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探寻城市软实力提升路径
舜网-济南日报 2022-05-19 06:06:08
连线专家
王哲 周晓蓉 孙培军 (孙培军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教授)
连线编辑
肖明君 (“理响泉城”工作室)
软实力是美国国际关系学者约瑟夫·奈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是一种通过吸引而不是以强迫或收买为手段来达到目的的能力。国内学者多数认为,城市软实力是建立在城市文化、政府服务、居民素质、形象传播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城市社会凝聚力、文化感召力、科教支持力、参与协调力等各种力量的总和,是目前城市增强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2022年4月19日,济南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将“聚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在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上开新局”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提升城市软实力需要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审视和着手。
文化建设强聚力——塑造软实力的“硬内核”
文化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精神内核,是提升城市软实力、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必由路径。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浸润着黄河文化的滋养,几千年的文化传承,造就了龙山文化、齐鲁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底蕴。“城市软实力”元素丰富,内核坚挺。
面对2022年新一轮新冠疫情,济南集中进行全民核酸检测,并发放印有济南古代名人的卡通形象标识,同时作为市民进入公共场所的“通行证”,扁鹊、辛弃疾、秦琼、李清照等纷纷披挂上阵。对济南市民来说,这些历史名人带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几乎人人都知晓他们与济南的渊源,更明白他们的形象在这场战“疫”里的吉祥寓意。济南始终重视对这些传统文化的开发保护。如今,全市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1处,国有馆藏文物20余万件。济南皮影戏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也走上了世界舞台。据统计,济南规划建成国有博物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大剧院等文化设施近500处,遍布全城镇街、村居的综合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5368家,社会化城市书房24小时开放,每年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3000场次以上。这些都汇聚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气质,再一次显现出光辉灿烂的齐鲁文化和以文化铸魂凝聚城市发展的强大精神内核。
法治建设保营商——强化软实力的“硬保障”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土壤、市场主体的氧气、集聚资源要素的磁场,决定着一座城市的软实力是否过硬、能否留住市场主体的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强化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是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应有之义。
2021年12月10日,济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坚持一要规范行政权力,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立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总体要求,重点从破除准入壁垒、推进公平竞争、规范中介服务等方面优化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要优化政务服务,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干预的原则。将“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理念贯穿到法规中,针对营商环境工作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坚持从市场主体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干预。三要拓宽监督渠道,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通过人大监督、政府督查、政协监督、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监督、审计监督,以及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等多种形式,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监督“组合拳”,推动全市营商环境迈向更高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城市设计树形象——打造软实力的“硬招牌”
城市形象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旅游市场开拓、对外交流合作以及人才的吸引都具有积极意义,因而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最大招牌,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2019年济南出台《济南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版)、2020年出台《济南市建筑设计导则(试行)》、2022年印发《济南市“十四五”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规划》,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是济南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凸显泉城特色、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研究成果,始终围绕“人文古泉韵、山河新泉城”的目标定位,坚持“生态、人文、创新、魅力”的发展导向,突出济南“山泉湖河城”的空间特点,引导和规范建筑设计行为,塑造城市良好整体风貌,加快推动形成“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
一是打造“生态泉城”。坚持生态优先,强化城市空间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便捷性,实现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二是打造“人文泉城”。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针对新、老城区的不同特点,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与控制要求。以人的活动为中心,创造宜居舒适的高品质人居环境。三是打造“创新泉城”。体现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积极运用新技术手段创新城市设计编制方法,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空间环境。四是打造“魅力泉城”。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尊重自然和人文特征,体现地域性特色,创造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
治理模式夯基础——铺好软实力的“硬底子”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基础,在提升城市软实力上,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济南作为全国第一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新推出由“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和网格化治理构成的市域社会治理模式,发挥党建引领、群众自治、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作用,依托网格化治理体系,建立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夯实治理基础。加强党的领导构建治理架构,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着力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治理,将高标准争先作为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二是强化自治基础,发挥群众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有效激发民力,让群众成为社区治理最积极的参与者。三是强化法治保障,维护公平公正。坚持依法办事、依法治理,以公正司法破解社区治理难题,以严格依法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把社区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四是强化德治教化,树立正向风气。坚持精准治理与文化引领结合,依法治理与以德感化并重,提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意识。五是强化智治支撑,防范化解隐患。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智能化平台,全面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妥善快速进行应急处置。六是强化一网联动,筑牢稳定根基。着力构建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以单个管理网格为单位,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长,充分发挥网格长熟悉民情、了解民意优势,统筹做好区域社会治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