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清明节济南市绿色祭扫成主流 祭扫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近25%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4-05 07:07:43

  本报4月4日讯 今天是清明节,我市各大墓园迎来祭扫高峰,市民入园祭扫井然有序,道路和园区内没有发生拥堵情况。记者从我市民政部门获悉,截至13时,全市祭扫人数达17.5万人次,其中绿色祭扫约11万人次,祭扫车辆40377辆次,投入服务保障人员3181人,祭扫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近25%。在保障服务安全有序的同时,济南市以绿色、低碳、文明为导向,推出多元祭扫方式,倡导市民用鲜花追思、云端缅怀、生态安葬等新风尚寄托哀思。

  绿色祭扫成主流

  4日9时,市民孙伟手捧白菊来到公墓,在父亲墓前摆放祭品。他感慨道:“用鲜花表达思念更环保,也更符合父亲生前简朴的生活态度。”

  随着市民环保意识的提升,绿色祭扫已成为多数市民的自觉选择。

  在玉函山安息园入口处,“提倡文明祭奠 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标语格外醒目。前几年热闹的“鲜花换火纸”兑换处今天显得有些冷清,据玉函山安息园副主任李玥莹介绍,当天园区仅兑换出鲜花约300枝,较前几年大幅减少。这与市民绿色祭扫观念的提高有分不开的关系。

  与鲜花换火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垃圾换礼品”活动。在园区设置的兑换处,不少祭扫完毕的市民用废弃物品兑换梳子、削皮刀等小礼品。“这种方式既美化了环境,又让孩子建立环保意识,很有意义。”市民李文娟带着女儿参与活动时说。

  多元祭扫寄哀思

  除了传统的现场祭扫,祭扫方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在市殡仪馆骨灰寄存处,一面留言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思念的话语:“妈妈,天堂没有病痛”“爷爷,你过得愉快吗?”

  市殡仪馆骨灰管理部部长高玉珊介绍,除留言板留言外,市民还可通过祭扫平台在线留言、献花。“传统留言板承载着手写的温度,电子留言则方便远方的亲友随时表达思念,两种方式都很受欢迎。”市民张志刚在为母亲留言后,又通过“济南祭扫网”为父亲创建了虚拟祭奠厅,邀请外地亲友共同参与。

  据市民政局统计,截至4日18时,“济南祭扫网”累计参与人数突破300万,创建虚拟祭奠厅8万个,留言26万余条。这种跨越时空的祭扫方式,不仅缓解了现场祭扫压力,更让清明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服务保障全覆盖

  为应对祭扫高峰,全市各墓园增派工作人员,设立志愿服务点,提供宣传引导、药箱、轮椅等便民服务。玉函山安息园采取“人防+技防”双保险,除增派20余名巡逻人员外,还启用无人机进行空中巡查,设置15处消防观察哨实时监控火情。领秀城消防救援站消防员组成全天候巡查队伍,对墓区及周边林地每小时巡查一次,携带风力灭火机、高压细水雾灭火器等专业设备,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领秀城消防救援站队长助理张帅表示,此次出动一辆水罐车以及风力灭火机、高压水枪、低压水枪、灭火弹等相关装备器材,并进行空中侦查和人员侦查,如发生火灾,将会第一时间处理。

  缅怀英烈祭忠魂

  4日上午,济南革命烈士陵园(济南战役纪念馆)举行“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主题悼念活动,数百名市民、学生、烈士亲属齐聚英雄广场。在济南大学仪仗队护送下,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人员高唱国歌,向革命先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烈士亲属代表深情追忆先烈事迹,小小讲解员合诵《英雄》。

  据了解,此次活动首次采用“线下祭扫+线上直播”的双轨并行方式,吸引了59万人次在线观看。祭扫仪式结束后,参与者走进烈士墓区,聆听英雄事迹讲解,手捧鲜花敬献先烈。沉浸式的教育方式,让参观者更深刻地理解英烈精神,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清明节济南市绿色祭扫成主流 祭扫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近25%

  据统计,自3月29日以来,社会各界群众自发前来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园(馆)已接待祭扫参观群众16.06万人次。通过仪式教育与数字技术结合,清明节不仅成为追思逝者的传统节日,更成为传承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

  从鲜花祭扫到云端追思,从防火巡查到英烈纪念,今年清明节,济南市民用文明、安全、绿色的方式诠释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担当。正如市民孙伟所说:“清明是传承,更是前行的力量。我们在追思中汲取精神养分,才能更好地创造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