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4-11-11 07:19:03
30多年来,一代代“关工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白首不言倦、丹心育新人,以时光为笔,书写着新时代“五老精神”的深刻内涵。
今年以来,济南市关工委和市委老干部局积极推进“五老”工作室建设,加强组织发动、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涌现了大量具有特色的先进典型。“五老”工作室已成为凝聚“五老”力量的重要平台和关爱保护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为更好发挥广大“五老”在完善立德树人机制中的优势和作用,济南市关工委决定推出部分“五老”工作室优秀案例供全市关工委和老干部工作部门学习借鉴。
历下区“泥塑红心”关爱工作室—泥塑传薪火 红心永向党
李其仁向青少年学生讲述红色故事。
济南市历下区“泥塑红心”关爱工作室于2011年由泥塑大师李其仁在历下区文化东路街道和平路社区创立,主要致力于青少年红色宣讲志愿服务。该工作室的独特之处是,将泥塑文化与革命故事相结合,用红色泥塑人物故事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教育青少年铭记历史,珍惜今天,传承红色基因。
目前,“泥塑红心”关爱工作室依托历下区创益园、文化东路街道和平路社区等创办了五个青少年红色教育活动基地(室),通过“捏”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三大沉浸式体验学习方式,共开展志愿服务宣讲活动1000余场,为4万余名青少年带去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经典故事志愿服务活动。
“捏”故事,创新红色宣讲方式。工作室负责人李其仁今年74岁,拥有18年军旅生涯。2005年退休后,他积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充分发挥自幼爱好泥塑创作的优势特长,以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各个阶段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战斗英雄、先模人物为原型,精心创作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铁道游击队,红色娘子军等感人肺腑的红色泥塑故事200多个,塑造了江姐、王二小、刘胡兰、雷锋等英雄人物形象300余个,还有红军长征、不忘初心、少年儿童故事等多面故事墙,以及反腐倡廉等各类作品。这些色彩鲜艳、造型生动、表情各异的泥塑都承载着一段段充满热血和激情的革命记忆。
“讲”故事,广泛传播红色基因。故事“捏”好了,怎么能够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李其仁积极对接历下区民政、文联、街道等,创办了五个青少年红色教育活动基地(室)。在这些基地,他一遍遍地向青少年讲述着泥塑背后的红色故事,鼓舞他们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为了充实宣讲队伍,扩大红色故事宣讲覆盖面,工作室又发展了9名志愿服务者,他们均是军转干部、退役军人,都是具有演讲特长、热心公益的老同志,平均年龄66.5岁,年龄最大的74岁。他们协助李其仁,一起“讲”故事。特别是在历下区创益园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的青少年学生络绎不绝,每天排满了课程,接待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济南中学、青龙街小学、解放路第一小学、科苑小学、山大辅仁学校等数十所学校的学生参观学习。此外,工作室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各位宣讲老师多次受邀到山师附小、文东小学和幼儿园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给青少年讲红色故事和国防知识,并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李其仁被历下区文东小学聘请为红色故事名誉客座教授。
“演”故事,沉浸式感悟红色精神。工作室不断创新宣讲方式,让前来参观学习的青少年学生把红色故事“演出来”。工作室认为对红色教育课要有敬畏心,上课时要强调纪律,重视态度。同时,还要有仪式感的课堂,要面向国旗宣誓。在李其仁的带领下,孩子们换上红色故事道具服装,倾情演绎着一个个经典革命故事场景,深切感受革命战争年代的艰难困苦,坚定而有力的宣誓:“少年强,则国强,祖国请您放心,强国有我!”李其仁说,红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面向孩子的教育。国家安康,社会和谐,需要大家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干,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历史是不能被遗忘的,这是一份使命。此外,“泥塑红心”关爱工作室注重培养年轻宣讲员,组建了大学生红色故事宣传队,还有十几名低龄的“小小解说员”参与宣讲活动,让红色教育更加深入青少年儿童心中。
据悉,李其仁创办的历下区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2017年被历下区民政局定为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故事体验馆;2020年被历下区教体局定为协同育人基地;2022年被历下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定为退役老兵政治思想教育基地;该教育基地还被三所大学和十几所小学定为校外红色教育活动最佳场所。自创办以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国防报、齐鲁晚报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省市区有关部门对李其仁多次进行表彰,并授予他“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多个荣誉称号。
