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4-11-15 06:59:09
本报11月14日讯 济南,古城商埠相映成趣,海右名士各领风骚,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七十二名泉冠绝天下。一个面向2035年的泉城济南可持续发展空间蓝图徐徐展开······今天,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有关情况。
《规划》是济南市面向2035年乃至更长远时期的空间发展指南,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总体纲领,绘就出济南响应国家战略、彰显泉城特色、体现人民需求的愿景蓝图。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济南的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国务院批复明确了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明确要求《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济南篇章。
强化底线思维,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严格落实“三区三线”成果,到203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03.2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43.5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23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456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
加强区域开放协同,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规划》明确了济南要强化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作用,发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引擎作用,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同时,要加强济南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立足于济南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城乡空间布局,提出构建“山河交融、中心引领、副城支撑、双星协同”的全域总体格局。系统推进黄河两岸生态保护,筑牢南部泰山山脉重要生态屏障,严格保护泉域补给区和地下水径流通道。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城镇体系,提升中心城区服务能级,稳步推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有序开发,强化市域城镇间的协调联动和功能互补。保障现代都市农业空间需求,拓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空间。同时,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协调产业布局、综合交通、设施配置和土地使用,保障产业升级空间需求,促进完善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营造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人民城市。系统优化蓝绿开放空间,提高公园可达性。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合理优化居住用地布局,完善城乡生活圈,促进职住平衡。严格开发强度管控,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有序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和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安排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引导城市紧凑布局,分区分类引导村庄差异化发展,传承乡村地域特色,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彰显城乡自然与文化特色。健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空间保护机制,保护好齐长城济南段、泰山(灵岩寺)等世界遗产和大明湖、千佛山等风景名胜区,加强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等名泉保护。加强对城市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等空间要素的管控引导,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和历史文化街区,构建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
此外,《规划》展现出四个特色亮点。一是坚持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突出济南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的国家责任;二是坚持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着力探索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三是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凸显泉城特色魅力,建设幸福宜居人民城市;四是坚持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锚固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规划》是对济南市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性安排,是济南市面向2035年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严格落实国务院的批复要求,做好《规划》的印发和公开工作,不断强化对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约束传导,持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提高空间治理数字化水平,积极探索制定济南市地方性法规,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