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时报
2022-10-18 04:05:02
李娟与爷爷李兴时
十年,3650天,可以装下的东西很多,但对于济南皮影李家来说,主题永远都是皮影。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济南皮影经历过兴盛蓬勃,也曾游走在失传的边缘。十年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济南皮影戏第三代传人李兴时曾悲观地想过:“济南皮影到了我这一代,或许就没了。”
如今,让李兴时感到欣慰和骄傲的是,孙女李娟“立起来了”,济南皮影不仅有了第五代传人,还成立了“皮影女团”。在年轻一代人的努力下,皮影不再只是一门“老手艺”,更成为一种潮玩,一种文化自信。
10年前,李娟在演出。
临危受命,25岁姑娘成了济南皮影首位“女掌门”
2022年10月15日,李娟受邀担任“海右文艺讲堂”的嘉宾,边表演边为观众们讲解济南皮影的历史与当下。一尺见方的戏台,一张泛黄的幕布,灯影之间,手指翻飞,《武松打虎》《南郭先生》《西游记》接连上演,有历史的韵味,也有新鲜的“包袱”,赢得满堂彩。
与观众互动时,李娟讲起了济南皮影披荆斩棘的100年——20世纪初,李娟爷爷的爷爷李克鳌将皮影从邹县带入济南,创立了济南皮影;1955年,济南皮影的第二代传人李福增、李福祥受邀进京表演《智激美猴王》;1982年,第三代传承人、也就是李娟的爷爷李兴时表演的十集《西游记》,成为中央电视台首套皮影经典剧目;到了李娟这里,已是第五代,而且是济南皮影百年历史中的第一位“女掌门”。
尽管从小跟爷爷学皮影,但在2011年年底之前,李娟从未真正下定决心专门从事皮影事业,“我大学学的儿童英语教育,当时的梦想是创办一家儿童英语教育机构”。直到2011年底,李兴时在印剧本时不慎摔断腿,看着病床上心急如焚的爷爷,那一刻,李娟忽然明白了自己的价值和应该承担的责任。
25岁的李娟临危受命,顶着巨大的压力代替爷爷演出。“以前我都是爷爷的配角,那是第一次挑大梁。”为了尽快熟悉,李娟一遍遍看爷爷的演出视频、听爷爷的唱腔,除了到医院陪护,剩下的时间几乎都用到了节目排练上。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原定节目如期上演。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李兴时仍然觉得无比骄傲,“那一刻,我感觉李娟‘立起来’了。”
恰逢虎年,李娟打造的济南皮影表情包。
十年创新,济南皮影焕发新活力
现实往往很残酷,最初一段时间,李娟每一步都走得很难。“皮影戏每次演出,都要自己搬着舞台去,演出费给200元,光租车运道具就得花150元,还要自己装卸,每次楼上楼下搬运十几次,一场下来,感觉白忙活。”除了被生生“逼成女汉子”,更让李娟焦虑的是演出太少,“我大多数时间都是闷头在家搞创作,人们根本看不到”。
迷茫过、纠结过,李娟也曾想过退缩,但好在,这样的时间不算太长。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中国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2年开始,李娟觉得“商业演出突然多了起来”。
“这十年,从国家到省市都大力支持非遗发展、支持文化‘两创’,济南建成了全国第一家国家级传统工艺城市工作站,连续多年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还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这都给我们非遗人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广阔的舞台,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热爱非遗。”李娟说,如果没有政策的支持和大环境的改变,就没有如今的济南皮影和自己。
当然,随着时代和市场的变迁,李娟也在不断通过创新赋予济南皮影更多活力和生机。
十年间,济南皮影从最初的一个人、两个人变成了一支以80后、90后为主的“皮影女团”;从最初的传统剧目《西游记》《武松打虎》衍生出卡通皮影、斗牛士皮影、外语配音皮影、甲骨文皮影、皮影脱口秀等多种备受年轻人喜爱的创新剧目;从最初的一块皮、一台戏变成了皮影耳环、皮影书签等200多种皮影文创以及皮影数字藏品、皮影主题肯德基餐厅等;济南皮影的足迹也遍布社区、剧场、景区、各大中小学以及清华大学和世界20多个国家……“每次都有很多外国人到后台亲自体验,他们对皮影艺术都赞不绝口。”提起这些,李娟充满自豪。
十年,李娟把所有的青春和精力都给了济南皮影。如今的她,已经拥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皮影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传统文化与课程融合工程”顾问、清华大学非遗讲师、济南市皮影木偶协会会长等多个头衔。但她仍然还是爷爷眼中那个倔强、坚强的小孙女儿,仍然会每天“报喜不报忧”地向爷爷汇报工作进展。很多时候,李兴时会听得热泪盈眶。
“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李娟说,今年3月,“山东手造”推进工程正式启动,经过半年多的发展,“山东手造”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产业效益开始显现,这给包括她在内的非遗人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我们也正在筹划打造山东手造光影体验中心,希望能够搭乘‘山东手造’的东风,更进一步”。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石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