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14年义无反顾守在“生死线”上——记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宋海燕

舜网-济南日报

2024-03-08 10:29:28

  嘀嘀作响的机器、生命垂危的病人、争分夺秒地抢救……医院里的重症医学科又被称为ICU,这里是医院里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的医护人员被称为危重病人的“守护者”。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宋海燕从事重症医学工作已有14个年头,“在这里,时刻能经历和感受到生命的脆弱,面对生命垂危的患者,只求这条生命能在我们的救治下生存下来。”谈起最初为什么选择重症医学,宋海燕这样回答。

  义无反顾投身重症医学

  娇小身材、黑框眼镜,头上简简单单地扎一个马尾,这是记者见到宋海燕的第一印象,很难将她与重症医学联系起来。“我们对每个病人除了有治疗方案外,还会做病情预判,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当走在市三院重症医学一科病区的走廊时,她边走边介绍,匆匆脚步和口罩里传出的沉着冷静的语气又让记者看到了重症医学科医生时刻“守护生命线”的严谨、庄重和神圣使命感。

  “记得当年考进三院的时候,轮转的第一个科室就是重症医学科,到了这里就再没离开过,一干就是14年。”宋海燕原是一名大学校医,但两年的工作经历让她感到所学专业不能得到很好发挥,就毅然选择辞职,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市三院。

  “当我们穿上白大褂、挂上胸卡、走进病房的时候,面对的是无价的生命,我们要铁肩担道义,责任记心间,规范在手边,坚守初心不变。”这是宋海燕实习期间,写在自己日记里的一句话。14年来,她一直在践行着这份使命。

14年义无反顾守在“生死线”上——记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宋海燕

看书学习是宋海燕和同事一直坚持的习惯。

  “这里的患者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当我们把他们从‘生死线’上拉回来时,那种幸福感是无法用任何语言来形容的。”宋海燕说,当年从重症医学科转科结束后本应再去其他科室轮转,最后再决定留在哪个科室,但她义无反顾地做出选择:要留在重症医学科。宋海燕说,“在生命和死神抗争的时候,唯一让你感到有力量的,就是身着白衣的医护人员,我很荣幸能成为这样一名重症科医生。”

  看书、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在宋海燕看来,学习对重症医学科医生来说更加重要。“一名成熟的重症医学科医生不仅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还要善于学习先进理念和技术。”在宋海燕的办公桌上、书桌旁边的书架上等触手可及之处,都能看到相关的医学书籍。她的桌上、衣服口袋里、随身携带的包里也总是带着笔记本,随时记录新知识、新感悟。“每年都能记录几本这样的笔记。”宋海燕说。

14年义无反顾守在“生死线”上——记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宋海燕

研讨病例。

  脚踏实地地学习、义无反顾地付出让宋海燕迅速成长为市三院重症医学科的中坚力量。这些年来,她多次参加各类临床技能竞赛、急救技能竞赛、重症技能竞赛、应急救援竞赛等,获得奖项不计其数。由于业务能力突出,她多次被评为济南市卫健系统青年岗位技术标兵、青年岗位技术能手、优秀共产党员。“党员嘛,就要随时随地全力以赴。”这是她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医生的回答。

  ICU里的柔软与温情

  “患者呼吸困难,非常凶险,需要立即进行救治。”一位50多岁突发喉头水肿的急性会厌炎患者被送来时,医生们根本没有时间把他转运到病床上,宋海燕和同事们一起将患者平放在地上,跪在地上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在重症医学科,这样惊险的抢救基本上每天都会上演,宋海燕总是紧绷着神经,“每天都是轰轰烈烈的……”

  一岁女孩慧慧(化名)是在这里治疗的最年幼的患者,尽管已过去多年,但宋海燕对她仍然记忆犹新。“当时孩子因为车祸被送到这里,来的时候是昏迷状态,经过抢救病情好转,很快清醒过来。”宋海燕说,由于家人不能陪护,孩子一直哭闹,科室里哺乳期的医生和护士充当起了临时妈妈,轮流给孩子喂奶。“慧慧最初对医护人员很漠视,后来见到我们就喊‘妈妈’。”这一声“妈妈”让宋海燕的眼泪夺眶而出。

  “很多人觉得我们做医生的看惯了生老病死,早已麻木,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宋海燕说,当付出全部的努力依然无法将患者抢救回来时,泪水会无法控制地流下来,更不敢去想逝者背后的家庭将要面对怎样的悲痛。作为一名医生,宋海燕面对疾病时是冷静的,因为只有沉着冷静才能快速做出正确的抉择。而面对一名患者时,她又常常内心柔软。因为患者回馈给她的温情,更让她坚定了从医之路。

  突破重症技术挽救更多垂危生命

  “虽然进入ICU的患者就是在‘鬼门关’徘徊,但ICU的患者也并非大家认为的‘九死一生’,对患者而言,进入这里意味着病情的严重,但随着现在重症医学的发展,相关治疗、抢救、监护水平提高,通过系统治疗,大多患者可以恢复并康复出院,并不是过去大家认为的进ICU就‘没救’了。”宋海燕说。

  ECMO被视为守护生命的“终极救命武器”,是重症医学目前最复杂、最顶尖的生命支持技术。2023年2月,宋海燕带领团队成功独立开展医院首例VA-ECMO(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这次成功使用ECMO救治患者,标志着市三院危重症抢救技术迈上新台阶。

  “入院时,患者已做了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经治疗后虽然病情好转,但短时间内难以拔除气管插管,需进行气管切开治疗。” 2024年2月,宋海燕又带领团队突破传统,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完成经皮穿刺导丝牛角扩张气管造口术,让这位呼吸衰竭患者顺利撤离呼吸机并转入普通病房。“这项技术具有切口小、组织分离损伤少、出血量少、手术操作简单,对生命体征影响小的优势。”宋海燕说。这项技术的开展也标志着市三院在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技术方面又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谈起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宋海燕感到非常自豪,“从最初的只有9张床位到现在30张床位,成为济南市重点专科,更多危重症患者生命被挽留住。”2023年,市三院康养综合楼启用,医院对重症医学科进行升级,增开病房分区功能更规范的新病区,急危重症收治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14年义无反顾守在“生死线”上——记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宋海燕

宋海燕在查房。

  宋海燕说,市三院的ICU是她最为熟悉的“战场”,十多年的时间,历经无数次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战斗,自己和科室一起成长,未来也将继续为生命守住最后一道防线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