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家门口就是别人眼中的“诗和远方”,济南“一城山色”十年变形记

济南报业全媒体

2025-04-14 20:15:33

  4月14日,暮春的济南茂岭山公园内苍翠欲滴。抬眼望去,“山、泉、湖、河、城”五座超高层建筑一览无余;举目远眺,砚池山、燕子山、千佛山尽收眼底。“戴上耳机,看着美景,走上两圈,一上午的疲惫一扫而空。”每天中午,在CBD上班的王女士都会到这座山体公园走一走。

家门口就是别人眼中的“诗和远方”,济南“一城山色”十年变形记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市全域共有872座山体,这些山体与城市有机融合,形成独具韵味的“一城山色”。

  济南,依泉而名,因山而胜。然而,城市的快速扩张,资源的无序开发,致使一些山体的生态系统和地貌特征屡遭破坏,爬山健身、登山远眺也不再是市民生活的日常选项。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随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得以树立和践行,逐渐恶化的山体环境也迎来转机。2014年,济南城区山体绿化提升工作启动。2015年,绿化提升城区山体被列入“为民办实事”内容。十年来,从山体破损到全部覆绿,再到开门能见山、举步可登山,越来越多的山体上演着“变形记”。

家门口就是别人眼中的“诗和远方”,济南“一城山色”十年变形记

  2025年3月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公布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济南市“一城山色”生态修复项目在列。数据显示,如今济南因地制宜建成开放山体公园90处,打造连山串景山林步道300公里。“一城山色”,正从刘凤诰笔下的意境之美变成近千万济南人的现实体感。

  诗和远方

  在茂岭山公园内,随处可见像王女士一样沿步道登高而行的CBD上班族。他们三三两两相约来到公园,在绿树漫山、郁郁葱葱的林间舒展一下身体,猛吸几口氧气,享受着午间的休闲时光。而每天吃完早饭的市民焦女士,则几乎雷打不动地喜欢到市中区的卧虎山山体公园转转。“家就住在附近,来回很方便。山上的风景好,还可以健身锻炼,走累了就在亭子和广场内休息一下,平时想游玩都不用去远处了。”在她看来,卧虎山虽然不高,但慢慢爬起来宛若桃源,足以让人忘却尘嚣,心归宁静。

家门口就是别人眼中的“诗和远方”,济南“一城山色”十年变形记

  相比之下,燕翅山公园、卧牛山公园火爆指数更高,俨然成了网红打卡地。天气好的时候游人如织,健身的、拍照的屡见不鲜,甚至在燕翅山公园里还有人扛着摄像机拍起短视频、情景剧。“燕翅山公园从2015年开始打造,景观效果比较好,后来我们不断对山体进行绿化提升,山腰处新建了观景平台,增添了更多登山赏泉空间。”历下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上山游玩的市民越来越多了。

家门口就是别人眼中的“诗和远方”,济南“一城山色”十年变形记

  在社交媒体上,济南的山也渐渐“出圈”,市民、游客纷纷晒出游玩攻略,分享着山水间的秀丽风光。

  今年清明假期,市民韩女士不愿意外出挤“人海”,就选择到卧牛山公园铺上野餐垫闲话家常,尽享假期时光。“家门口的山体公园这么好,这不就是别人眼中的‘诗和远方’吗,干吗非要外出挤油油。”她说。

  一城山色

  济南被群山所拥,出门就能爬山,看起来似乎不难实现。但事实上,如今抬头就能见到的满目苍翠的山头,攀爬起来平坦的石阶,随时就能感受到的便利设施,都是源于济南十年间持之以恒地推进山体的绿化提升。

  2014年济南启动城区山体绿化提升前,经过有关部门普查,在济南绕城高速以内,有126座山体需要绿化,山体破损面有1860万平方米。由于缺乏绿化和基础设施,周边居民守着大山,却无处休闲健身。部分山体甚至易发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家门口就是别人眼中的“诗和远方”,济南“一城山色”十年变形记

  仅仅两年时间,70多座山体就“改头换面”,20余处山体公园亮相,绿化提升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2015年度中国人居环境奖及范例奖项目名单,济南市山体生态修复暨山体公园建设项目荣获人居环境范例奖,这也是2015年度唯一的城市生态修复获奖项目。

  尝到生态文明建设甜头的济南,进一步加快“一城山色”的塑造。2017年,济南完成山体绿化提升7处,建设山体公园8处。2018年,济南出台《济南市城区山体绿化提升和山体公园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3年内改造山体72座,实现城区山体绿化全覆盖。据统计,截至2020年10月,济南完成山体绿化提升140座,建成并开放山体公园66处,辐射居民社区近千个,顺利完成绿化提升目标。

