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从“小切口”立规到“系统化”治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党内法规体系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5-19 09:20:06

  □郝颖钰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是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党的十八大之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党内法规,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精简会议活动、规范出访活动等具体问题入手,“以小见大”简明扼要地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破题之策,成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制度成果和重要实践创新。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中央持续完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制定了一系列改进作风的制度规定,在深化细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这一过程既注重问题导向,又强化系统施治,通过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政治品格。

  ▶▶“小切口”立规破题:盘活作风建设的关键之举

  现实矛盾都是由一系列具体且微小的问题累积而成的。党的十八大后,面对党内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出现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中央八项规定精准地把握了作风建设这个核心环节及其关键问题,通过从具体问题入手,以“小切口”方式立规,以点带面推动作风建设的整体治理变革。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作风建设上的务实态度和精准思维,不仅展现了精准治理的策略,更成为系统化治理的起点。

  全面从严治党想要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落实到位,就不能大而笼统,必须坚持从小事入手、在具体中发力。以“小切口”立规,聚焦具体问题,从细节入手,既能在细微处见精神、在具体中见成效,又能以“小问题”撬动“大治理”。中央八项规定自2012年出台以来,通过聚焦“舌尖上的浪费”与“车轮上的腐败”等具体问题,以“小切口”破题切入,一方面有效防止了党员干部出现脱离实际、回避问题的倾向;另一方面又通过解决积弊已久的作风问题,带动了治理能力的整体提升。这种由点及面的治理逻辑,最终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深层次变革。

  唯有具体才能深入,“小切口”立规注重适应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切细内容、精准聚焦,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一方面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在日常中抓落实,以针对性举措破解作风顽疾;另一方面增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可及性,将“落细落实”从要求转化为效能,提高了治理的成效。这种“小切口”立规的实践,盘活了作风建设,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带动社风民风持续向好,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

  ▶▶“持之以恒”深耕: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制度效能释放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只有把作风建设作为永恒课题,坚持抓常、抓细、抓长,注重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以制度重构促进长效治理,才能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是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常态长效机制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一系列改进作风的制度规定,不断细化和拓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作风建设的深化提供了有力抓手。

  完善顶层设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已深度融入党内法规体系的顶层设计中,成为党内法规制定的重要依据。《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明确提出“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着力点”,加大作风建设方面党内法规建设力度,提高相关制度的集成性、针对性和执行力。这一制度设计思路,既立足“点”的突破,精准聚焦作风建设中的堵点、淤点、痛点等深层次问题;又着眼于“面”的统筹,通过建立制度衔接机制、完善配套规范体系,形成制度协同效应,在作风建设全局层面产生系统性治理的倍增效能,实现作风建设的质效跃升。

  构建制度体系: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细化为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党中央、中央纪委以及各有关部门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改进作风的制度规定,形成“基础性法规+专项制度+配套细则+纪律保障”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如,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党执政以来第一部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的规范全党廉洁自律工作的基础性法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2013年11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施行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成为从源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风的综合性、基础性党内法规。2013年至2014年,中央各部门相继完善了公务接待和差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等方面的具体规定。2017年10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首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对中央八项规定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了进一步规范、细化和完善。2015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要求转化为纪律规范,并把抓作风从严的要求落实到纪律处分条例的每一次修改中。十余年来,一项项有效管用的制度的出台,织密了制度的网眼,有力地推动了作风建设的实践进程。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经过十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让群众有了真真切切的获得感。2024年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94.9%的受访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成效表示肯定。

  ▶▶“全链条”织网:新时代党内法规体系效能的“系统化”升级

  十余年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小切口”立规的方式融入党内法规体系,以科学的治理理念、系统的制度设计和刚性的制度约束,释放出强大的治理效能。实践证明,中央八项规定是名副其实的“带电的高压线”。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严的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需要我们继续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统一的系统治理原则,“全链条”织密作风建设的制度网,推进党内法规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持续放大系统治理效能。

  完善党内法规体系,要强化系统的协调性。随着党内法规体系日趋健全完善,还需要解决法规制度之间的协调性问题,避免重复、冲突和碎片化问题。只有强化系统集成,以系统思维从大局构建党内法规体系,才能把层级多、涵盖领域广的法规聚合成一个严密体系,确保法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坚持科学运用系统观念,不断完善分类标准,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不同层级法规中定位与完善,运用法治思维形成统一协调的党内法规体系。通过顶层设计、查漏补缺,提高制度质量,确保法规上下贯通,实现制度的体系完整与有机衔接。

  完善党内法规体系,要提高科学精准度。要抓住提高质量这个关键,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重要抓手,科学立规,精准聚焦实践需求与突出问题,持续深化作风建设,确保制定出台的法规制度立得住、行得通、管得了。一方面要坚持实事求是,用制度总结固化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另一方面要针对反复出现的共性问题开展“小切口”立规,在制度内容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避免脱离实际;既要注重体系的完整性,更要提升规范的精准性与可操作性。

  完善党内法规体系,要提升执行的实效性。健全党内法规实施机制是提升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执行力的关键。通过完善备案审查、定期清理等制度,按照“于法周延、于事有效”的原则做好立改废工作;及时制定新规填补空白、修订现有制度弥补漏洞、废止不合时宜的规定。着力维护制度统一性和权威性,切实提升执行刚性,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实际执行中不走样、不变形。

  【作者单位: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行政学院)政法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