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旱山沟何以变得山清水秀?

舜网-济南日报 2021-09-15 10:03:22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展现我市牢记嘱托,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全媒体、立体化展现济南践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的目标定位,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家在黄河边”——记者走基层大型融媒体采访,沿着黄河流经济南的脚步,抓取黄河沿岸上演的一个个新鲜案例,展示沿黄各区县(功能区)在黄河生态保护、强化产业支撑、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取得的崭新成绩,讲好齐鲁黄河故事。

  “水是农业的命脉”。

平阴旱山沟何以变得山清水秀?

水是李沟山区农业的命脉

  在位于平阴县孔村镇西部山区的李沟三级站,当地画匠正在为这样一句雕刻在石堤上的口号描上鲜艳的大红色。在标语的另外一侧,1970年开始启动建设的李沟三级站老泵房焕发了生命,老石头房子与它邻近新建设的泵站共同构成了新的李沟三级站,自今年6月25日通水后,李沟山区15个村的2.5万亩农田浇上了黄河水。

平阴旱山沟何以变得山清水秀?

李沟三级站

  “这次对李沟三级站进行了维修及更换泵站机组,同时新扩建了一处泵站站房,埋设三级站至半边井水库管道工程约7公里,改建张庄分干渠管道7.2公里,新建李沟水库管道工程7.4公里,配套闸阀井等管道构筑物,工程总投资1.3亿元。”平阴县水务局副科级干部周长旭介绍,扩建升级后的李沟三级站能够提引黄河水进入半边井水库、李沟水库、南毛峪水库、湿口山水库,增加孔村镇、孝直镇西部山区灌溉面积2.55万亩,彻底结束了李沟山区十年九旱,水库贫水的历史。

平阴旱山沟何以变得山清水秀?

李沟三级站泵站

  孔村镇西部的李沟山区,山峪众多,这一点从北毛峪、南毛峪、柿子峪、团山沟这些村庄的名字就能看出些端倪。2002年夏秋之交,李沟山区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干旱。当地水利部门抢修了1970年开始启动建设的李沟三级站,但与干旱面积相比,能浇上水的1000亩山地也才是九牛一毛。大供水网络建设通村村通上了自来水到了这里,李沟山区的人畜用水得到了保障。然而,山区的庄稼却依然指望几眼各村自己打出的一小时出水量通常只有十几立方米的机井,没法进行大规模农业灌溉,只能看天吃饭。

  二十多年间,几处水库仅仅是雨季能存下一点水,但用不了多久,水库就都见了底。一些村民不忍心看着水库荒了,干脆在水库河床上种起了庄稼。这些年,为了寻找水源,各村都没少打机井,但能打出水的井却少之又少。

  在一次到李沟山区的调研中,平阴县委主要负责人不止一次听到山区群众对水的渴盼。平阴是黄河流入济南的第一站,守着这么好的黄河水,被干旱煎熬的山区却用不上水,实在说不过去。经过调研、论证,争取上级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李沟三级站建设开始提上日程,并纳入平阴县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县级项目清单。

  “这个项目可以说是历史性地解决了李沟山区用水的难题,贫水山区用上黄河水,它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显著,有效带动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通过解决群众急迫需求又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可以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范例。”分管农业和水利的孔村镇副镇长张宪军说。

平阴旱山沟何以变得山清水秀?

李沟山区上万亩农田浇上黄河水

  “党和政府为群众真是办了一件大好事,群众提到水库上水的事都交口称赞!”9月6日,记者时隔两个月再次采访到李沟村党支部书记徐廷友。上一次采访时,李沟三级站第一次通过7.4公里的管道向李沟水库送水,他难掩激动的心情,向记者讲述了山区群众对水的渴盼。这一次,徐廷友特意喊了另外4名村民到水库坝上等待记者前来,讲讲各自高兴的事儿。