家门口就是别人眼中的“诗和远方”,济南“一城山色”十年变形记

  此后,济南在新建山体公园的同时,又开始投入力量提升改造已有的公园。近山游山、赏山乐山,“一城山色”逐渐成为济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名片。“济南将近郊山体打造成优质便利的市民休闲健身场地,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山城交融的生态美景,尽享‘一城山色’。”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生态绿道

  每天清晨,家住龙洞街道的刘女士都会在小区后山的健身步道跑一圈,“山上的健身步道修得平整,沿路还能欣赏优美的景色,在这里跑步比去健身房感觉还好。”她说。

  山体覆绿,恢复生态,仅仅是第一步,让市民生活更舒适、更有幸福感才是根本目标。山变绿了,山体公园建好了,还能再干点什么?经过充分论证,济南开始着手修建生态绿道,让山与山连起来、山与城相交融。

家门口就是别人眼中的“诗和远方”,济南“一城山色”十年变形记

  2022年7月,龙洞至大华紫郡段山体绿道建设完工。这条绿道以奥体文博片区山体为轴线,串联起转山、野峪顶、半边山、老君崖山、东山等14座城区山体,全长74.7公里的“U”形山体休闲绿道网络全部打通。同时规划建设了绿道活动场地、无障碍入口、步行入口等配套服务设施,辐射10余个居民小区,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点绿成片、连珠成串。如今,生态绿道成为连接城市和自然的绿色纽带。大千佛山风景区绿道是济南市“一城山色绿道体系”最具代表性的一条文化绿道。该绿道贯通千佛山、佛慧山、金鸡岭、平顶山、蚰蜒山等景区,总里程98公里。绿道建设使许多原本道路不畅的山体变得有路可走,原有小路路面更加平坦,两边绿化面貌也得到极大改善。徒步爱好者张先生说,“周末带着孩子沿绿道走走,不仅能到佛慧山喂小松鼠,到了秋天还能途经金鸡岭、蚰蜒山,一览苍松与红叶‘平分秋色’,让人心旷神怡。”

家门口就是别人眼中的“诗和远方”,济南“一城山色”十年变形记

  生态绿道的打造不仅便利了市民锻炼与通行,而且可以让小动物在两山之间“畅通无阻”。在佛慧山东南入口,全省首座生态廊桥将佛慧山和老虎山连通,整座桥上的植物种类有五六十种之多,植被覆盖率超过90%。考虑到植物传播和动物迁徙的需求,生态廊桥上还搭建了很多“动物旅馆”,被不少市民称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地标。

家门口就是别人眼中的“诗和远方”,济南“一城山色”十年变形记

  截至2024年,济南建成沿路、沿山、沿河、沿湖、公园、湿地等各类绿道1330公里,基本形成“南接北融、东西贯通”的绿道网络。今年,济南还将建设提升绿道50公里,串起城市里的诗意生活。

  绿色福利

  从绿化山体到修建山体公园,再到串联绿道,将群山连成网,一套组合拳下来,济南“一城山色”的生态价值日益凸显。数据显示,依托城区及周边众多山体资源,仅2024年就吸引登山人数669万人次,高频次登山人数达3.2万人次。

家门口就是别人眼中的“诗和远方”,济南“一城山色”十年变形记

  不仅如此,“一城山色”的生态价值还逐渐向健身疗愈、休闲社交、科普研学等生活价值延伸。据悉,济南结合市区山体公园、山林绿道,为市民游客设计了不同的个性化登山方案,构建起全域“一城山色”活动矩阵。今年3月29日,济南2025“一城山色·登山打卡”系列活动拉开帷幕。此次活动不仅有专属吉祥物小松鼠“山山”,还上线了“一城山色·登山打卡”小程序,可以打卡登山、领取积分,还有登山达人排名、活动报名等功能。

家门口就是别人眼中的“诗和远方”,济南“一城山色”十年变形记

  2025年2月,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联合济南市体育局印发《2025年“一城山色·登山打卡”系列活动工作方案》,通过深挖“一城山色”地质、人文等特色旅游资源,拓展登山赏景、寻幽探秘新场景,丰富登山活动内容。

  根据方案,济南在往年活动的基础上,新增泉城夜跑节、“泉城动起来,四季游南山”登山活动,以及结合“会春天”“拾夏凉”“览秋高”“踏雪来”主题,策划举办4场次群众登山活动。

家门口就是别人眼中的“诗和远方”,济南“一城山色”十年变形记

  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继续策划举办3到5次具有较大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的群众性徒步登山活动,并组织各区县常态化开展登山打卡活动30场次,连同“登山达人”评选、登山志愿公益等衍生活动不少于90场次,让市民在“一城山色”的自然馈赠里尽享绿色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