章丘区“百脉银龄”老干部调解团“五老”工作室—桑榆未晚 暮岁芳华
章丘区“百脉银龄”老干部调解团“五老”工作室成员调解矛盾纠纷。
为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老干部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促进辖区和谐稳定,章丘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在明水第一派出所组织成立章丘区“百脉银龄”老干部调解团“五老”工作室。工作室立足基层治理力量不足、矛盾纠纷复杂多样的现实问题,积极发挥“五老”个人优势和主观能动性,为服务基层、助力基层治理、关心下一代持续发挥“银龄力量”。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工作室作为服务基层群众的“连心桥”“枢纽站”,时刻注意加强党性教育,提高政治觉悟,确保在调解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筑牢矛调“战斗堡垒”,发挥最大优势,经调研考察、征求意见,确定10名党性坚定、经验丰富、热心公益的老干部、老民警、老党员、老村主任等人员,组成了一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法警人”的专业调解力量。他们长期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工作,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具备公安、司法、综治、村务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准确把握矛盾纠纷的关键点,通过耐心倾听、加强沟通、依法调解等工作方法,使问题双方冰释前嫌、握手言和,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弭于萌芽。
聚焦现实问题,勇担调解重任。明水第一派出所所辖社区人口众多,矛盾交织复杂,报警电话平均每天30多起,涉及家庭、邻里的矛盾纠纷警情大约15至17起。这些矛盾纠纷一般事发突然、情况紧急,需要及时介入调解,防止矛盾激化。派出所警力有限,每天处理矛盾纠纷面临较大压力,“百脉银龄”老干部调解团“五老”工作室则成为重要的补充力量,极大缓解了警力资源紧张的现状,将矛盾纠纷化解关口前移,实现“小事不进所”,最大程度达到不用出警就能把矛盾消化解决的目的。此外,工作室通过深入社区、贴近群众,强化了警民之间的联系,提升了群众对派出所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构建起和谐的警民关系。
完善规章制度,严格办事程序。为实现规范化管理、制度化运行,经认真调研研究,咨询专业人士意见,制定了工作室情况简介、工作流程图、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按照每位调解员个人优势和特长,建立健全调解员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精准把握矛盾纠纷的症结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调解工作有序进行。施行“冷静区”登记造册、“调处室”当面协商、“案件回访室”闭环管理,推动调解工作规范、公正、高效,全流程跟踪记录,销号管理。工作室成员获发“人民调解员”证书,调解员持证上岗,规范开展调解工作。此外,通过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完善了规章制度,严格了办事程序,为优化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工作室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丰富服务内容,确保取得实效。工作室中有多名成员是“百脉银龄”红色宣讲团成员,通过给青少年讲述革命历史和红色故事,让青少年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引导他们传承优良传统,树立远大志向。坚持关爱青少年、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工作室在调解矛盾纠纷时注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矛盾纠纷调解科普活动,进一步引导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处事用法、矛调靠法”的良好成长氛围。10月29日在成功调解一起纠纷事件中,在倾听、劝说、沟通的基础上,矛盾双方消除隔阂、解开心结,工作室也普及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互谅互让的道德观念,更好地满足辖区群众调解及法律援助需求,更启迪了双方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做到学法、守法、懂法,提高辖区青少年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百脉银龄”老干部调解团“五老”工作室的成立,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倡导和践行积极老龄观的有效途径,也是发挥老干部独特优势作用,实现老有所为、老有作为的创新之举,更是密切联系群众、加强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举措,对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助力基层治理、关心下一代工作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