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5-19 09:38:18
南部山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为退役军人提供热情服务。(兰萃 摄)
在济南南部山区,“光荣之家”的门牌不仅承载着革命历史的荣光,更见证着新时代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的创新实践。近年来,南部山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聚焦退役军人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构建“医保管家”服务体系、创新“夜访夜谈”服务模式、营造立体化崇军生态,将政策关怀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温馨守护,持续提升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
“医保管家”护佑老兵健康
退役军人张国华长期卧床,双下肢失去行动能力,妻子一人照料其起居力不从心,“医保管家”服务团的到来,让这个家庭备感温暖。
“门规办了吗?长期护理险申请了吗?”初次登门时,医保专员李明得知张国华因行动不便未办理门规手续后,他当即收齐材料,代为跑腿办理;发现褥疮护理难题后,又迅速协调居家护理服务。很快,护工定期上门擦洗、专业医生入户换药、医保报销全程指导等服务逐一落实。
张国华的经历,是南部山区破解偏远乡村退役军人医疗保障难题的生动注脚。针对山区老龄退役军人就医难、政策知晓率低的痛点,南部山区整合辖区内医保部门、医疗机构和退役军人服务站资源,打造了一支集“健康医生+医保专员+专职联络员”的退役军人“医保管家”服务团。通过逐户摸排建立健康档案、代办医疗事务等举措,已为有医疗服务需求的退役军人提供上门服务500余人次。
“夜访夜谈”错时解忧纾困
面对退役军人居住分散、白天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南部山区创新推出退役军人“夜访夜谈”工作机制,利用18点至21点的“黄金3小时”,组织志愿者走进退役军人家庭,带着政策手册和服务清单,精准捕捉服务需求,构建了“收集—认领—解决—反馈”全周期服务体系。
仲宫街道退役军人杨洪禄有个“网络梦”,仲兴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辛建新自筹600米光缆,翻越陡坡,终结了半山腰10余年的“信息孤岛”。柳埠街道退役军人张华琛听力受损,志愿者王海、高殿帅为其对接爱心医院配戴助听器……
一张方桌、几杯清茶。通过错时走访、联系询问、精准帮扶,“夜访夜谈”已为200余名退役军人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台账,累计点亮实物援助类、精神文化类、生活服务类微心愿120余个。通过多维立体的服务保障矩阵,实现“关爱一人、光荣一家、影响一片”。
老兵驿站彰显优待尊崇
夜幕降临,柳埠林场退役军人活动中心灯火通明,这里是个可容纳100余人的活动驿站。这个整合党建资源、突出军地特色的“精神家园”,划分为党性教育厅、文体活动室、荣誉展示墙、军旅图书角等功能区。篮球撞击地板声、活动室的欢笑声,与书画室的墨香书韵交融在一起,唱响了一首独特的“老兵夜曲”。“业余时间和老战友打场球、下盘棋,好像回到了军营岁月。”退役军人魏占军的话,道出众多老兵心声。
晨光里,南山人民医院的绿色通道,用专业与温情守护老兵健康;暮色中,21家次第亮起的“军人驿站”暖灯,为奔波的老兵照亮归家的路;系统中,“就业快递”平台的智能算法持续运转,让每位退役军人的技能与理想岗位精准相遇。在这里,处处受优待、时时受尊崇。尊军崇军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渗透在每一个退役军人衣食住行、生老病退细节中的真情服务。
“光荣之家”的门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一份曾经的坚守与奉献,都值得被时代温柔以待,每一位退役老兵的人生篇章,都将在尊崇与关爱中续写新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