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4-04 10:57:45
40年前,济南王楼村的王琼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攻打405高地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4岁。
多年来,他的墓碑立在静谧而庄严的济南市历城革命烈士陵园里,接受社会各界的祭扫与缅怀。
时间久了,碑文上的英雄事迹被岁月磨得有些斑驳发白。
“风吹日晒的,碑文都模糊了……”
2020年,崔军在历城革命烈士陵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偶然经过王琼的墓碑,被墓碑上模糊的字迹所触动:小小的一方墓碑承载着烈士短暂的一生,却在风雨的洗礼下褪去颜色。他便暗暗立下决心:要为烈士墓碑描金,让模糊的英雄姓名和英雄事迹重焕光彩。
时至今日已有5年。崔军带领着近千人的志愿服务团队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先后为3000余座烈士墓碑重新临摹碑文。
一笔一画守护先烈
刮刀轻扫浮尘,金漆缓缓调匀。他屏息凝神,半蹲或是半跪着,埋头在烈士墓碑前。手持毛笔,怀着崇高的敬意蘸上金色颜料,笔尖沿着“王琼烈士1961年1月出生”的字迹凹痕游走,一笔一画地将墓碑上的字迹描画清晰。
周末,清晨的烈士陵园还笼罩在薄雾中,崔军早早地来到这里。
当描到“战斗中牺牲时”几个字时,崔军的手忍不住地发抖。1985年牺牲的战士王琼永远停在24岁,而崔军正用金漆填补岁月在石碑上啃噬的缺口。
20多分钟的专注描摹后,这位青年烈士的名字在朝阳下泛起金光,而崔军的膝盖却在青石板上压出深深的红印。完成最后一笔,崔军缓缓站起身,双腿因长时间的僵持而微微颤抖。
墓碑上的字描完还不是结束,接下来便是耐心地等待。待金漆干透,崔军用小刻刀沿着墓碑上的笔迹进行二次清理,把多余金漆刮净。崔军说,“这就像给亲人整理衣冠,容不得半点马虎。”
崔军是济南高新区遥墙街道北郭而村党支部的一位党员,也是济南彩虹志愿服务队爱国主义主题教育项目的发起人和负责人,今年是他为烈士墓碑描金的第5个年头。
“当年第一次看见这些模糊的碑文,就像看见历史在流泪。我是党员,又懂书法,该为烈士们做点儿什么。”这个朴素的念头在他心中萌芽。
查阅相关政策后,崔军了解到可以进行这项志愿服务,便主动联系了历城革命烈士陵园。得知烈士陵园也有此需求,崔军便自购工具开启了“一个人的长征”。
抚过刚描新的墓碑,每每看到短短几行文字就看尽了烈士的一生,崔军心里总是百感交集。
崔军深知,自己所做的描金工作看似简单,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责任。这些烈士的墓碑不仅仅是冰冷的石头,更是烈士们生命的见证,是他们用热血铸就的精神丰碑。
千碑之下有回音
出差回来直奔烈士陵园的妻子、朝气蓬勃一描就是五六个小时的大学生志愿者、带着放大镜描金的退休教师……
2020年秋,“我为英雄描碑文”项目正式启动。崔军的工具箱旁,渐渐汇聚起越来越多的身影。
“描的时候一定要俯下身子,手稳住才能让描出来的碑文上色均匀。”志愿者们在为烈士墓碑描金前,崔军会对每一位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进行耐心地培训,手把手教给志愿者们描金的技巧,并让志愿者们了解到这项志愿服务的庄重与责任。
“不接受捐赠、不搞仪式,来了就蹲下干活。”崔军的“三原则”让志愿行动纯粹如金。志愿者们自发形成“五带”传统:带工具、带干粮、带故事、带新人、带敬意。
让崔军印象深刻的志愿者是67岁的老党员吕淑云,腿脚不便的她每次都坚持来参加为烈士墓碑描金志愿活动。
“这些烈士牺牲的时候还都是孩子,我们应该永远地铭记这些英雄。只要手还能动,我就来给这些孩子理理衣冠,让他们在金光里永远年轻。”
在年轻志愿者的帮助下吕淑云缓慢地蹲下身子,膝盖因吃力而微微颤抖,但她全然不顾,专注地盯着墓碑上的字迹,颤抖的手却写出了最工整的碑文。
今年清明节前夕,王琼烈士的母亲来到碑前,回忆着王琼离开家时的模样。儿子征战沙场,牵动着全家人的心。
“半年他没来信儿,问不出结果。”1985年12月的一天,噩耗传来……
王琼母亲回忆说,当时她正在家中搓葽子,听到儿子牺牲的消息顿时晕了过去,这么多年也不知道是怎么挺过来的。她颤抖的手指在鎏金字体上摩挲,布满老年斑的指尖忽然停在“405高地战斗中牺牲”几个字上,仿佛触摸到儿子最后的体温。
“崔老师,谢谢你!”老人忽然转头,眼里噙着泪水,握紧崔军的双手。
这一刻,崔军也红了眼眶,这份志愿服务的意义此时显得更加深刻了。
两代人的时空对话
2024年,崔军在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中突然感到头晕,眼前一黑。本以为是疲劳过度而导致的低血糖,但是随着症状出现的次数日渐增多,崔军的直觉告诉自己可能是身体出现问题了。
在妻子张苗的陪伴下,崔军来到医院做检查,确认身体出现了问题。在治疗过程中,崔军因使用大量激素药物导致双腿关节出现严重不适,曾一度难以独立站起,经历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恢复期间,崔军还一心挂念着描碑志愿服务有没有正常进行,时不时向一直参与服务活动的志愿者询问活动情况。
出院后的崔军开始尝试继续参加志愿活动,医生警告他不能长跪,这个山东汉子却偷偷在地上铺上垫子,埋头继续干。“我可以爬得慢一点,描十分钟歇一歇。”他笑着说,病愈后烈士陵园的每一级台阶都记录着他蹒跚却坚定的足迹。
“他跪着描金的样子认真又坚定。”妻子张苗一如既往地站在崔军身后,默默地支持着他。“看他跪在青石板上描金,膝盖压得发紫,哪能不心疼?但是他只要坚持做一天志愿服务,我就给他做帮手,让英雄的名字永远鲜亮。”
在崔军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加入为烈士墓碑描金的志愿服务中来。5年间,这支志愿队伍扩展到近千人,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志愿者占到了四成,先后对3000余块烈士墓碑进行重新描金。
当看到这些年轻的面孔带着敬畏之心,一笔一画地为烈士墓碑描金,崔军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烈士碑林间的金线蜿蜒如河,倒映着两代人的时空对话。昔日的少年以血沃中华,今日的赤子以笔续薪火,两代共产党人用各自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夕阳西沉,崔军收拾工具时发现碑前多了束野花,花瓣上的水滴映着未干的金漆,仿佛是英雄们年轻的笑颜。
他想起自己写在志愿服务日志扉页的话:“总要有人跪着擦拭星光,好让站着的人们看清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