”。从2020年6月15日以来,两位“督桶员”见证着垃圾分类“果实”的成熟。“现在居民都很自觉,我们在垃圾桶前面放上泡沫箱子,居民自己在家分好了放进来。”姬风云边说着边熟练地将垃圾放入桶内,工作上的得心应手离不开居民们日益增强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自觉的习惯。督桶员的时间比较固定,分别是早上七点半至十点,下午两点至三点半,晚上六点至八点。督桶员不在的空隙里,居民会用人手一张的电子卡将纸类、金属、衣物等垃圾放进自动垃圾箱。“我们会将垃圾称重、记录,居民可以凭积分兑换小礼品。”鲁金美展示着装礼品的袋子。

  行走在垃圾分类的一线,趵突泉街道充分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发挥垃圾分类“督桶员”效能,全覆盖、高标准推进垃圾分类转运工作,抓实指导分类和前中末端分类转运工作,不断提高垃圾转运设备的利用效率,切实做好生活垃圾转运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稳步推进、夯实基础,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坚实保障,也为打造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李冬阳 通讯员 王慧 周浩然)

  ●宁家埠街道

  “有事好商量”破题垃圾分类“关键小事”

  “垃圾分类宣传,单纯靠发发宣传单效果一般,我觉得以后要采取一些更接地气、更能吸引群众的方式,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我们宁家埠不是有爱好戏剧的吗?要不动员动员他们,通过戏曲说唱方式,群众不仅感兴趣,还能听到垃圾分类的知识”“广场舞也可以,晚上村民爱跳广场舞,观看的也不少,可以组织关于‘垃圾分类’的广场舞演出活动”……

  在宁家埠街道商量工作室,一场关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宣传”的商量座谈活动正在举行,政协委员、网格员、环卫工作人员各自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为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商量对策,提出“金点子”。经过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组建“垃圾分类”文明实践说唱团、开展“小课堂”专题宣讲、举办专题广场舞演出活动等具有创新性和吸引性的宣传方式。在此基础上,一场场“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在各村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在宁家埠街道郭码村,一场“垃圾分类新时尚宁埠文明我点亮”演出活动吸引了村民驻足观看,广场舞舞蹈队员们自编自演,用热情的舞姿和动感的音乐带给村民全新的感受,呼吁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撸起袖子加油干,垃圾分类成习惯……这蓝色垃圾箱盛啥?是专放可回收物!对!放可回收物……”在嘉禾广场,“五老”说“垃圾分类”活动正在举行,活动吸引了不少前来购物的群众观看表演,熟悉了台词的群众还不时地与演员们互动,跟着哼唱几句。

  如今,在宁家埠街道,通过群众文化生活和垃圾分类文明新风相结合的方式,垃圾分类政策正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宁家埠群众心中,以“有事好商量”平台提升协商质效,推动成果转化,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

  (本报记者 钱堃 通讯员 孟凡庚)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