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3-07 13:44:31
匆匆的脚步、语速极快、逻辑清晰、严谨认真又不失亲切平和……这是记者见到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监测所所长杨柳后,对她的第一印象。
“教育部门的关注点在教学,我们卫生医疗部门的关注点在健康,孩子们的成长需要我们共同守护。”杨柳向记者解释学校卫生监测所的具体工作,“除了要通过多种方式干预,预防肥胖、近视、脊柱侧弯等学生群体多发疾病外,我们还会通过多种监测方式,收集数据,科学调研,推动形成涉及学校环境改善、行为引导、政策支持等多维度的青少年健康保障体系。”
“简单地说,我们是学生健康成长工作中的‘服务员’,助力学校、老师、家长及全社会更有效保障‘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杨柳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据了解,杨柳所在的济南市疾控中心学校卫生监测所成立仅有6年时间。6年时间里,这个年轻团队收获了不凡成绩。
多次因探索出成功经验在全省作典型发言,多项工作获国家级、省级一等奖,科普作品屡屡获奖,起草并发布地方标准,为行业规范化贡献力量……学校卫生监测所的工作从最初的“一片空白”到如今“硕果累累”,背后是杨柳和她的团队一次次披荆斩棘、突破创新的探索。该所第一任所长许华茹谈起杨柳,这样说道:“她有着足够强的热情和足够强的能力,不仅是带头人,更是团队的灵魂。”
兢兢业业背后
是对工作始终饱含的热情
杨柳常说,孩子是“刚刚萌芽的小树苗”,学生健康工作意义非常大,正是因为如此,她始终对这份工作有着发自内心的热情。
2018年,学校卫生监测所成立之初,每项工作都没有经验可借鉴。做什么?怎么做?是摆在团队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那时候,我们就想着尽快找到工作抓手。”杨柳回忆,一次和校医的座谈会让杨柳触动颇深。
“我们召集多所学校校医座谈,一方面就国家对学校卫生工作的要求进行交流,一方面了解校医工作的现实情况。”杨柳说。这次座谈后,一位校医激动地对杨柳说:“工作这么多年了,对校园工作非常有热情,但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一直找不到专业指导,今天终于找到了。”这位校医的话对杨柳触动很深,“那个时刻,不仅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也为接下来的工作找到了方向。”
从那以后,给予各校校医专业指导成了团队的常规工作。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杨柳在一次交流中提醒校医们,要高度关注学校课桌椅高度是否合理。“经过现场调研发现,有些课桌椅高度不合理,学生就座后,下肢自由活动空间小,只能歪着或者侧着,不能有良好坐姿,对视力和脊柱健康造成影响。”杨柳建议,“根据学生的身高定期对课桌椅进行调整。”
课座椅高度问题引起了校医的关注。为了方便各学校和家长合理配备课桌椅,杨柳带着团队以最快速度开发出“身高与课桌椅匹配查询”小程序。“比如,一位身高143cm 的学生,输入身高后,点击查询,马上就能知道两套桌椅匹配方案,课桌640mm、课椅360mm,或者课桌610mm、课椅340mm。”杨柳解释道,“这个小程序面向公众开放,学校和家长均可随时查询,为孩子合理配备桌椅。”
不久后,有校医专门发信息告诉杨柳,那次沟通后,他向学校提出建议,在新学期开学之前,已经按照要求把所有课桌椅调试到位。
深入学校现场查看,与学校相关工作者频繁沟通……越是深入调研,杨柳越感到时间紧迫。“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很多,”杨柳说,“孩子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每时每刻都在成长,我们必须要争分夺秒,用最快速度营造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条件。”
执着匠心
做事情就要做得扎扎实实
“她有足够强的能力,一种是专业能力,一种是创新能力。”在许华茹的眼里,杨柳对工作非常执着,不管什么困难,总能找到破解办法。
在前期调研中,杨柳和团队发现,教学环境是一项需要特别关注的因素。
“教学环境是多层面的,教室照明、课桌椅高度、空气质量等都对青少年成长产生多层面影响。”
为了获取更全面数据信息,2019年,学校卫生监测所启动了全市教学环境监测。“一次监测周期为3年,通过遍访全市中小学,全面收集教学环境数据。”杨柳说,“通过大量收集数据、计算,并与国家标准对比,发现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做事情就要做得扎扎实实。”杨柳说,“我们监测、收集数据的目的是推动改进,所以监测的同时要及时指导学校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调整。”2020年起,杨柳带着团队开发了“济南市中小学校教学环境监测信息系统”。该系统整理各学校收集到的数据,实现实时监测、动态更新,并向学校开放,指导学校及时了解不合格项目,告知如何调整。“这个系统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比如,我们开展照明条件的监测,进入教室后,通过选取9个点进行检测,输入实时检测数据到系统,马上就知道这个教室的照度是否合格,现场指导学校整改,大大提高了教学环境改进的效率。”杨柳说。
2022年,在第二轮全市教学环境监测中,杨柳和同事惊喜地发现,大部分学校的调整措施均收获了有效成绩,全市教学环境有了大幅提升。“孩子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让他们有更健康的成长环境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在杨柳看来,学校卫生监测所是技术支撑部门,如何发挥疾控专业特长,让教师、学生的健康素养得到提升,健康科普的深度和广度一定要到位。
为了帮助校医做好学校卫生工作,2019年,杨柳牵头完成了《全能校医:校园里的护航人》一书的编撰,让校医开展工作有据可循,对学校卫生工作内容和要求有了清晰认识;2024年,专门针对学生健康素养提升的《青青子衿 康泰津问》编撰完成,“关注成长健康问题300问”以生动形式引导学生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群体,如何让没有医学背景的教师正确传授健康科普知识是杨柳常常思考的问题。为此,杨柳组织编写各类疾病预防的PPT,并配备详细讲稿。“教师按照讲稿备课,可以提高健康科普知识普及的正确性。”
“一心扑在工作上”“每次应急和重大事件,她都冲锋在前”……这些朴素的语言被身边同事用在杨柳身上。在周围人眼中,她用每一个细节镌刻“健康护航者”的责任与温度,用热情与执着诠释着新时代疾控人的使命担当。当问及未来规划时,杨柳目光坚定:“我们将继续以钉钉子精神深耕青少年健康领域,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