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融媒·见证丨土地价值“噌噌”上涨,集体开支“咔咔”下降——农村资产,盘“活”啦!

济南报业全媒体

2025-02-24 16:47:25


  “厂房后边有个池塘,刚刚修整好,我们想承包出去,还是通过服务所‘打包上架’!”

  2月24日上午,济阳区仁风镇李八村新建起的大型农机仓库前,村党支部书记王忠虎对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所主任宗德强说着下一步的计划。之所以对服务所这么信任,是因为这片仓库的建设就是通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所公开招标,为村集体省下十余万元建设支出。

  通过服务所,不仅可以省钱,还能公开竞标进行土地流转,土地价值涨了上去,农村资产“活”了起来。更重要的是,公开透明、翔实完善的手续和备案,刹住了因土地、资金产生的矛盾纠纷。

  拍摄时间:2月24日

  拍摄地点:济阳区仁风镇

  拍摄内容:农村集体资产交易

  土地流转公开竞标

  成交价超出心理预期

  “以前我们村的土地承包出去,每亩才300块钱,实在是低得离谱了。”

  采访当天,在仁风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所,记者遇到了三里村的一位村民。她说,自己村里有67亩地,十多年前低价承包了出去,合同一签就是15年。眼看着周边村里的土地价值都涨到了每亩800元左右,村民们心里十分着急。“好不容易合同到期了,我们都盼着价格能涨一点,跟邻村差不多就行。”这位村民说,自己没想到的是,最终的价格达到了每亩地1250元!

  从300元到1250元,土地价值“噌噌”上涨,咋回事?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所的公开竞标正是其中的关键。

融媒·见证丨土地价值“噌噌”上涨,集体开支“咔咔”下降——农村资产,盘“活”啦!

  宗德强告诉记者,2020年左右,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所正式运转起来,开始对农村产权交易进行规范。“三里村曾是全镇软弱涣散村,村集体收入比较低,2024年9月原承包合同到期以后,村里就召开了‘四议两公开’会议,决定在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所公开竞标。”宗德强拿出厚厚一本合同监管档案,里面包含了从村级会议到竞标会,再到最终承包合同,共计十余项流程的全部证明材料,其中还包括每位竞标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会议现场的照片。

融媒·见证丨土地价值“噌噌”上涨,集体开支“咔咔”下降——农村资产,盘“活”啦!

  “底价是每亩750元,竞争特别激烈!”宗德强清楚地记得,有十余位村民参与了竞标,最终是本村一位村民高价中标。“三年的承包期,给三里村集体收入增加了10.05万元,这个结果大家都特别满意!”宗德强说。

  仁风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黄桂彬介绍,镇政府也曾有一块17.5亩的土地,因土质差、浇水难,长期以1000元的超低价“打包”出租。2024年,这块地同样通过公开竞标,以每亩1020元成交,为镇政府增收10.53万元。“这样不仅盘活了集体资产,还为仁风镇以后农村产权交易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黄桂彬说。

  流程透明合同完善

  交易双方心里都踏实

  在三里村土地的竞价者中,翟军的名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位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的“新农人”,因带领团队研发、育种抗赤霉病小麦,获得了很多荣誉,如今带着研发成果在家乡仁风镇创业,办起了一家面粉厂。

  “我的家乡是传统农业大镇,耕地超过10万亩,我非常希望在这里带着村民致富增收。”翟军告诉记者,为了创办面粉厂,自己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土地,最终在服务所的一次竞标中拿下了现在的厂址。“最让我觉得安心的,就是通过公开竞标,各个环节都很透明,而且有完善的手续、合同,服务所也有档案封存,以后不会出现矛盾纠纷,这有利于面粉厂长长久久地办下去。”翟军说。

  土地价值上升、手续越发完善的同时,服务所的招投标机制,也让村集体的支出“咔咔”往下降。李八村就体会到了其中的福利。

  “我们村有个农机合作社,需要建设大型仓库存放农机,我打听了很久,估计需要55万元。”王忠虎说,按照以往在区里进行招投标、找建设方,不仅时间长,而且由于建设方人员多、花费高,价格怎么也“打”不下来。这次通过镇上的服务所招标,吸引了好几家企业竞标,镇上资质完善的施工队伍报价最低。“55万元的标底价,最终以40.8万元的低价成交,为村集体节省14.2万元支出!”王忠虎直言,这其实也是对村干部的一种保护,“不管是工程建设也好,土地流转也好,如果没有公开透明的流程和手续,难免会有村民心里有疑影,误会村干部藏私心。通过咱们服务所竞标,就没有糊涂账了!”

融媒·见证丨土地价值“噌噌”上涨,集体开支“咔咔”下降——农村资产,盘“活”啦!

  黄桂彬说,农村的矛盾纠纷,主要集中在土地和资金,过去因为不完善的手续和信息差,甚至出现了个别村干部搞“阴阳合同”中饱私囊的事件。“通过服务所,我们不仅要让农村资产盘活,更要让村民放心、让村居和谐稳定!”黄桂彬表示。

  交易平台也是招商帮手

  沉睡资产变成“活资本”

  2024年9月,济阳区农业农村局发文,要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进场公开交易更加严格执行——凡是农村资产(服务)超过3万元、农业土地超过30亩以上的交易,必须进入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交易,像仁风镇的基层服务所,正是村集体、村民、创业者以及外来项目最便捷的去处。

  “在我们镇,要求更严格,合同面积超过20亩就要录入平台进行备案管理。”宗德强打开文件柜,一个个文件箱里存放着各类合同,连从前村里没有经过服务所签订的合同,都统一存放以备后患。

融媒·见证丨土地价值“噌噌”上涨,集体开支“咔咔”下降——农村资产,盘“活”啦!

  随着农村资产交易的公开透明,这个平台也成为招商引资的好帮手——仁风镇7个村整合闲散林地,通过产权交易平台,引进社会资金争取上级资金配套,打造了千亩畜禽养殖片区,每亩增收900余元,其中100元用于扶持村集体经济,实现“资源变资产”。目前,养殖片区中的山东瀚翔肉食鸡养殖项目正式运营,新美农牧种鸭项目正式开工,仁丰盈科肉牛养殖项目签约落地。三个项目计划投资4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4.6亿元,带动就业500人。

  “翟军的翟家富硒面粉加工厂,也是通过平台运作、盘活闲散宅基地,实现了村集体年增收10余万元。”黄桂彬说,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济阳区农业农村局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科科长宋荣华介绍,济阳区通过搭建规范化交易平台,在盘活集体资产、促进保值增值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将集体土地、闲置房屋等资源纳入平台公开流转,累计完成交易661宗,交易额达到6.2亿元,推动村集体增收700万元,实现‘沉睡资产’向‘活资本’转变。”宋荣华说,近三年,全区实现交易“零纠纷”,切实保障了农民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