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融媒·画像丨历尽千帆,初心如灯——劳模队的优工诀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5-09 09:23:20


  人物速写:施工现场,山东建工集团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肖衡头戴安全帽,身穿反光背心,正在与团队人员围着一张复杂的图纸,专注地讨论着。他们的任务,是发挥团队专业技术及创新能力,服务于集团公司多个在建高技术难度的重点项目,第一时间为项目施工解决各类疑难杂症。

融媒·画像丨历尽千帆,初心如灯——劳模队的优工诀

  5月7日下午,在位于经十路南侧的壹合广场项目施工现场,肖衡正在与团队人员一起,查看施工方案的落实情况,并在现场听工人们反映施工中刚遇到的技术难点。

  刚刚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的肖衡,是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这间工作室,正是山东建工集团在历下区总工会的指导下,为了服务重点项目,攻克行业内高难度的施工技术难点而成立,当天的壹合广场项目就是其中重点项目之一。

融媒·画像丨历尽千帆,初心如灯——劳模队的优工诀

  薪火相传的“劳模精神”

  今年45岁的肖衡,入行已经24年。从当初普通的一线员工,到如今的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期间他担任过技术员、质量员、施工员和预审员等多个岗位,有着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我们这个行业有‘八大员’,我干过‘六大员’。”肖衡笑着说。

  在这段成长的道路上,始终都有一盏明灯在引领着肖衡。

  “记得2003年,我那时还是个新兵蛋子,正在参与济南家乐福项目的施工。当时正值非典疫情期间,给施工带来了很多困难,加上工期紧、任务重,整个团队压力都很大。”肖衡回忆,当时的项目总指挥李传友无疑是团队的“主心骨”,他顶着压力,沉着冷静地制定出了一套科学严谨的施工方案,将有限的人力进行了合理的调配部署,并创新使用了“分段流水式”施工及劳动竞赛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融媒·画像丨历尽千帆,初心如灯——劳模队的优工诀

  “足足六万平方米,原本至少需要十个月才能完成,我们愣是四个月就干完了!当时在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回忆起这段往事,肖衡仍然心潮澎湃,他说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意识到科学施工、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在潜移默化中被团队带头人的那种精神所鼓舞。

  当时的项目总指挥李传友,是住建部表彰的劳动模范,如今已经77岁的他,是首批“山东建工人”,与他同时代的老工人里,就有三名省级以上劳动模范。也正是从那时起,劳模精神就如同基因一般,在这家企业代代传承,引领着年轻人的成长。

融媒·画像丨历尽千帆,初心如灯——劳模队的优工诀

  大胆创新,小心论证

  “盖房子看似入行门槛不高,但要想干好干精,对施工技术、人员配合及团队管理的要求却极高。”肖衡指着中央商务区高耸入云的建筑物说:“你看,这一栋栋大楼,每一座都是超高层、深基坑的巨无霸,需要动用大量人力,技术的复杂程度往往超乎想象。”肖衡说,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建筑行业也在朝着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发展;2025年全国两会上,住建部工作提到要大力推进城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建筑施工从多年前的“拼速”,已经变为“拼质”。

  在肖衡看来,变的是从业者对自身专业素质的要求,以及对新技术运用的能力。而不变的是精益求精的匠心,对劳模精神的传承。

  这种精神,在肖衡和团队的工作日常中,时时刻刻都在体现着。

融媒·画像丨历尽千帆,初心如灯——劳模队的优工诀

  位于槐荫区腊山河西路的超高层建筑山东汇金国际金融中心,是济南建筑结构最为复杂的项目之一。尤其是设计最具特色的内部连续共享高大空间结构,需要一种新型支撑技术来保障施工。“当时国内没有相关的施工经验能够借鉴。”肖衡回忆,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点,他们联合组织业内专家多次研究、论证,梳理出了五种方案。最后又从安全性、经济性等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结合经验推断,最终决定使用贝雷梁组合支撑体系这一新技术。

  “贝雷梁原本是应用在大跨度桥梁施工中的支撑技术,我们将它与其他技术组合,应用在房屋建筑结构施工中,这在全国属于首创。”肖衡说,大胆创新的背后,是无数次小心严谨地论证,“建筑施工容不得一丝失误。”

融媒·画像丨历尽千帆,初心如灯——劳模队的优工诀

  “劳模荣誉”属于集体

  如今,早已完成施工的山东汇金国际金融中心凭借新颖特色的楼体和内部结构,已成为济南西部城区一座亮眼的建筑地标。肖衡团队所应用的贝雷梁组合技术,后来也被国内多个建筑项目所借鉴。这一技术成果,不但获得了国家级技术创新奖,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国内同类型大跨、高跨空间房屋建筑支撑体系难题,对行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这,无疑是技术创新者最具自豪感的时刻。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感召下,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尤为重要。

  “我们这行,特别讲究传帮带!”在山东建工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里,一位成员这样说道。工作室成员里,年龄最大的已经50多岁,最小的只有23岁。在他们身上,记者既看到了老一辈传承下来的实干精神,也看到了他们不断萌发的创新智慧。

  正是秉承着这一精神和智慧,肖衡团队近年来完成了多个高难度建筑施工项目,个个在行业内都具有开创性意义。“位于经二纬三路的济南市工人文化宫,是20世纪30年代建成的,我们对它进行了现代化功能的升级改造提升,打造成了可利用的文化展示空间;汉峪金谷片区的智慧工地,可以说科技含量很高,以智慧化手段提高了施工管理水平……”说起团队近年来的成绩,肖衡格外自豪。在他看来,劳模从来不是一个人,劳模背后是一支团队、一家企业,也代表着一种行业标准。而他,只是代表团队,领回了这一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