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4-11-05 10:40:25
□李 皓
那日一行数人去济南公干,活动结束后尚有余暇,我们便一同去了千佛山。
千佛山又名历山、舜耕山,是一座海拔仅有285米的小山。40多年前,我曾在山脚下的山东师范大学求学四年,因而对这座山相对熟悉。
虽然熟悉,但时隔数十年再度重游,已然有些陌生:山门石坊建起来了,它高高耸立着,已然多了些里外不同天的韵味;原有的石阶,历经数十年一批又一批游客的鞋底磨砺,显眼处已成浓重的铁青色;登山道路两侧,也多了不少华丽的庙堂类建筑;众多大大小小的佛像,已复建归位,让这座小山陡增了不少香火气……
虽有意于这些,但我心中实在没有深究其来龙去脉的欲望。于路旁的石桌石凳边小憩,放眼山下,不知怎的,我的思绪一下子又回到了44年前那个千佛山中秋节之夜晚……
1980年的那个中秋夜,是我们一众同学从全省各地会聚济南、在大学校园里相识才十多天之后的一个美丽夜晚。顾及少小离家、难免会有同学思亲想家这一感情因素,晚饭之后,辅导员李春波老师组织我们徒步去了千佛山。
彼时的千佛山,还未有一座今天这般像样的山门,它大方地四敞大开着,任游人们投怀送抱。
我们在山脚下一处空旷之地不规则地围拢了。没有香甜的月饼,但依稀记得有人带了一些可口的多味葵花籽。春波老师说了一些暖心的话语之后,便动员同学们发言交流。可由于刚刚相识不久,彼此之间尚不熟悉,所以大多数同学都显拘谨,现场气氛并不热烈。
没迈步登山,也没有圆月朗照,但咏月的诗情还是有的,且同学们不管是朗诵古人的,还是歌咏自己创作的,春波老师都给予了热诚的评点。
春波老师的用意,每一位同学都心知肚明。实际上,置身于当时的氛围中,同学们个个都喜形于色,并未有谁表现出念亲想家的意思。因为同学们心里都清楚,从今以后,我们全班45名同学,就是一个新的大家庭了,我们要在一起共同学习、生活整整四年。而此时此刻,春波老师就是我们这个新组建大家庭的第一任家长。
那天晚上,我有意抬头望了一眼并不高大的千佛山巅。隐约中,我把自己心中那轮最大最亮最圆的明月,镶嵌在了千佛山巅之上我认为最合适的那片天空中。自此以后,我在心中就一直这样认为,那次中秋节之夜的千佛山师生联欢,我们的头顶上是有着一轮硕大的中秋明月的。
为此,我与妻子旅游结婚路过济南时,我特地带她去攀登了千佛山;每次大学同学毕业纪念聚会,只要下榻于千佛山脚下的酒店,夜晚我总要起身透过玻璃遥望千佛山巅的月亮,尽管有时月圆、有时月缺……
2024年是我们山师中文系80级同学毕业40周年。鉴于全班同学皆已光荣退休,组织聚会的昔日老班干部们格外用心:提前数月筹备,日期特地选在了当年我们入校报到的9月7日至8日两天,目标当然是“一个也不能少”。
但现实与愿望总是有一定距离的。聚会那天,不想到场报到者只有23人。当年45人的大家庭,有些“我们”因为上有老下有小实在走不开,更有8位当年的“我们”已经成了天堂的“他们”。
身着统一订制的T恤衫,我们结队在校园里漫步,看我们当年的教室、瞧我们当年的宿舍,在校园每一处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合影留念。我们多么想当年45人的大家庭,现在依旧是一个完整的45啊!可事与愿违,这一切都是真真地不能够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下榻于酒店,当天夜里,我又特地起身望向不远处的千佛山巅,虽有几丝云彩遮挡,但那月亮还是在天幕上挂着的。但她尚有一部分残缺,不圆,也不怎么亮。
凡是登山,必有回返。再度行至山脚下时,触景生情,不知怎的,我忽地又念及我十分敬重的春波老师了。我们的每次毕业纪念聚会,他都会笑容可掬地与其他老师一道,出现在聚会现场的,今年我们的毕业40周年聚会,他咋就缺席了呢?可想及参与我们聚会的学校领导只有小我十多岁的现任文学院院长一人时,我的心里又释然了。
真是岁月不饶人啊!当年还是青葱少年的我们,如今皆已年过花甲,更何况当年教导我们的老师呢!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去40载,长江后浪推前浪,母校的变化真是太大太大了。可置身千佛山脚下,我还是想天真地问一句:千佛山巅的月亮啊,你何时再像44年前我心中描摹的那轮月亮一样,又大又亮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