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期待!2025年“科创济南”基本建成
舜网-济南时报 2022-02-10 07:17:41
济南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出炉,高企将突破8000家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将达到8.5%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近日,由济南市科技局组织编制的《济南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鲜出炉,明确提出到2025年,济南科技创新发展实现质的提升,“科创济南”基本建成,进入国家引领型创新型城市行列,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济南市科技创新发展的9个具体指标,同时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8个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围绕生命健康等5个方向研究前沿基础理论和关键科学问题。
指标明确:
更加重视基础研究,高企数量较“十三五”末增长一倍多
《规划》提出,到2025年,济南科技创新发展实现质的提升,“科创济南”基本建成,进入国家引领型创新型城市行列,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先进材料和创新药物研制等重要创新领域取得一批显著成果,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齐鲁科创大走廊等园区引领作用初步显现。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高能级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等为主体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基本形成,高层次科技人才集聚效应明显,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145人/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重达到16%。
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生命健康等先进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形成一批带动力强、影响面广的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8000家,较“十三五”末增长一倍多。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技术取得显著突破,支撑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内指标。生命健康领域产出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服务民生福祉的科技能力持续增强。
科技投入机制更加健全,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达到8.5%。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日益完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0亿元。
创新载体:
加快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齐鲁科创大走廊
《规划》提出,面向未来科技创新战略需求布局高端创新载体。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依托济南中科泛在智能计算研究院、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中科新经济科创园等创新平台载体,加强前沿技术研发与应用,不断培育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推进中科院空天动力研究中心、燃气涡轮动力研究中心、射线类科学仪器研发平台等重大创新工程建设。
强化基础研究前瞻布局,提升齐鲁科创大走廊策源地功能。构建集“基础创新+技术创新+转化应用”为一体的创新生态链,建设成为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平台、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和区域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加快建设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和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等“四大创新圈”,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项目落地。支持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在具备一定基础后升级为“齐鲁科学城”,夯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功能载体基础。
同时,《规划》还针对如何实现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新突破、推动高校集聚区创新融合发展、提升科创园区发展能级、提升高校院所科研能力、构筑多层次实验室体系等方面作出规划部署。
科研攻关:
8个重点产业领域、5个基础研究方向
《规划》提出,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与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空天信息、现代农业和生态环保等8个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以高质量科技供给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比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充分发挥济南市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优势,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超级计算、区块链等重点领域,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核心软硬件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在先进制造与高端装备技术领域,将面向工业强市战略,突出高端引领、智慧赋能,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同时,加强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面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化领域的实际应用需求,布局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能源高效洁净利用、生命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领域相关基础理论和科学问题研究,推动形成区域内特色原始创新策源地。
同样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例,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将聚焦完美密码随机数产生的基本科学问题,推动在随机数发生器的高安全、高性能、小型化设计上取得突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