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改行做陶塑,这个非遗传承人“玩泥巴”玩出圈
舜网-济南时报 2022-03-26 07:42:24
王令涛正在用陶泥、黄河泥等材料创作研发孔府菜餐具。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刘玉乐 摄
惟妙惟肖的“孔门七十二贤”、造型别致的碧筒饮杯、憨态可掬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3月24日,新黄河记者走进槐荫区印象济南·泉世界的“和为贵”济南陶塑工作室,只见屋内四面展架上摆放着各式各样、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上百种极具山东特色的陶塑作品,个个栩栩如生,自成一派。而这些作品的主人——济南陶塑技艺传承人王令涛正坐在中间的工作台前,左手扶着台上的陶瓷素胎,右手熟练地挑选出合适的刻刀、笔刷,专注地细细修饰着……
五星级酒店大厨改行做陶塑 成济南陶塑非遗传承人
44岁的王令涛,早年间在省内首家五星级酒店做到了特级厨师,因为他从小喜爱传统文化,动手能力强、作品有思路,经常会根据宴席档次、接待层次,在用食品雕花时会制作孔子像等传统文化元素作为摆盘,栩栩如生的造型,常使顾客对他雕花、摆盘设计的手艺大加赞赏。2006年,在制作果蔬作品的时候,他发现精心创作的台面作品不易保存,于是他尝试用泥塑代替果蔬,做出便于保存的泥塑作品呈现出来。
在对泥塑的不断钻研过程中,王令涛逐渐展露出他在创作中的天赋。2015年,凭着一腔热爱,他坚定地辞去了酒店的高薪工作,远赴北京、广州、福建等陶塑盛行之地,参加非遗项目培训、拜访专业老师,在跟当地手艺人的交流中,他发现当地陶塑都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而他也想将家乡山东的文化,用陶塑的形式更好地展现出来。
王令涛在现有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钻研体现民俗特色和挖掘具有强地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工艺方法,加以研发创新,形成山东济南地区特有的工艺技法和表现形式。2018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济南陶塑后,他成了济南陶塑唯一的区域性传承人。
以非遗技艺创作孔府菜餐具 助力打造孔府“金字招牌”
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山东的孔子文化、儒学文化,他历经三年,通过不断挖掘各类古籍典故,拜师烧窑专家,精心创作了国内第一套“孔门七十二贤”陶塑群雕,每个人物都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内涵,具有很强的故事性、空间感,将非遗和儒家文化交相辉映,教育意义浓厚,这套作品也荣获了第九届泰山文艺奖二等奖;为让更多人体验济南的泉水文化,他连续九年为济南国际泉水节创作陶塑文创作品,“大明湖牌坊”“黑虎泉”景观、“趵突泉观澜亭”“泉香杯”等陶塑作品精致可爱之余又颇具济南特色,推出后也受到了游客的一致喜爱;壬寅年春节期间,他用非遗技法创作传授陶塑版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用非遗作品为体育健儿加油,这些陶塑作品火得“出了圈”;就在前不久,他与陶艺合伙人张冬杰老师历时3个多月,为园区江湖艺社(曲山艺海博物馆)制作了涵盖50多件(间)房屋建筑、168个人物造型的群雕陶塑作品《曲山艺海》,一经亮相,让济南陶塑这个非遗项目再次“火出圈”,成为印象济南园区传统文化传播的网红打卡地……
“我现在依然在不断学习并创作创新,希望把济南陶塑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山东的文化。作为山东手造一分子,目前正在研究用济南陶塑非遗技艺创作研发孔府菜餐具。”王令涛告诉新黄河记者,打造孔府“金字招牌”,是山东餐饮、烹饪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其中,孔府餐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曾经做过厨师,他对菜品的造型、装盘等都非常了解,2017年他曾经为亚洲食学论坛设计过孔府宴席台面,具有足够的研发经验。“目前孔府菜中的御笔猴头、一卵孵双凤、诗礼银杏、带子上朝、鲁壁藏书等10余种代表菜的餐具我已经有大概的创作思路,希望用更适配的有山东特色的餐具助力打造孔府这块‘金字招牌’。”
公益培训传承非遗技艺让传统文化“活化”
“出圈”的作品已经很多,但王令涛并没有因此停下创作的脚步,他觉得陶艺创作不仅是他现在的职业,更是他毕生的兴趣爱好。在他看来,没有时代特性的陶塑作品就会渐渐失去生命力,所以他会经常创作符合当下热点的新的陶塑作品,以适应市场需求。
“每个陶塑作品都会需要用多种颜色的泥料搭配,除了选用本地的黄河泥,还会根据作品部位不同的颜色和特质选用宜兴紫砂泥、景德镇的陶泥、德化的白瓷泥以及淄博博山的粗陶泥等多种泥料完成作品。”在他手里的每一个作品,从选料、练泥、醒泥、修坯出型,到加饰晾干、上釉烧制,几十道工序一一完成,都力求精益求精。
陶塑是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除了不断创新,作为非遗传承人,王令涛经常会开展公益培训,坚持教授青少年儿童学习了解陶塑,进驻印象济南园区六年来,始终免费提供泥料、传播非遗文化。今年2月16日,他在济南市中小学开学首日,带着自己创作的陶塑版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为小学生带去了“开学第一课”,还用陶塑这项传统艺术创作冰壶、雪橇、滑板等,使更多的孩子喜欢上了冬奥体育项目。
“我认为推广传统文化,关键是将具有历史内涵的东西‘活化’,利用比如日常生活使用的口杯、摆件等实物的形式展现出来,走入寻常百姓家。制作孔府菜餐具也是基于这一点,希望让更多的人吃孔府菜的同时,更能看到、用到。”王令涛坦言,作为非遗传承人,他也希望通过不断创新技艺,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并且喜爱这项陶塑技艺。学习非遗陶塑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传承,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广大消费者不断迭代的需求。作为非遗传承人,他会将公益培训项目继续坚持做下去,培养更多的传统文化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