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2-10-08 06:46:12
济南企业智能化生产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建功立业新时代,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落实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战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进“六稳”“六保”政策落地见效,经济社会事业稳定健康发展,谱写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0年来,济南市经济社会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济南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充分体现了这一变化。
经济总量达到新高度。2012年-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7.7%;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跨越五千亿、六千亿、七千亿、八千亿、九千亿大关,2020年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140.91亿元,成功进入“过万亿城市俱乐部”。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1432.22亿元,为2012年的2.15倍。
人均生产总值迈向新台阶。人均生产总值相继登上七万元、八万元、九万元台阶,2019年突破十万元,达到104180元,2021年为123075元,约为2012年的2倍。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7449元和22580元,分别比2012年高24879元和12086元。
财政金融运行稳健。济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2年的380.8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007.6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21年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3436.96亿元,比2012年增加13543.13亿元。
消费品市场蓬勃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2323.6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126.10亿元,年均增长9.2%。常住人口平稳增长,由2012年的838.5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933.6万人,年均增长1.20%。
过去10年,济南的发展是高质量的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构成由2012年的5.1:40.0:54.9调整为2021年的3.6:34.7:61.7。
工业强市取得新成效,2012年至2021年,全市工业大类产品由142种增加到近300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357亿元增长到274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由1417家增长到2548家;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由5032亿元增长到8336亿元,向万亿目标坚定迈进。
济南的发展是绿色发展,清洁能源占比逐步提高,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消费9.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4.7%。“十三五”期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32.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以上,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31.3%。
新旧动能转换由量到质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周军是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带着技术创业,在历下区注册成立山东亚历山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又获评高新技术企业。在济南市科技、人才政策培育支持下,短短几年时间,该公司成长为国内移动机器人领域为数不多拥有自主控制系统的企业之一。
周军说:“做科研实现从0到1的突破,做企业实现从科研成果到生产力的转化,实现了从1到100,再通过投资发展实现从100到10000的扩张,三个阶段的创新形成体系,掌控产业链,引领行业未来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市科技局持续开展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工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392家增长到目前的4397家,增长了10倍多。尤其是近三年来,济南市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借助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提升培育效率,已连续两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列全省第一位。
2021年,济南发明专利授权量8208件,是2012年的3.9倍,年均增长16.2%;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68家,是2012年的22.4倍。涌现出一批获奖科研成果,2021年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6项,二等奖50项;获得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7项。
获评高新技术企业后,企业可享受各级奖励,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按征收。一位企业负责人说:“通过‘科小’评定、‘高企’申报,企业的人员管理、技术立项及验收、财务等各环节走向规范,对未来企业上市将起关键作用。”
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在济南市专精特新企业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占比91.5%;上市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46.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2012年的39.55%增长到目前的56.91%,增长17.3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不断增强。
济南市科技局日前发布《济南市加快推进企业高质量科技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新政策将以数量突破、质量提升为核心目标,致力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政策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壮大成为规模以上企业。我们将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用数字化手段改进工作、提高效率,通过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为济南‘走在前’贡献科技力量。”济南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数字化高质量发展“走在前” 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必须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加快数字化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水平全省第一,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全省第二,2021年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双双迈入国家一线城市前列。
济南率先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引领战略,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数字先锋城市,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协同发展,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6%,居全省首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跻身2022数字经济城市排行TOP50全国第六位,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均居全国第八位。
数字产业化持续领跑。济南信息技术装备、高端软件、超算、信创产业、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成功获批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和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7.2%,规模总量占全省的半壁江山,创新平台、资质资格、优秀产品等10项关键指标连续18年居全省第一位,拥有全国软件百强企业13家,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4家。
产业数字化加速推进。济南是全国唯一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三区叠加”的城市,先后获批建设6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获评浪潮云洲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5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上云企业数量突破5万家。“两化”融合指数达到95.21,比2016年提高16.46,连续3年居全省首位。培育市级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和智能工厂142家,入选山东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示范项目102个,居全省第一位。
城市数字化走在前列。济南大力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5G基站设施3.5万余处,成功入选国家首批5G商用城市、千兆城市、新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建成开通济南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固定宽带平均可用下载速率居全国主要城市第四位、全省首位。获批建设国家“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启动全球首张确定性网络。
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形成 “畅通之都”优势显现
从之前“钝感之城”、“拥堵之城”,到如今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畅通之都”,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形成,交通运输事业走过了飞速发展的“非凡十年”。
济南交通运输综合承载能力快速提升。《济南统计年鉴》显示,2021年末,公路通车里程数18200.1公里,是2012年末(12297公里)的近1.5倍,其中,高速公路里程数737.8公里,是2012年末(347公里)的2.1倍;拥有民用机动车344.7万辆,是2012年末(139.6万辆)的近2.5倍。
目前,济南市内主次干道优化打通、高快一体“立体交通”网络畅通,成为最硬核的交通支撑;公交都市的打造,新能源公交车的更换,轨道交通一期建设规划三条线路的联网运营,构成泉城最畅通的“通勤血脉”……在济南这座城市蝶变过程中,济南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交通贡献”。
2022年,济南计划实施交通重点项目161个,预计完成投资659.3亿元,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将实现新突破。济南加快构建京沪1条主轴,沿黄、青银2条廊道,至冀南、皖北、苏北地区的3条区域通道,积极谋划交通未来发展。
济南将加快建设济郑高铁,强化与“郑州-西安-兰州-西宁”高铁衔接,支撑黄河流域“一字型”大通道加快形成。除了铁路外,济南还实施京沪、京台、济广等高速改扩建,为重塑“山东的路”交通品牌作出“济南贡献”。
“海陆空”齐发力。8月27日,济南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建设推进会在济南召开,标志着工程进入启动建设阶段,济南全力打造国际级4F机场。打造河海联运新通道。完成小清河航道主体工程建设,高标准建设国内一流的内河智慧港口,力争航道和港口主体工程年底同步完成,具备通航条件。积极配合深入研究京杭运河与小清河连通工程,加快实现内河航运“通江达海”。
今年,济南还将加快实现省会经济圈城市间高铁直通,以济南为中心,打造辐射周边6座城市的“1小时经济圈”。积极构建高铁、高速双通道,加强济南和周边25个县域单元互联互通,服务1800万人口。济莱高铁、黄台联络线年内建成,届时实现济南铁路总里程800公里。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农民“三感”显著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以深化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补齐“三农”领域短板为要务,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农业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积极进展,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2012年济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1786元,到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8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5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12年的35.6%下降到2021年的30.5%。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252.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8.8亿元,占全省比重从5.9%提高到6.8%。
农业综合产能稳步提高。济南认真落实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285万亩,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525.5万亩,着力扩大杂粮杂豆面积,大力推广绿色高产技术,粮食综合产能突破293万吨,连续18年丰产丰收。
现代农业产业深度融合。聚力打造泉城农业“十朵金花”,培育形成农业特色产业核心基地超70万亩、年产值逾200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平阴玫瑰、章丘大葱入选全省农业特色产业培育计划,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强镇等“国字号”“省字号”平台130余个。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2020年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21.1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33.9万黄河滩区居民圆了安居梦。2021年精准发现返贫新致贫风险,累计纳入动态监测人员541户、1439人,全部给予针对性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乡村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全面完成村内弱电线缆整治,共创建清洁村庄3135个,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街巷道路硬化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改革活力充分迸发。5828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登记赋码,累计实现分红20.8亿元,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达到5227.6万元。
山东亚历山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玻纤机器人无人质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