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簠斋藏钵印陶文封泥精品册》收藏传奇

舜网-济南时报 2021-08-02 10:28:17

《陈簠斋藏钵印陶文封泥精品册》收藏传奇

《陈簠斋藏钵印陶文封泥精品册》收藏传奇

  □路方红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山东潍县人,生于官宦人家,是我国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古文物收藏研究,藏品洋洋大观,囊括商周青铜器、石刻、瓦当、玺印、封泥、陶文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毛公鼎、十一架古钟和万方古玺印。鲁迅先生曾说:“论收藏,莫过于潍县的陈介祺。”郭沫若、商承祚说陈介祺的收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的祖父路大荒先生慧眼识宝,在一冷摊上发现《陈簠斋藏钵印陶文封泥精品册》,并以低廉价格购得。得后爱不释手,与好友王献唐先生共赏。

  王献唐先生对此册赞赏不已,欣然命笔,写《空山甄古图》并题“簠斋所受钵印、陶文、封泥之精者,略见此册,考释谨严,书法精妙。大荒以廉直得于冷摊,持以见示,时卧病济上鞍山赁屋,为写《空山甄古图》,纪实也。簠老作册,未必逆计百年之后,历经变劫,得一二解人,如大荒及余,收拾于残烬之余,摩挲珍秘,相视而笑。余与大荒,又安知百年之后,有见此册者不尔乐耶?书之用当息壤。庚寅,献唐写记。”画页题“空山甄古图,大荒属写,“献唐”“凤生”“王献唐”“三家邨人”“王大”“献唐”印。

  时光流转,十几年后,“文革”骤起。在破四旧、立四新、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洪流中,路大荒先生受到了很大冲击。家里经过反复查抄,古籍善本、古董、文物、字画等统统被造反派抄走,一个充满书香古籍的书斋,变成了家徒四壁的陋室,《陈簠斋藏钵印陶文封泥精品册》更是不知去向。

  光阴荏苒,近30年过去,王献唐先生和路大荒先生均已先后走进了历史。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偶然发现一篇署名石可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很大兴趣。文章谈到,他在古玩市场偶然见到一本《陈簠斋藏钵印陶文封泥精品册》,内容之精,令人拍案叫绝。尤其是还有他的恩师王献唐先生为路大荒先生绘制的《空山甄古图》及题跋,详细介绍了此册之珍贵及路大荒先生得到此册的经过。石可先生在文中感慨地写道:跋中谈到,“簠老作册,未必逆计百年之后,历经变劫,得一二解人,如大荒及余,收拾于残烬之余,摩挲珍秘,相视而笑。余与大荒,又安知百年之后,有见此册者不尔乐耶?”王献唐、路大荒两位先生百年之后,能知我遇到此册时欣喜若狂的情形吗?我决定像两位先贤一样,将这一珍本宝之。石可先生毫不犹豫地从古董商处巨资买下此册,并将经历写成文章发表。

  石可先生上世纪40年代师从王献唐先生学习金石书画、版本目录之学,是我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家,更是使鲁砚重显于世的人。艺术大师刘海粟赠给石可“石敢当”美称,李苦禅题他制作的鲁砚“恨南阜未见”,可谓定评。

  当时我并不认识石可先生,就冒昧给报纸编辑去了一封信,询问先生地址。不久编辑回信了。无巧不成书,由于石可先生在山东工艺美术界的卓越成就,特批居住于当时的山东省第一干休所,恰巧与我一个院子。当我拜访他老人家时,才发现他的孙子就是整日在大院里与我儿子玩耍的伙伴。石可先生得知我是路大荒先生的后人非常热情,不但拿出那本印册请我欣赏,还带我参观了他的一些作品和藏品,并希望两家能常来常往。我想这也许是这本珍贵的册子给几代人带来的奇缘吧。

  时光似水,20年光阴转瞬即逝。由于我祖父与王献唐先生的关系,作为世交,我们两家一直保持着亲密的联系。去年我与王献唐爷爷的长孙王福来哥哥谈起此事,他说,你那里没有这个册子的资料吗,我给你找一下。那时,他正在给我省著名学者张书学先生、李永慧女士编著的《王献唐先生年谱长编》一书提供资料,手头资料比较齐全。没多久,福来哥哥就把《空山甄古图》及题跋发来。

  又一次看到这些资料,好像通过时间隧道来到了先贤们面前,认真聆听着大师们对晚辈的谆谆教导,也许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虽历经磨难却从无中断。她在历代的文人中薪火相传,在历史的长河中,生命力无比旺盛地向着未来奔去。

作者:路方红 责任编辑:鞠月芹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