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映红社区 共建幸福家园

舜网-济南日报 2021-08-02 09:27:48

党旗映红社区 共建幸福家园

  二七文化节文艺汇演

  “幸福”二字,一直是济南的一张闪亮名片。面对基层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发挥党建的作用,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今,漫步在泉城的大街小巷、美丽村落,每个社区、村庄都有自己的妙招,一项项创意或者暖心的举措,根本上还是为百姓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彰显了一座城市的民生关怀。

党旗映红社区 共建幸福家园

  社区工作人员走访辖区居民。(刘阳 摄)

  ●舜耕街道

  “街区党建”共同体激活社区善治活力

  “舜风拂槛洗平台,玉窗次第叩开。绿云碧波憩华宅,别样心裁。雅韵润德修懿,黎民里巷骋怀。更期文明树深栽,翘盼春来。”这是市中区舜耕街道舜雅社区老党员张在仪看到社区几年来的变化,抒发感情创作的《画堂春·舜雅抒怀》。这首词描绘了社区褪旧貌、展新颜,百姓幸福生活的新画卷。

  近年来,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探索中,舜雅社区综合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结合辖区特点,深入推进“一网统揽,四联聚力”工作机制,打造“街区党建”共同体,建立6个网格党支部,通过全网覆盖、全能管理,形成上下联动、商户联盟、党群联心、党建联建工作格局,推进建设精品、精致、精细的品质社区。按照“1+1+ X+N”的工作要求,舜雅社区建强配齐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群众服务专员“一长三员”,聚力联动城管、司法、市场监管等部门,让各方力量逐步汇聚到网格,通过把党支部建在6个网格上,让分布在网格的220名自管党员和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在各自楼宇党小组中发挥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至基层的“神经末梢”。为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社区成立“红色物业联盟”,建立“网格监督考核机制”。网格员通过日常巡访、线上网格微信小程序、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途径发现问题,对能在网格中解决的问题,通过搭建“商量”平台,召开网格议事会,现场面对面商量解决办法。对于网格中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网格呼、街道应”,充分利用交警、市场监管、城管等职能部门下沉的网格力量,协助破解网格难题。 (本报记者 刘阳 通讯员 赵虎)

党旗映红社区 共建幸福家园

社区就民生问题进行多方协商。(张素芬 王娜娜 摄)

  ●无影山街道

  党建引领聚合力 携手为民办实事

  天桥区无影山街道西山社区“两委”换届圆满完成以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从群众最关心、最急迫解决的事着手,集中商量办好民生“微实事”,打响新社区治理“第一枪”。

  为加强党组织与居民沟通,西山社区开设“老书记‘初心’工作室”,以社区综合党委副书记孔繁礼、党委委员杜长河为代表,每周三下午在社区开展“社情民意谈心”活动,让居民群众讲困难、说问题、诉烦恼、谈意见、提建议,在社区创建起社情民意的“集聚地”,同时也在社区党组织与居民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既方便居民向组织反映情况、表达想法,也有利于组织了解群众的思想和需求,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真正实现了“零距离”沟通。

  西山社区成立以来,理顺辖区特殊群体情况,全面落实计生、民政、社保、残联等民生类惠民政策,进行“两癌筛查”“白内障筛查”“孕前优生检查”等惠民服务;创建线上居民微信群,在美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多种平台广泛宣传,实行政策公开、程序透明,提高群众对惠民政策的知晓度和公信度。以社区党委为龙头,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服务为基础,西山社区工作人员将做好社区的组织者、服务者、建设者,倾听居民诉求,化解居民矛盾,凝聚万众之心、汇集各方之智,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努力实现社区有变化、居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本报记者 张素芬 通讯员 王娜娜)

  ●榆山街道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提升群众幸福感

  为进一步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感、满意度,平阴县榆山街道环秀社区认真做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单处理工作,做到复杂的事情联手办、紧迫的事情加紧办、身边的事情主动办,确保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

  近日,环秀小区教师公寓61号楼和64号楼之间自来水管道发生破裂漏水,影响居民生活。接到工单后,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来到现场查看,发现管道埋在地下,无法准确辨认到底是哪段损坏,只有挖开地面才能确定破裂位置和产权单位,这无疑加大了管道的维修难度。社区协调了环秀社区物业企业、自来水公司、教体局、房管局等多个部门及单位,联手挖开路面,第一时间安排施工人员连夜抢修,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恢复了正常供水。

