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时报
2024-11-15 07:01:12
11月14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刚刚获批的《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是一个城市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明确了城市的定位和功能。《规划》回答了济南2021—2035年将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等问题,明确济南主城和中心城区空间总体格局,泉城特色风貌轴“过河”北延。
面向2035年,济南可持续发展空间的新蓝图正徐徐展开……
“三圈”共融,发挥济南更大带动作用
济南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是我国北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中枢。相较于历版总体规划,本次《规划》特别强调“黄河流域”“北方”“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等新关键词,凸显了新时期济南在我国北方地区、黄河流域所承载的新使命,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承担的开放枢纽新任务。《规划》全面落实国家战略要求,从空间格局构建、资源要素布局、设施网络支撑、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确保国家战略在济南落地实施。
同时,《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济南的省会责任,提出要加强济南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与其他国家级城市群协同高质量发展。
如何发挥济南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的示范带动和在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提出建立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都市圈引领经济圈、经济圈支撑城市群的空间动力机制,落实“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布局。因此,济南要聚力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推进与泰安、淄博、德州同城化发展,以一小时通勤圈为核心构建济南都市圈。同时,联合近域地区协同发力,在产业协同、交通互联、生态共保、公共服务设施共享、基础设施共建等方面加强沟通协作,完善区域一体化与协调互动机制,进一步推动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从促进跨域城镇圈协同、推动济南都市圈同城化、带动省会经济圈一体化等多个层面,体现出济南作为山东省会,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的担当。
创新驱动,形成五个高等级创新平台
作为山东省省会,多年来,济南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加快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齐鲁科创大走廊等重要新动能空间载体,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
《规划》坚持科技创新在城市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明确要坚持创新和传统制造并重的产业发展路径,将进一步为以新科技、新智造、新服务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空间保障。
一方面,锚定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目标定位,发挥京沪创新走廊、齐鲁科创走廊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将齐鲁科学城和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核心区两大创新核打造成为区域性创新高地和人才集聚高地,在济南高新区、国际医学中心、长清大学城—创新谷、龙山国际创新城、莱芜高新区形成五个高等级创新平台,加速创新要素集聚,协同打造济南未来创新生态。
锚定“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商贸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梯次带动的三个产业发展圈层。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科技创新以及商贸物流、金融、文创、消费等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创新策源地。长清、章丘、济阳重点布局研发、制造相结合的产业集聚平台,形成创新转化的核心圈层。副城及两县突出特色产业发展。
同时,《规划》也提出优化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积极对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传统消费能级,加快新型消费发展;推动现代金融、文化创意、商贸物流、医疗康养等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化延伸。
定义主城,构建16字全域空间格局
在充分尊重济南的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规划》立足于济南特有的“南山、中城、北田”的自然地理格局与城乡空间关系,提出构建“山河交融、中心引领、副城支撑、双星协同”的全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山河交融,即指锚固全域山、泉、河、湖一体的开发保护本底,系统推进黄河两岸生态保护,筑牢南部泰山山脉重要生态屏障,严格保护泉域补给区和地下水径流通道。
——中心引领,即将中心城区及与其紧密关联的长清、章丘、济阳三个城市组团作为济南主城,承载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并通过向北、东南、西南方向辐射的三条城镇发展轴强化对济南全域及更大范围的引领辐射作用。
——副城支撑,即将莱芜、钢城两个城市组团作为济南副城,承担区域综合服务功能,支撑济南发挥中心城市引领作用,辐射带动鲁中、鲁南地区。
——双星协同,即强调以平阴、商河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培育特色化功能,发挥均衡市域城乡空间布局、支撑济南向北及西南方向辐射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提出了“主城”这个重要概念。将历下、槐荫、天桥、市中、历城(不含南部山区)以及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全部管辖范围作为中心城区,主城则由中心城区和三个城市组团构成。以主城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城市空间格局,依托山河相连、城绿融合的生态基底,延续“山泉湖河城”相交融的特色风貌,形成以双十字轴带为引领,七大城市组团差异化发展的空间格局。
《规划》不再是以城市规模扩张为使命,而是要发挥规划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作用,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导城市向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高质量发展转型提升。
压轴之作,打造新泉城特色风貌轴
身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大城当有“压轴之作”。随着济南“跨河”发展,泉城特色风貌轴一路向北,将鹊华烟雨纳入其中。
《规划》发挥济南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富集的优势,系统保护济南泉水文化景观,注重在保护中体现泉城独特的历史文化韵味。整体保护“山泉湖河城”相融一体的特色景观格局,尊重城市空间肌理,加强历史城区、重要自然山水景观地区和公共中心地区的国土空间设计。延承“山水圣人”文化轴,打造连接千佛山、古城、大明湖和鹊山的泉城特色风貌轴,展现泉城山水意象和文化魅力。塑造凸显沿岸自然景观魅力和历史文化特征的黄河景观风貌带,营造“山河新泉城,人文大都会”的城市意象,彰显泉城风貌特色。
本次《规划》在市域范围内统筹安排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依托“1个主中心—2个副中心—11个次中心—28个地区中心—N个社区中心”的网络化公共中心体系,构建多层级城乡生活圈,推进产业、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协同配置,引导城市紧凑布局。
同时,《规划》还强调凸显黄河、山体、泉水、古城这些济南特有的城市印记,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加强齐长城济南段、泰山灵岩寺等世界遗产和大明湖、千佛山等风景名胜区,以及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等名泉保护,延续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格局和“山泉湖河城”一体的特色风貌,构建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营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人民城市。
主创团队专家点评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是落实国家“多规合一”改革要求以来的首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就《规划》组织编制过程中的创新点,《规划》从价值理念、格局视野、发展动能、空间模式、治理方式五个方面转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探索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向内涵提升转型之路。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教授、上海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尚武
《规划》的编制期限为15年,是面向2035年的空间蓝图。一方面,济南市制定了2025年的近期目标、行动指引和重点项目库,对“十四五”期间重点项目形成了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启动了《济南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在保障“十四五”项目落地的基础上,面向“十五五”作出统筹谋划,助力“十五五”规划编制和各项年度计划制定,让“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时间维度上有了更科学的技术支撑。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朱昕虹
《规划》“三区三线”划定与管控是筑牢我市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对于加快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党委书记、理事长牛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