  “今年玫瑰的行情特别好,俺家两亩玫瑰花就卖了一万多块钱。”水库有了水,连村民都有了扩大种植面积的底气。这个秋后,村民姜绪芝就准备再扩种一亩玫瑰。

  “过去生产路都修好了,现在又有了水,调整种植产业结构也敢干了!”站在与李沟水库不远的南毛峪水库坝上,村党支部书记吴召河正合计着0.3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的事情。等玉米、谷子、地瓜等作物收获后,高标准农田项目就将开工。从南毛峪水库向上,将建设一处二级提水站,埋设管道,直接把水库里蓄住的黄河水提到地势再高一级的基本农田,实现旱天也能浇地。

  “我干支部书记这18年,村里光打的机井不下十眼。这不,今年7月份还在半山腰打了一眼井,尽管都已经打到370米深,但就是没有水。”回忆起找水的历史,吴召河颇为感慨。

  “真是做梦都没想到!”一同站在坝上的,还有一位当年参与修筑李沟三级站的石匠汝永河。今年已经71岁的他,当年加入公社组织的专业队,与300名建设者一道,修筑了灌溉面积1000余亩的李沟三级站,黄河水却因山路阻隔流不到自家地里,留下多年遗憾。如今,一个个碧波荡漾的水库就像镶嵌在群山间一颗颗翡翠,涵养着白鹭翱翔、树木葱郁的绿水青山,寄托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拓展着山区振兴的产业路径。

平阴旱山沟何以变得山清水秀?

平阴县女神一号旅游路犹如一条玉带环绕黄河

  百姓心里话:

  “群众过去是盼星星、盼月亮,盼着水库有水。现在眼瞅着水库有水了,大家就都开始盼着以后别断了水。”李沟村党支部书记徐廷友说,自己其实很理解群众的这种心情,大家这么多年都被旱怕了。

  “现在有了黄河水,坝上就能长年不断水,随时可以提水浇地了!”半边井村村民刘学滨家的责任田就紧靠着半边井水库,但因为过去水库一年中有水的时间就那么几天,除了种一些玉米小麦外,他从来没敢琢磨种点别的作物。但现在有了水,刘学滨开始琢磨着调整种植结构,种点菜或者其他经济作物了,毕竟在农村一直有“一亩园十亩地”的说法。

  “前些年有企业来村里考察,但因为没有水,前期工作就都白搭了,怎么也没留住人家。以后,水库常年有水了,再有投资的客人来,我们也有底气了!”说这话时,半边井村党支部书记赵化雷眼中闪着光。

  “有山有水才是好地方哩!光有山,没有水,就是穷山沟,想变个样,难着呢!”看着过去干涸见底的水库如今碧波荡漾,半边井村村民井淑霞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身边的切实体会。

平阴旱山沟何以变得山清水秀?

骑友在女神一号旅游路上骑行

  记者感言:

  走在李沟山区采访,走进任何一个村,跟干部群众聊起缺水的历史境遇,任何一个人都能侃侃而谈,跟你聊上半天跟抗旱有关的经历,大家眼神和话语中流露出来的对水的渴望特别真切。

  都说群众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儿,到了事关群众生产生活“命脉”的大事上,群众的呼声就更应该被高度重视,并加以研究解决。

  好在,只要肯干,办法总比困难多。通过对李沟三级站扩建升级,黄河水“三级跳”流入久旱贫水的李沟山区,让山区数以万计的群众有了一种久旱逢甘霖的喜悦。

  我不由得想到20世纪60年代,为了抗旱保收,平阴、肥城人民战天斗地,修建了有着“山东红旗渠”之称的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工程1030干渠,成为一项造福民生的水利工程,也成为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精神的象征。

  时空流转,精神恒久。今天的1030干渠依然老当益壮,灌溉着平肥平原万亩良田。同时,新时代引黄河水为民造福又有了新的实践,赢得群众交口称赞。

  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必须遵循保护优先的基本原则,在做好保护的同时做到科学合理利用。在这个大前提下,以人民为中心,永葆为民情怀,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盼,黄河就能更多造福沿线百姓。(济南日报记者:冯经伟 摄影:张一 视频拍摄:张一 视频剪辑:张有水)

责任编辑:颜甲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