  热线能够反映社情民意,但是不能等工单来了再解决问题。社区通过将一些苗头性、可预见的问题提前办理,将问题化解于无形之中。对于群众身边的小事,环秀社区结合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问题发现就处理,在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单形成前就解决问题,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本报记者 冯经伟)

  ●二七新村街道

  为社区这个“家”做好“服务员”

  “咱社区的人就像温暖的风,你们真心为大家办事,我们发自内心感激!”这是市中区二七新村街道建南社区居民发自内心的感触。建南社区时刻将居民的利益放在各项工作首位,将百姓关心的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核心,找到建设痛点,突破工作重点,缓解提标难点,稳步实现了从“我在社区住”到“我是社区人”的巨大变革。而这也正是建南社区“南风”品牌建立的初衷。据了解,“南风”意为和煦的暖风从建南社区吹到每位居民的心中,同时也寓意“建南社区新风貌”。

  建南社区由10个封闭式和开放式小区构成,楼院相对独立、分散,每个居住区域的居民构成、诉求大相径庭。对此,建南社区转变服务思路,由过去“我找社区谈诉求”逐步转变为“社区找我问需求”,将辖区2409户居民按照各自特点划分为五个网格,由网格员、党员志愿者、楼长层层深入楼院现场处理解决各类问题,将无法解决的进行收集记录,汇总到社区层面,由社区定期召开“协商议事会”商议事项或者调解矛盾,最终将商议调解结果反馈给居民。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建南社区综合党委根据辖区居民实际需求,提升精神文化建设,成立7支文体队伍,在丰富居民业余生活的同时,还承担着宣传任务,成为社区日常工作外的“政策宣传小喇叭”。

  (本报记者 刘阳 通讯员 董琦琦)

党旗映红社区 共建幸福家园

山凹新居安置房交房仪式现场。

  ●白马山街道

  五年坚守让山凹从此不再“凹”

  腊山河畔,白马山下,有一个近700年历史的村庄,在市中区白马山街道的努力下,由一个小山村蜕变为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的山凹新居,逐步展现出崭新的新时代风貌。

  据了解,过去的山凹村没有一条平坦的道路,群众经常调侃“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道路坑洼不平、房屋高矮不齐、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全、房屋安全隐患突出、缺乏物业管理的情况,让“脏、乱、差”一度成为这里的“标签”。2015年12月至2018年,山凹居城中村改造项目、刘长山路西延项目、白马山东路项目、山凹安置基地项目相继启动。山凹居在重点项目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真正实现项目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就充分发挥到哪里。在征地工作中,山凹居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心系被拆迁群众利益,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经过五年的努力,山凹安置基地于2020年7月完工交验,并及时对居民进行房屋安置。据统计,本次拆迁总共安置居民380户900余人。现在居民已入住新房,水电暖气也全部到位,居民脸上无不洋溢着“回家”的喜悦。

  (本报记者 刘阳 通讯员 郑文苑)

党旗映红社区 共建幸福家园

  东关街道工作人员发放防走失“黄手环”活动现场。(李冬阳 摄)

  ●东关街道

  “黄手环”行动守护爱的记忆

  “奶奶,咱们把这个手环戴上,以后就再也不怕走丢了!”近日,在历下区东关街道泺河社区,穿着黄马甲的志愿者们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年人进行登记,亲手为这些老人戴上防走失“黄手环”,耐心讲解使用方法并现场演示。为关爱老人晚年生活,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泺河社区联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济南市基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关爱老人,守护记忆,预防走失,为爱行动”发放防走失“黄手环”活动,向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发放防走失“黄手环”,传递社会互助信号。

  这项防止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走失的爱心行动,不仅记录了老人的信息,同时也让小小的手环成为帮助老人回家的媒介。当老人走失时,扫描老人手环上的二

  维码即可获取老人相关信息,帮助老人寻找回家路。下一步,东关街道将以“益(颐)有伴”社区长者关爱项目为起点,在充分调研老人需求的基础上,以健康老龄化为目标,通过个案管理的方法,运用正式照顾和非正式照顾网络,向老人提供行动照顾、物质和医疗支援、心理支持、整体关怀四个层面的服务,全面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报记者 李冬阳 通讯员 马敏)

责任编辑:鞠月芹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