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小学:打造“家”文化 赋能思政育人新活力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3-07 13:46:25

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小学:打造“家”文化 赋能思政育人新活力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多年来,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小学以“家文化”为核心,在“紫荆花开家国同脉”的办学理念引领下,致力于培养“仁爱、阳光、果行、善思”的桑梓精彩少年。如今,学校在校长谭晓婷的掌舵下,创新大单元教学赋能思政教育,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桑梓学子,也为学校发展、天桥教育强区建设筑基赋能。

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小学:打造“家”文化 赋能思政育人新活力

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小学校长谭晓婷

  让学生成为“亲历者”而非“旁观者”

  “225年前,齐河有一位县官称之柳公,他深爱这片土地……”2024年,天桥区高水平艺术节上,桑梓小学学生带来话剧《黄河奇遇》。小演员们倾情投入的表演,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位。伴随着掌声走下舞台,学生还沉浸在“戏份”里。“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做最好的自己,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们说。

  据悉,桑梓小学位于黄河北岸,是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起来的历史悠久又具文化底蕴的学校。根据自身文化和地域特点,学校将“桑梓家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从传承精髓、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责任担当等方面自内而外、由点到面凝聚力量,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注入强大的动力引擎。

  “‘家文化’中的‘家’是从泛化角度界定的,也就是将学校中的人看作‘家人’,建立以‘和’为核心,人人精彩,人人尽责,互助合作的精神家园。”谭晓婷说,“家文化”表达一种群体的认同感,心灵的归属感、和谐共生的成就感。

  一种文化的深刻认同,结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体系,以及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学校创新将桑梓文化融入小学思政大单元教学中,实现了更深层次的育人目标。“小学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之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桑梓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的乡土情怀、爱国情怀等元素与思政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谭晓婷说。

  让故事到“身边看”而非“口头讲”

  如何将“家文化”由“被动灌输”到“主动内化”,又如何融入小学思政大单元教学,学校不断创新思路,以“感知、思辨、体验、实践”四式浸润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创作中,在情感认同中强化家国情怀的传承与弘扬。

  午后的阳光暖暖的,学生来到作为饭后散步打卡的必经地班级文化墙。墙面的一块块展板上,记录着先锋榜样的光荣事迹,学生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加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学典礼和升旗仪式上,全体同学一起“学·习语 做·先锋”,用心揣摩金句,行动践行金句,理解着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周末,镇史馆、校史馆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育人于无形,丰富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内涵与宏观层面的知识发生了碰撞……

  课堂上,桑梓文化包含的风俗习惯、先辈事迹、历史传说等内容,又成为拓宽思政课程的资源。“桑梓文化中的家乡建筑风格、地方传统节日等内容,能够使思政理论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丰富了思政课关于家乡情感教育的理论依据,也为跨学科的思政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范例。”谭晓婷表示,桑梓文化涉及历史、地理、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在融入思政大单元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不同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如在讲述本地历史名人故事时,涉及历史学科知识与思政学科价值观引导的结合,让学生穿越历史、对话先辈,真正实现入耳、入脑、入心、入行的育人目标。

  “我们所做的努力,就是要培养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基础上,勇担社会责任、适应未来生活,蓬勃向上的桑梓阳光少年。让每一个孩子在优质教育中如种子般带着文明的基因拔节生长,在时代的土壤中舒展成一片生命的绿海,澎湃向前,生生不息。”谭晓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