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泉城·理上网来】推动“半小时工作圈”尽快上路

舜网-济南日报 2021-08-03 07:22:04

  □肖明君

  7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新鲜出炉。报告选取全国42个主要城市,汇聚2.3亿人的职住和通勤样本大数据,从时间、空间、交通等方面勾勒出中心城区人口的通勤画像。数据显示,宁波最新单程平均通勤时耗为31分钟,较上一年缩短1分钟,是“新一线”城市中耗时最短的城市。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每天最头疼的事情是什么?“挤公交车”“驾车遇堵”肯定是要名列其中的。上下班的“路上体验”极差不说,而且耗时过于冗长,既浪费了时间,又破坏了情绪。每到早高峰,朋友圈里总少不了这样的吐槽:那些望不到首尾的车流,破坏了一天的好心情。对于“工作八小时,半天在路上”的人,看到宁波单程平均通勤时长仅为半小时的数据,第一感觉就是“别人家的城市”,第二感觉就是“替宁波人感到幸福”。如果问什么是幸福的城市,估计很多人会抢答“上班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时间”。由此而言,缩短城市通勤时间事关幸福感,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据了解,宁波市一直致力于“缩短上班的时间”,该市中心城区有61%的通勤人口正在享受5公里以内的“幸福通勤”距离。

  当下流行这样一句话,叫作“时间是最大的成本”。对于个人、企业而言,这句话讲得通,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这句话同样没毛病。城市,本来就是以“效率”为第一诉求的人类生活组织方式。城市为什么交通发达?城市为什么通讯便利?城市为什么信息快捷?城市为什么设施完备?城市为什么技术更新快……其实,这一切,都是服务于城市效率的。城市效率,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情。可是,当城市成了“堵城”,当城市通勤超过了两个小时,城市还有效率吗?城市生活还有高性价比吗?因此,现代生活对于城市建设和治理提出的要求就是,打通城市堵点,减少在路上的时间。

  而减少在路上的时间,打造类似宁波“半小时工作圈”生活模式,绝不是“治堵”这么单线条的思维方式。济南曾经有一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就是致力于提升城市综合效率。这个规划提倡配备完善的公共服务和公共活动空间,打造安全、友好、舒适的社会生活平台和便捷可达、复合共享的社区生活圈模式。这个生活圈的划定有若干布局原则,那就是综合考虑人口密度、管理单元、步行可达三个维度,紧密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大型商业设施及公园绿地等进行科学设置。成都最近推出的“15分钟生活圈+15分钟工作圈”则是更注重产城融合,就是通过推行就业地和居住地相互嵌入的模式,减少长距离长时段通勤。这样的“产业社区”,可以补齐传统园区重项目轻生活的短板,形成集生产、研发、居住、消费、服务、生态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社区,从而满足广大“打工人”就近就业和居住的需求。

  在更讲究大数据赋能的当下,提升城市通勤效率,必然离不开智慧化路径。智慧化的好处就是,很多事情能不上路就不上路。类似“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的数字化集成政务服务,大大减少了在路上的时间,这样的智能化工作场景以后会越来越多。商务部办公厅等11部门近日印发的《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就提出探索平台化集成创新模式,推动便民生活圈各业态联动发展。由此可以确认,“半小时工作圈”的幸福感已经在路上。

作者:肖明君 责任编辑:鞠月芹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