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宣传
2024-11-20 10:00:44
近段时间,从网红灵岩寺景区推出“探索启航·旅游‘特种兵’专属福利”,开通定制旅游专线,到明水古城景区面向济南市在校大学生实行免门票政策……切切实实送上了一波福利。
放眼全国,各地对大学生的“宠爱”似乎也在“卷”。醴陵面向全国各大高校每天邀请1000名大学生组成夏日“醴”行特邀青春体验团;中秋假期宜宾邀请400名宜宾大学师生免费逛吃游玩;武汉准备了10万份迎新文旅大礼包,向武汉市2024年大学新生免费发放……
为什么要如此宠爱大学生?把家里有的、创造条件能有的,通通打包给大学生。究其原因,除了提升大学生对城市的情感认同、发展认同,最根本的,是城市对人才的渴望。
济南市从2021年开始举行大学生毕业典礼,今年又首次举行了大学生开学典礼,以城市之名表达对大学生的礼遇;长清区举行2024年大学生服务月活动,专门为大学生推出政策“大礼包”,启动十大系列活动全方位满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和发展需求。活动开展一个多月以来,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园区、车间、景区、村居,距离城市更近了,感情也就更深了。
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而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对于一座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大学生是一个城市“最想留住的幸运”,驻地高校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各城市人才招引的主阵地。但如何真正服务好大学生,把大学生“留住”,除了关照衣食住行外,还有诸如医疗健康、婚恋交友、生育养育等现实问题。这其中,比就业环境更广阔的发展环境,是极为重要的。
要留住人才,就要有朝气蓬勃活力迸发的产业环境。放眼武汉,武大校友、小米董事长雷军携“金山系”及小米集团信息技术、大家电、生态链、互联网、新零售等核心业务落地武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福中集团,从正式接触到其华中总部落户武汉仅用了38天时间。武汉招商的速度之快为人才的集聚抢得了时间。不难看出,武汉之所以能留下人才,不仅仅靠政策待遇,更靠优质的企业与产业。
对人才渴望的济南,自然也懂得这个道理。最近,第七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举行,50个项目获奖。七年来,大赛已成为济南市“双招双引”的重要平台,吸引集聚了一大批优质项目和高层次人才。 “双创大赛”已成为济南市引才、留才、用才的城市名片。
哪里的产业生态好,哪里就会聚集人才。要想把企业招得来落得下,一定要把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反之亦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超越“良性循环”的更高层级的“良性双螺旋”。正所谓,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而现在,“凤凰”就在等着栽“梧桐”。无论是本土成长起来的优秀企业,还是招引来的优质企业,只要“梧桐”长得好,“凤凰”自然不会再飞走。
要留住人才,就要有重视人才珍惜人才的政策环境。2022年济南市大学生毕业典礼上,有两个年轻人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毕业后在济南创业的四川小伙子古欣和创作“泉城抗疫天团”卡通形象的青岛姑娘丁姣。两年来,古欣创立的有人物联网公司营业收入突破亿元,连续三轮获得金融和基金机构投资;丁姣则先后参与济南机场、济南招商等多个重要IP的设计工作,并且已拿到泉城人才服务金卡,享受D类人才待遇。古欣说:“我的公司名叫有人,这个名字取的就是有人才有未来。所以我尤其关注人才政策,现在抢人是每个企业和城市都要考虑的问题,什么时候是抢人的最佳时机?上大学和毕业季,来了就来了,留下了就留下了。”第一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项目代表赵晓楠,在济南的招引政策和资金支持下,从签订落地协议到建成新厂房,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而团队招聘的刚毕业的硕士博士,都能享受到住房补贴。一个个团队就这样稳定下来了,然后开始成长、发展。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重视人才、重视青年人,才能换来大学生的重视,只有拿出有诚意的政策,营造“青年友好型”“大学生友好型”社会氛围,让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和人才就业有机会、生活受尊重、内心有归属,方能在“抢人大战”中争得一席之地。
要留住人才,就要有携手人才与才同行的成长环境。日前,世界知名评级机构GaWC发布《世界城市名册2024》,将世界城市分为Alpha(一线)、Beta(二线)、Gamma(三线)、Sufficiency(自给型)四大层级,济南位列Beta级。排名不完全依据GDP、产业等硬指标,而是从城市发展水平、辐射带动能力、吸引外来投资等各层面综合评比。虽然排名并非代表一切,但任何排名其实都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一个侧面反映。
处在择业期的大学生,可能对所在城市还没有全面的认识,但工作一段时间后,特别是了解了行业和职场之后,对自身成长就会逐渐形成较为长远的规划,也就形成了发展需求,就更加注重城市的发展能级给自己带来的成长价值,综合权衡后或许会跳槽或者“搬家”。今年有部电视剧火了一句台词“北京到底有谁在啊?”引发了热烈讨论和无数“二创”,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些年轻人对北京的执着追求。只有机会多的城市才能更包容,才能有携手人才、与才同行的发展环境,才能吸引年轻人投入怀抱。
诚然,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有意留在大学所在地,也并非所有城市都有能力接纳大量的大学生,但城市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这与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相关,更取决于是否拥有让人才有施展才干的就业机会、产业生态和发展环境。
留住大学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长跑,既要发挥优势与长处,又要弥补不足与短板,留人效果才能最大化。这考验着一个地方对大学生的真心和留人的决心,也要求对自身定位有科学准确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