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儿子”少有 “天下父母”常在

舜网-济南日报 2022-01-20 09:08:59

  □肖明君

  1月17日,《杭州日报》“倾听·人生”栏目发表文章《我们的天才儿子》,报道了一位不为人知的“天才”翻译家金晓宇和他父亲金性勇的真实人生。金晓宇幼年不幸眼部残疾,后来又确诊为躁郁症患者,翻译就是他和命运抗争的唯一武器。这个残酷而温柔的故事,感动了全国网友。

  凡是通读了这篇故事的人,眼窝里都是温热湿润的。截至1月18日下午,此文全网阅读量已经过亿。这篇文稿里面记录的,都是成长的琐事和家人之间的关怀,细小而温暖,每个人都从中看到了“孩子的影子”和“父母的样子”。有人说,他们非常震惊金晓宇的才华,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曾经少年”如此惊才绝艳,实在是遗憾了。有的父母太期待孩子有才了,甚至使出“催熟”手段,尽管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是人们乐此不疲。而金晓宇父母对于儿子的期待却是贴着底线的:“我和他妈忽然觉得什么都不重要了,不读书不上大学不工作不成家,我们都能接受——只要他活着。”相对于身心健康和心智正常来说,才气似乎可有可无。这固然是一个家庭的无奈,但从这种无奈中,很多家庭也许能读出一些教育的真谛,看到成长的本质。

  金晓宇和父母的故事,充满了人生的残酷,但是也激活了他们之间“爱的表达式”。当金晓宇年幼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时候,当儿子被最终诊断患有躁狂抑郁症的时候,父母选择了始终陪伴,没有错过儿子任何一个时段的成长……更可贵的是,父母没有把孩子看成另类,而是一直努力顺应其兴趣,鼓励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一生没有朋友,父亲在十年间就成了孩子最好的朋友,帮他买扫描仪、打印机,收外文样稿、买资料书、打印样稿,再帮他校稿、寄出样书……人们震惊于金晓宇的“天才稀缺”,更感动于一对老夫妇最淳朴、最真实的“爱子心切”。

  “天才儿子”可遇不可求,但“天下父母”的温情故事,每个家庭都有,尤其在苦难来临的时候,这种爱注定会散发光芒。“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其实是代际传递中最稳定的价值,“回到家庭”和“传统家庭”的归来,其实不是一股潮流,而是一直都在的恒稳定力。在金晓宇和父母的互动中,人们还发现,两代人之间的爱是双向的,虽然他“心理不正常”,但是对待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尤其是已经“生活不能自理,在床上躺了三年”的母亲,金晓宇却表现得“最像一个儿子”,拿出了为人子女该有的样子。他始终如一地照料,无微不至地关爱,更接近人性深处的反哺之义,这恐怕要让很多人自感汗颜了。

  亲子关系重构,是个时兴的当下话题。对此,很多家庭是迷惘的,没有路径可循。但是从“天才儿子”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陪伴的价值,尤其在原生家庭与新家庭以“个性”“尊重”之名进行切割成为一部分人“共识”的时候,相互依守不可避免成了一种想象中的温暖。尊重了观念上的代差,却造成了两代人都缺爱,对此,可以做一个深刻的反思,寻找现代生活和传统价值的结合点,呵护天下父母,滋养“美丽心灵”。

责任编辑:卢卫美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