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泉城农技”让粮食安全成色更足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2-12 07:50:34

  人勤春早。农历乙巳年春寒料峭,农技专家新春伊始就下到田间地头、深入设施大棚,“支招”农业生产寒潮应对技术要点,甘当农业丰产丰收的“守护者”。

  2月7日,济南市农技中心的技术专家第一时间来到长清区五峰山街道和归德街道规模种植主体生产大田,实地调查麦田土壤墒情、苗情以及寒潮天气对小麦冻害的影响,向种粮大户传授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为了保障夏粮有个好收成,让粮食安全增加更多的科技成色,农技人员及时下乡指导高产稳产关键技术已成为常态。

  而这,只是泉城农技“垄上行”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我市农业技术服务专家团队围绕打造泉城农技“垄上行”服务快车,以强党建与提业务融合互促为强大动力,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为重大机遇,以服务基地规范化建设为有力抓手,进一步畅通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了全过程、全方位、全环节的技术支撑,为服务打造更高水平“齐鲁粮仓”贡献泉城农技力量。

  特色党建铸魂 夯基固本提质

  3个党支部获评“五星级党支部”、1个党支部获评“示范党支部”、中心党委获评“济南市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农技中心始终秉承“党建铸魂、业务固本”双轮驱动,坚持党建领航不动摇,打造泉城农技“垄上行”党建品牌,走出一条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农技推广高质量发展之路。

  济南市农技中心党委、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干部“三级同向”,打造“四个中心”(三农政策速递中心、科技创新转化中心、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人才培养储备中心),全方位保障农业强市技术支撑。2024年,累计“泉城农技”下乡6千余人次、培训3万余人次,有力补齐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短板。

  聚焦素质能力、作用发挥、工作实绩、纪律作风“四个过硬”,锻造一支“垄上行”先锋队伍。目前,中心有正高级职称19人、副高级职称34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农业农村先进工作者1人,省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人,济南市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2人、岗位专家8人,形成接力有序的人才梯队。

  做强“泉农通”线上推广、“田间课堂”现场教学、“垄上行”科技下乡、“1+N+N”帮包服务“四个平台”,组建11个科技服务团队,认定71个农技推广服务基地,建立1个服务队帮包N个基地、服务N个经营主体的“1+N+N”帮包服务机制,每年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00余个、新技术30余项、新模式10余项,争取实施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0余个,举办关键技术“田间课堂”暨现场观摩等70余期,培训1.9万余人次。

  聚力体系建设 强保障增活力

  如果说党建引领是明方向、增动力的基础环节,那么体系改革建设就是塑优势、提质效的关键一招。工作中,按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要稳定队伍、提升素质、回归主业,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原则,市农技中心牢牢扭住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牛鼻子”不松劲,进一步探索实践农技推广提质增效新机制新路径。

  在农技系统素质能力提升上持续发力。开展“农技推广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行动,涌现出一大批“推广能手”、“领军专家”和“服务标兵”。重点对体系建设、稳产保供、单产提升、推广方式等特色经验做法“走出去”,通过“以老带新”“师傅带徒”培育年轻推广能手。持续办好人人上讲堂活动,开展“双学双提”“泉城农技”大讲堂(部长论坛、研究员论坛)70余期,组织主任办公会、理论学习60余次。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培训农业技术骨干240人。

  在健全农技推广服务机制上持续发力。建立具有济南地方特色“垄上行”科技下乡服务机制,畅通农户技术需求上行、农技专家服务下行、服务效果及时反馈、考核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分区域、分作物、分产业需求侧“一对一”“一对多”帮包服务“田间课堂”,在“春耕备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农业防灾减灾、重大病虫防控等关键农时农事,持续精准高效开展“垄上行”快车服务。11支服务团队与71家服务基地建立起常态化点对点对接服务机制,开展帮包服务100余次,解决问题50余个,举办观摩培训20余期。

  在一体推进农技推广体制上持续发力。摸清县乡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基本情况,加快农技推广服务基地与服务团队对接互动。制定《“垄上行”科技服务团队运行和管理办法》《“垄上行”农技推广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实施《2024年济南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以8个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区县为重点,兼顾其他区县(功能区)保障“全覆盖”。建设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41个、遴选推介农业主推技术55个、培育农技推广骨干人员299人、招募特聘农技员129人、开展基层农技员知识更新培训1300人。充分发挥“党建+农技”“数字+农技”“品牌+农技”的引领力带动力,打造泉城农技“垄上行”快车服务品牌。

  优服务提效能 赋能乡村振兴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目标在于服务提质增效赋能乡村振兴。市农技中心整合建设近5年来,以“垄上行”服务品牌为总牵引,聚焦破解农业技术需求侧与供给侧堵点卡点,在提升服务整体实效上走在前、做示范、探路径,我市农技推广经验做法在全省“三夏”生产视频会议典型发言中予以推介。

  据了解,市农技中心落实开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坚持关键时节及时下乡、抗灾减灾随时下乡、咨询服务主动下乡、联合攻关集体下乡,实现了技术服务零距离精准化长效化。在全省粮油作物高产竞赛中,商河和长清两地块突破了我市小麦历史单产纪录,商河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亩产获第三名,起步区纯作大豆种植获第一名。

  除此之外,2024年农技推广硕果盈枝,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制定发布技术规程10项,一项技术入选2024年省农业主推技术,获评全省各类农业推广成果奖12项;8家园区被评为省中药材生态种植园区培育单位,1家公司被评为第二批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10家主体获得“省级生态农场”称号,2个基地被评为省级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骨干示范基地;商河县、起步区被确定为国家级“节水增粮推进县”“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推进县”……由于工作成效显著,市农技中心荣获“全省科技兴农奖先进集体”“全省‘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表现突出集体”称号。

  2025年,作为我市农技推广系统整合建设的第5个年头,市农技中心全体上下将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力在稳粮保供上出“粮”策,在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上谋实招,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再发力,展现“当先锋、打头阵”的新担当新作为,为打造更高水平“齐鲁粮仓”贡献泉城农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