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时报
2025-04-03 08:29:29
黎青/绘
□苑广阔
近年来,手机预约、上门服务的“网约护士”在多地出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多样化健康需求增加,居家护理服务成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和行动不便患者的刚需。如何让“互联网+护理服务”能够“叫好又叫座”?(4月2日《工人日报》)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居家护理服务已成为许多家庭的刚需。然而,要让“网约护士”这一便民服务真正“叫好又叫座”,还需要跨越收费标准不统一、医疗风险难规避、护士积极性不高等多重障碍。
“网约护士”的出现,本质上是对传统医疗资源分配方式的一次创新性突破。它打破了医院围墙的物理限制,让专业护理服务能够“流动”起来,直达患者家中。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而言,上门护理不仅省去了往返医院的奔波,更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可谓一举多得。从更深层次看,“网约护士”的兴起反映了医疗服务从“以医院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体现了医疗体系对多样化健康需求的积极响应。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当前“网约护士”发展面临的首要困境是收费标准的混乱。同一项打针服务,在不同平台价格相差可能达上百元,这种随意性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规范发展。更令人担忧的是医疗风险问题——家庭环境不具备应急抢救条件,一旦发生意外,责任如何界定?护士的人身安全如何保障?这些隐忧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从业者心头。此外,多数“网约护士”利用业余时间接单,在完成繁重的医院工作后已是身心俱疲,缺乏持续服务的动力。这些结构性矛盾不解决,“网约护士”就难以从“可选项”变为“优选方案”。
要让“网约护士”行稳致远,需要构建多方协同的制度保障体系。在政策层面,应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收费标准和服务规范,避免市场无序竞争。在风险防控方面,应为“网约护士”购买第三方责任险,配备定位报警设备,实现服务过程可追溯。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将上门服务纳入护士绩效考核,而非仅仅依靠个人奉献精神。如湖南省人民医院那样,培养专职“网约护士”团队,而非完全依赖业余时间,可能是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网约护士”不仅是一项医疗服务创新,更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民生工程。当技术便利与制度保障相互促进,当专业精神与人文关怀相得益彰,“指尖上的护理”才能真正温暖千家万户。我们期待,通过多方共同努力,“网约护士”能够突破发展瓶颈,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走向规范、普惠、可持续的未来,让更多患者在家就能享受到安全、便捷、经济的专业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