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4-14 16:51:32
“当时我们找了个‘代办’,对方对政策理解不到位,跟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闹了误会!”
在长清区万德街道的群山之间,坐落着一家民俗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风格别具一格,与馆外的青山相映成趣。馆长鞠文娟回忆起博物馆进行登记时的场景,仍然觉得过程充满了戏剧性——为了省事儿找的“代办”不懂政策,误解了长清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就在自己一筹莫展之际,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主动来电回访,为博物馆登记解开了“政策谜团”。
让她没想到的是,这次误解换来的不是埋怨,而是区审批局工作人员驱车几十公里的十余次奔波,依托“审前服务”体系提前介入,手把手指导藏品公证、材料申报等流程,协调自然资源、文旅等多个部门打通政策堵点,使博物馆顺利完成民办非企业登记。
拍摄时间:4月14日
拍摄地点:饰美民俗博物馆、长清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拍摄内容:创新工作机制助力文旅项目落地
驱车几十公里
“闪现”项目现场办公
“就在我心里发愁,担心手续迟迟无法推进的时候,接到了审批局打来的电话。”鞠文娟记得,电话里,自称“首接负责人”的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自己的诉求,“半个多小时后,他们就驱车几十公里,出现在了我们博物馆,拿出电脑现场办公,手把手教我网上申报!”
饰美民俗博物馆是饰美田园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的前身是艺术圈业内进行行业沙龙、聚会的场所。随着藏品越来越多,又处于泰山自然风貌与齐鲁人文风情交融之处,是不少往返济南、泰安旅行研学人士的必经之地。为了充分发挥这个项目在文旅、研学、助农等方面的作用,要把它登记成民办非企业,也就是公益性质的博物馆。
“真正进入登记流程后,我才发现比想象中更加复杂。就拿公证这一步来说,每一件藏品都要拍照归档、测量尺寸、说明材质和工艺。”鞠文娟说,登记涉及的部门部门还包括属地街道、省市区三级文旅部门、民政、银行等,这些都是靠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来进行协调。
“被误解了,怎么解释都不如用心帮服务对象把事儿办成!”该局社会事务科科长高晋告诉记者,民办非企业登记自己和工作人员办过不少,但是博物馆登记还是第一次接触。饰美田园综合体是长清区重要的文化旅游类项目,贯彻“项目为王”工作理念,就要为博物馆搞好服务、使其尽快落地见效。在发现企业迟迟未提交申报材料后,长清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主动介入协调,以优质服务确保其快速顺利落地。
“这次登记涉及的业务专业性极强。”高晋举例,根据有关规定,博物馆由省级文旅部门备案,但是根据民办非企业登记的有关政策,登记机关只能登记同级业务主管单位审核同意的机构。针对这种情况,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提出在博物馆已通过省级文旅部门备案的情况下,由区文旅局出具前置审查意见,确保了登记工作符合博物馆和民办非企业的双重登记政策。
这场因业务诉求而展开的深入交流,也拉进了群众和政府之间的距离。鞠文娟直言“现在我们跟审批局工作人员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亲”。
政策要吃透
好服务不是“AI生成”
“没想到工作人员不仅没有因为业务棘手而不耐烦,还这么用心地帮忙办理登记。”鞠文娟说,自己作为馆长,却不太懂相关政策,有不少地方还是靠工作人员吃透政策,才顺利完成了登记。
“我们现在的名字叫‘民俗博物馆’,最初我想以‘民俗文化’作为博物馆行业类别,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站在民办非企业名称管理的角度告诉我,‘民俗’和‘文化’属于两个行业,而且文化这一概念过于宽泛、指向不清,不能作为博物馆行业类别。”鞠文娟对此心存疑惑,于是专门到省文旅部门咨询,得到的答复与工作人员所说的果然一致,“这种精细化的工作精神,确保了博物馆顺利通过省文旅部门备案,让我觉得很感动!”
经历了耗时几个月的登记流程,饰美民俗博物馆如今已经顺利挂牌。记者在馆内看到,数百件瓷器、雕塑、画作、农耕用具等民俗藏品有序陈列。“我们免费对游客开放,也接待研学的团队,还可以帮助周边村民进行农产品销售。”鞠文娟说,博物馆让整个综合体项目更加完善,为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添了一抹亮色。
“通过这次登记,不仅帮群众省下了一笔不菲的代办费用,我们工作人员也提升了业务素养、学习了相关业务知识。”高晋说,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还通过这一案例,探索形成了“三心”服务品牌,即“坚守红心、心怀匠心、心存爱心”,“坚守红心,就是要自觉贯彻落实党委、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心怀匠心,就是要吃透政策、摸清底数;心存爱心,就是真正视群众为亲人,为群众提供有温度的服务,真正使冷冰冰的审批窗口变成暖人心的地方。”
高晋打趣说,这“三心”可不是AI生成的,而是在十余次驱车数十公里上门服务中干出来的。
打造“三心”品牌
软实力也是“硬支撑”
这次博物馆登记的经历,也为长清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的工作打开了思路。
“这类不常见的业务,我们往往要花时间查阅大量资料,但现在单位给我们整理了一套审批服务事项政策工具包,工具包涵盖了400余项审批事务,包括办理流程、所需材料,还附上了相关材料的填报模板,服务对象也能一目了然。”市场准入科副科长许晓在窗口为群众办事时,拿出了一套与业务相关的材料及填报模板,她告诉记者,政策工具包让审批效率更高了。
长清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卢霞表示,这套工具包整理完成后,也为将来审批服务接入AI大模型打下了基础。
“在‘三心’品牌打造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实现了‘一件事审批员’的服务体系,‘一件事审批员’一个人可一次性完成营业执照和许可证照的受理、审查、核准、发照环节,实现‘一件事’独任审批。有了工具包,这一服务体系将更加坚固。”卢霞表示。
记者了解到,该局还制定了针对全体审批干部的《首问负责制实施办法》和针对窗口工作人员的《首接负责制实施办法》,压实政务服务链“启始端”责任。卢霞说,以“爱心”打造“贴心”服务团队、以“匠心”打造“极简”服务场景、以“红心”提供“增值”服务体验,并不是空话,一系列人性化举措都在日常服务中体现——
设置“云窗口”服务专席,协调解决远程业务请求,实现“线下+线上”双轨并行,以精准的前置服务提升政务效能;设置“审前服务专区”,配备业务骨干轮值,通过“即来即享”面对面沟通,提前规避材料不全、格式不符等高频问题;打造“精心办”项目管家品牌,在工程建设专区设立“全程驿站”,提供政策咨询、材料预审、进度督办等“管家式”服务……
“今后,我们会继续担当作为、不断探索创新,使审批服务‘软实力’成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卢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