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济南非遗“一对一”精准帮扶签约 校企联动助力10项非遗技艺传承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6-17 08:47:20

济南非遗“一对一”精准帮扶签约 校企联动助力10项非遗技艺传承

非遗高校联盟调研济南面塑

  6月13日,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济南市非遗“一对一”精准帮扶计划签约仪式暨非遗“两创”座谈会在济南市文化馆举办。活动现场,10名帮扶专家与非遗传承人完成“一对一”签约。

  产学研协同推动非遗传承

  此次帮扶涵盖锡雕、济南面塑、济南剪纸、侯氏社火脸谱、王皮戏等10个极具济南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包括传统戏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不同领域的非遗传承人,与校企艺术管理、手工艺研究、艺术设计等专业的专家签署合作计划书。

  帮扶内容丰富全面,不仅包括技艺传承指导,还涉及产品设计开发、品牌推广、市场运营等全链条支持,真正实现“需求精准匹配、资源精准投放”,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签约仪式后,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为帮扶专家颁发“合作导师”聘书,进一步明确责任与使命。

  签约仪式后的座谈会上,山东管理学院手工艺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从文创产品开发、品牌IP塑造、数字化传播等方面,给予帮扶项目中肯的发展建议与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高清影像采录、音频收集等方式完成“非遗数字化建档”,并梳理项目文本脉络,协助传承人完成口述史,形成可复现的非遗技艺教材;山东女子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相关负责人针对非遗项目的发展现状,表示从产品平面包装设计、视频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扶持,通过学院课程教学、毕业创作与非遗项目有机结合,探索出非遗活态传承的“教育+”新路径;华夏记忆(山东)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从企业角度分享经验,为帮扶项目提供品牌包装、电商运营、展陈销售等支持,助力非遗“破圈”传播。现场,非遗传承人也纷纷表达了对帮扶计划的期待。

  “文创+传播”破局传统传承痛点

  山东管理学院的帮扶项目是莱芜木版年画和锡雕。该校手工艺研究所所长、教授孔令科表示:“根据前期的调研,针对传承人存在的文创设计研发、市场适应性、产品推广传播等方面的困难和瓶颈,我们对文创研发先做了一些模型,调整完善后,传承人可以直接对标模型,1:1动手制作。拿到样品后我们将进行市场测试,根据反馈做进一步的调整完善。另外,针对市场的痛点问题如非遗作品价格过高等,我们保留传承人的核心技艺,把材料等进行调整或更换,降低成本,让高品质的非遗文创产品能够走入大家的生活中来。另外我们还想让大学生们都参与进来,为传承人在影像采集、数字化的切片传播上做一些实际行动,让非遗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弘扬。”

  山东女子学院的帮扶项目是侯氏社火脸谱和章丘黑陶烧制技艺,该校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主任魏鹏表示:“老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签约之后,我们一方面是结合年轻人的审美,对造型进行改造;另一方面是利用短视频或直播等传播形式,对项目进行推广。”

  侯氏社火脸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侯志新表示,将把自己掌握的社火脸谱纹饰进行分享,和高校专家共同努力做出有特色的社火脸谱文创产品。济南面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骆遂表示,希望能集合传承人动手能力强和高校专家理论功底深的优势,更好地对非遗进行传承、弘扬。

  探索非遗传承发展新路径

  “此次济南市非遗‘一对一’精准帮扶计划签约仪式的成功举办,是济南非遗传承发展的又一创新举措,通过优化整合校企优质资源与非遗项目深度结对,精准施策发力,为非遗项目创新创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与创新活力。”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处长曲晓妮现场表示,“以此为契机将进一步深化我们与驻济高校、相关单位的全面合作关系,推动高校主动关注、融入我市非遗传承发展工作当中,以联盟为纽带,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机制,优化资源,强化协作,携手共进,深入探讨我市非遗传承发展新途径,努力将‘青春·守护’济南非遗高校联盟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品牌。”

  去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青春·守护”济南非遗高校联盟正式成立。一年来,驻济高校与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携手组织开展了非遗主题调研、非遗文创产品开发、非遗课程设计、非遗专题展览、非遗志愿服务等系列主题活动,为我市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贡献了高校智慧,注入了青春活力。

  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签约活动为契机,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持续联合驻济高校、文创企业,通过整合校企优质资源、搭建多方合作平台等方式,打好非遗传承发展的“组合拳”,以全新的视角探索出“非遗+文创”“非遗+研学”“非遗+数字化”等创新路径,共同推进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