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为先 新意为要——两次主题征文活动的启示与思考

舜网-济南日报 2021-08-03 14:00:01

  □张全宝

  7月初圆满收官的全省主题散文大赛,是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礼。这是继去年首届山东省小小说大赛后,本报再次举办的征文活动,其参与广度和热度可谓“前所未有”。

  2020年和2021年,是两个重要年份,是重大历史交汇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举世瞩目,值得大书特书。

  去年4月7日,本报刊发了《“鲁王工坊杯”首届山东省小小说大赛征文启事》,到10月底,共收到来稿1200多篇,在“趵突”版刊发28篇。海量来稿中,我们见识到了当代小说的一个重要侧面,那就是题材的丰富性。今年4月初,本报又开始举办“鲁王工坊杯”山东省主题散文大赛,到6月底,共收到来稿1400多篇,在“趵突”版刊发17篇。众多参与者中,有垂髫少年,也有耄耋老人,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可见,征文活动顺势应时,大受欢迎。

  策划组织两次征文,其总体观感是,参与群体多,文章立意好,总体水平高。从获奖作品中得到三点启示:首先,作为主题性文学征文,必须“立意先行”,选材要准,突出主题。不论是小小说还是散文,“二为”不可忽视。这里有两个层面的“二为”。其一,“二为”方向,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其二,“二为”取向,即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思想在于立意,美在于意境。我非常认同一位媒体同行的观点,即“立意决定文章的成败”。其次,选取典型形象,突出重点,娓娓道来讲故事。艺术需要支点,而故事就是作品的“支点”。故事精彩,文章才能出彩。再次,作为“大赛”,竞技性活动,必须有新意,以“新”取胜,风格独特。所谓新意,既包括选题新,也包括表现手法新。赏析获奖作品,尤其是一等奖《酸煎饼 甜煎饼》《龙鼎香薰》《外祖父的春天》等,从立意、制题,到讲故事、谋架构,都能看出作者的匠心独运,读之耳目一新,耐人寻味。

  文学体裁很多,之所以选取这两类,主要在于读者的青睐:小小说,短小精悍,适合当下快节奏生活,最为读者所喜爱;而散文,形散神聚,不拘一格,“随心所欲”,最能体现个性。以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载体,展示我们党的奋斗历程、辉煌成就和“四个自信”,“从小的切口看大的世界”,意义自不待言。

  为巩固征文成果,拓展作品价值,应读者要求结集成书,同时也是答谢那些精心创作而未能见报和获奖的优秀作者。取名《大潮浪花》和《大道之光》,各精选小小说和散文作品100篇,分别邀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和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石英题写书名。两本书主要寄送获奖作者和部分入选作者,其电子版在“鲁王工坊”网站存储,便于随时访问。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趵突”是品牌文学副刊,遐迩闻名,读者众多。有朋友曾直言,自己订报主要是为了看每周的文学版面。而开展征文活动,更能吊足读者,特别是文学爱好者的“胃口”。笔者认为,两次征文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主要缘于三个方面。

  首先,主题鲜明,时代性强。“两个一百年”交汇,如此辉煌的时代节点,千载难逢,可圈可点。诗言志,文寄情。过上了全面小康生活的人民大众,沐浴新时代的徐徐春风,心中爱党爱国爱家的豪情,借征文平台尽情抒发,千言万语,一吐为快。

  其次,题材丰富,能动性强。两次征文都强调“作品题材不限”。题材不限,以彰显丰富多彩,契合“双百”方针,也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生活本就是“万花筒”,社会方方面面都在进步,都有亮点。

  再者,专业效能,权威性强。“趵突”名牌的认可度高,吸引了业界名流的新作“第一落点”,文学新人也是将这里作为“成名摇篮”,在主流纸媒征文获奖,更是一大荣耀。借由先天优势和“近水楼台”,征文来稿,随时择优刊发,效率高,公开透明。为增强权威性和公信力,主办和协办单位中,联合了山东省散文学会、济南市作家协会,评委都是来自专业协会的“行家里手”。“鲁王工坊”锡雕曾获国际大奖,是国家级“非遗”、国宝工艺,作为征文大赛的奖品,也是“吸睛”和“诱惑”的主因之一。很多作者收到奖品后,兴奋地在朋友圈“晒”和“炫”,足可印证。

  这些获奖和入选作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可谓新时代小小说和散文质效的集中展示。激活文学队伍的潜质和动能,在于提供舞台,在于同台竞技,在于同题发挥。正如责编兼评委的逄金一博士在《大潮浪花》序言所说,通过阅读这些来稿,“会发现不少让人拍案叫绝的好作品,也同样会发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学新人”。

作者:张全宝 责任编辑:鞠月芹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