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6-24 07:30:17
近日,由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长安的荔枝》迎来收官。从图书到影视剧,该剧成功实现了从文字到视听语言的跨越,既保留了原著的精神内核,又通过影
视化手法强化了戏剧张力与情感共鸣,带领观众进入一幅唐代世间百态图。
文学的视听转化,向来是一个充满挑战与突破的创作领域,一直有人为此做着努力,也诞生过众多成功作品。不久前,济南市作协文学作品视听孵化基地在山东金声玉润影视有限公司挂牌,并面向社会征集适合视听转化的文学作品。济南当下文学作品视听转化处于何种状况?文学视听融合发展有何方法路径、存在哪些困境?济南的文学视听如何深度融合发展、双向赋能新未来?连日来,记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人士。
由孵化基地报送的网络电影《辛弃疾之挑灯看剑》入选2025年度山东省网络视听节目精品项目。
部分入驻孵化基地作家的作品
“文学结束的地方是视听出发的地方”
济南市文联非常重视文学作品视听转化工作,曾经专门召开座谈会加以推动。济南市作协文学作品视听孵化基地的建立也是得益于济南市文联的大力支持。市文联二级巡视员、市作协主席张鸿福表示,基地旨在顺应互联网短视频及人工智能为文学带来的新变化,积极探索文学作品在影视、动漫、游戏、音频等多元化领域的转化路径。
揭牌当天,济南市作协副主席常芳与山东金声玉润影视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常芳介绍,近年来,传统纸版图书的市场一直在萎缩,严肃文学作品呈现边缘化、小众化的倾向,这对作家有着切身的影响。“运用视听模式来推广文学作品,让它触及更多受众,是作家的新课题。”常芳表示,济南的作家也面临着这个问题,而孵化基地的建立,就是尝试在蓬勃发展的网络视听和遭遇困境的传统文学间搭建融合发展的桥梁。
常芳表示,近年来,《繁花》《人世间》《我的阿勒泰》等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的成功案例,为文学走进大众视野带来了更多可能。“有句话叫‘新闻结束的地方是文学出发的地方’,我们也可以说‘文学结束的地方是视听出发的地方’。”
山东金声玉润影视投资、拍摄的院线电影有《远方》《时间尽头的爱人》《寻卡》《闯幽州》;网络电影《西行客栈》《三月九日有雾有雨》《缉拿杨枪枪》;网络剧《灿若星河》《爱上你是我的荣耀》《心动的他》《神尊降世》《掌门夫人》等,剧集多次获得省广电局网络视听节目精品项目。
公司董事长、导演郭子润介绍,和济南作家关伟合作的公安悬疑动作电影《缉拿杨枪枪》已于2024年12月7日在爱奇艺平台上映。该电影改编自关伟同名小说,在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取景拍摄,由郭子润本人执导。电影很好地宣传、推介了济南。
郭子润介绍,最近公司正在策划第二部公安悬疑题材的影视剧《清道夫》,也是改编自关伟的同名小说,已经与国内一线演员、导演签约,预计今年10月份开机。
同时还与常芳合作,将她在《解放军报》发表的一篇小小说《采青姑姑》,改编为院线电影《诺言无声》,项目已备案。
另外,目前已经完成剧本创作的电影《玉石之罪》,由市作协作家李彦担任编剧,改编自关伟短片刑侦小说《两滴血》和《诡异的轨迹》。
“作为济南本土的影视公司,金声玉润影视一直注重跟济南市作协的合作。我们的市作协会员中藏龙卧虎,有很多的大家,他们的作品有的是厚重的文化史诗,比如常芳副主席的长篇小说《河图》等;也有反映人世间人情冷暖的、有温度的作品,比如作家段玉芝的短篇小说《李世民的胡子》等。尤其是济南市‘海右文学精品工程’,推出了一批济南元素丰富、具有时代特色、弘扬主旋律的优秀作品,这些都是我们影视剧改编的沃土。我们公司一直在储备好的故事,然后择机孵化为视听作品。”郭子润表示。
文学作品的视听转化已成为产业热点
文学作品的视听转化目前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热点。中国作协十分重视文学作品的视听转化工作,近年来通过论坛研讨、座谈交流、榜单推荐等多种方式,深入交流文学与戏剧影视联手合作的经验,积极探讨文学与戏剧影视双向赋能的宏阔前景,围绕新时代文学“跨界”合作、“破圈”传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多地作协针对文学作品的视听转化也出台了相关政策。
郭子润介绍,目前从国家广电总局到省广电局、市文化和旅游局,都提出“微短剧+”,用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济南市鼓励广大影视公司加大对网络微短剧的生产力度,出台了对视听作品的奖补政策,济南市长清区、历下区纷纷下场筹建自己的网络微短剧拍摄基地,开放辖区的景区为微短剧拍摄提供便利条件,长清微短剧拍摄基地入选第四届山东省网络视听大会公布的首批微短剧拍摄基地名单,高新区更是对区内头部影视企业给予场地房租、税收等优惠,这些利好政策都是转化的动力。
济南市作协文学作品视听孵化基地的建立走在了全省前列,是很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孵化基地挂牌后,相继举行了座谈会、分享会、观影会等多场活动,就文学作品视听转化交流经验、分享成果。郭子润介绍:“像第一批入驻基地的作家高克芳、张勇、段玉芝、杨明远等,带着自己的作品,就微短剧如何与纯文学结合分享了思考和经验,并就如何与更多的视听转化机构加强联系与合作进行了探讨。”
什么样的文学作品适合转化、如何实现更好转化,是采访中很多作家关心的问题。郭子润说,根据当下网络微短剧和短视频的流行趋势,从作品本身结构来说,强情节、多反转的作品适合转化,符合大众“电子榨菜”观影的需求;从作品题材来看,公安悬疑题材、古装偶像题材、仙侠题材、银发题材,另外就是符合国家大历史事件节点的作品,比如抗战题材、抗美援朝题材等。
多位作家表示,从作家跨界到影视行业,需要突破思想壁垒和惯有的思维模式。这个过程为作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需要学习的内容也很多,希望以后通过交流、分享多获取这方面的知识。
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贡献文学力量
如何推进文学作品的视听转化?郭子润表示,转化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比如投资的问题、分账的问题等。“核心问题就是资金,只有题材被市场认可、有分账的作品才会有更多转化的机会。同时,利用国家、省、市影视补贴资金也是持续转化的路径。”
郭子润介绍,当下文学作品视听转化的市场正在逐步发展,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难,比如严肃文学、鸿篇巨制的作品,在孵化基地刚刚起步阶段,对于这些作品转化能力不够,因为投入成本比较大、回收成本难度大。同时,参与的作家和影视制作机构还是少部分。
“我们将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方式,推动济南优秀文学作品的视听转化。同时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影视基金的支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争取让更多的作家、影视制作公司进行视听转化,实现书影相互助力。”
采访中,不少作家表示,探讨文学作品的多元转化,既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必然要求,也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和传播方式不断迭代更新的现实需要,需要多方面的联手合作。作家们要努力创作更多展现新时代气象、描绘新时代风貌、高度关注社会民生、倾情书写人间生活的优秀作品,还要兼顾文学内核与影视表达,平衡好原著文学内核与影视化需求,平衡艺术性与商业性,以创新思维推动作品的多形态开发。需要影视机构、视听转化机构及各种媒体的大力支持,通过跨媒介改编和多元化呈现,建立作品与受众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增强文学作品的传播效能。尤其是文学作品视听孵化基地,要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文学作品转化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快推动文化强市建设贡献文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