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让文化遗产赋能美好生活

舜网-济南日报

2024-04-16 07:24:44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等七部门联合修订印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提升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水平,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对于各类文化遗产,要坚持保护为主、传承优先的原则。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与唐诗宋词、非遗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涵养文化情怀、厚植爱国情感、强化民族认同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对于赓续历史文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相关法律法规,文化遗产保护水平不断提升、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活化利用颇见成效,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文化遗产要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还要推动其活化利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向服务社会、惠及民生方向发展,将文物保护成果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很多历史街区、传统街巷、古村落将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采用微改造等“绣花”功夫,名城名镇变身文化旅游热地或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在保留历史风貌、保存文化内涵的同时,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居民收入。作为保护、传承、研究、展示文物的场所,博物馆品质建设不断提升,从单一的馆舍转变为弘扬地方文化特色、公众享受文化服务的休闲场所。走进博物馆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也成为很多城市的必去打卡地之一。同时文物一改往日面貌,走出“深闺”。各种文化综艺将“高冷”的文物诠释得趣味横生,助推文物热;文物创意产品以时尚的方式触摸历史,激发了人们对博物馆的兴趣。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激发非遗的生产力和生命力,让非遗焕发新活力,让农村焕发新生机……文化遗产可感、可见、可知、可参与,越来越融入生活,人们零距离接触文化遗产,潜移默化地在思想意识中深植文化基因。

  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技术助推文化遗产更加深入寻常百姓家。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大大提升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水平,也为文物藏品的展示利用拓展了空间。虚拟空间技术、AR互动体验等手段,打造出逼真的三维虚拟场景,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但让人们足不出户、身临其境地观摩文物,更增加了文化遗产的穿透力。

  只有在保护的基础上做好传承利用,文化遗产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更丰厚的历史文化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