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到群众身边去——甸柳新村街道打造过硬街道、建设党建生态圈纪实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6-26 08:27:27

  每天下了班,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居民周先生就会把车停放在家附近商业综合体和瑞广场的停车位上,第二天上班再把车开到单位。自从在街道、社区的协调下,与和瑞广场物业管理签署潮汐式停放协议,他们一家就再也没有为停车发过愁。而3年前,这里还是停车难的“痛点街区”。改变,始于甸柳新村街道“党建生态圈”的打造。

  事实上,这个生态圈是在落实济南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双十”行动计划和历下区“六化”攻坚行动的基础上,街道结合辖区实际,创新“135”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在抓实高素质队伍培育、高效能机制建设、高水平资源整合、高品质活动开展4项举措中自然形成,进而成为“乐居甸柳”名片的重要内容之一。

  “党建工作不只是开会、学文件那么简单。党建是菜市场里的公平秤、是放学路上的护学岗、是新就业群体的歇脚地。”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海霞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这样一行字:“党建必须扎根在群众身边。”

  党建生态圈应运而生

  甸柳新村街道位于历下区老城区,辖区多为老旧开放式小区和商务楼宇。这里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基础设施配套薄弱,存在停车难,群众就业、养老需求量大,物业管理难等问题。

  一般情况下,群众遇到这些问题,如果想要解决就需要找相关职能部门,但有时因为涉及部门多、群众要求多元化、对政策不了解等客观原因,结果不一定尽如人意。这样的信息壁垒让资源碎片化,也会加大解决问题的难度,长此以往,会降低群众对党的信任。为此,甸柳新村街道决定反其道而行之,不再坐等群众、企业上门找,而是把服务触角伸到群众、企业需要的地方,把党建工作延伸到基层一线。

  街道先从辖区群众重点关注的“一老一小”服务需求入手:2023年,济南市首家具有公益性质和普惠性质的社区嵌入式托育园在甸柳新村街道建成,该托育园以普惠价格为0-3岁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服务,并被评为济南市首批五星级示范托育机构。今年,街道又开设第二家社区托育园。针对老人群体,街道成立“银发康养”互助产业联盟,整合链接30余家涉及养老服务的企业和机构,梳理升级医、养、康、育、疏五大类150余项养老服务,共同绘就“老有颐养、乐居甸柳”的幸福画卷。现如今,街道还设立全市首家街道“银发经济超市”,专门开展适老化用品租售、家庭适老化设施改造等服务,满足老人多样化需求,构建起老百姓“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圈”。

  当社区托育园开了一家又开一家,当老人在家即可享受“养老外卖”服务,街道深刻体会到,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党建工作就应该开展到哪里。于是,一场“把党建工作做到菜市场里、把支部建在楼宇里、把服务送到摊位前”的党建生态圈打造就此拉开序幕。

  打造党建服务专业化平台

  党建生态圈,之所以称为“圈”,主要是因为它重构了党建工作空间,针对群众、企业重点关注的领域,打造党建服务专业化平台。

  比如,在楼宇物业管理方面,街道依托鼎峰楼宇党群服务中心,构建“红领物业”党建联盟,推进服务职能与党群阵地深度融合,打造楼宇5分钟惠企便民服务圈;在就业创业方面,街道依托就业服务联盟、济南人力资源产业园等,形成职业教育、岗位技能培训等服务矩阵,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赋能平台;在防震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中,街道抓好资源整合,把“平急转换”作为防灾减灾基础性工作来开展,辖区内3处文化广场平时是社区文化活动“大客厅”,突发事件发生时,就成为能容纳3000余人的应急避难场所……

  党建生态圈还有一个鲜明特征就是资源的统筹、活化利用,即街道党工委用“资源置换”打破条块分割:利用居民、和瑞广场商业及写字楼泊位使用的“时间差”,协调和瑞广场推出潮汐式夜间错时停车政策,实现居民的便利与商业的互惠互利有机结合;针对头部企业和腰部企业、中小企业,街道因业因企提供精准服务,分别建立经济联席会和企业沙龙制度,成立新聚产业联盟,推动企业“抱团式”互惠合作,先后促成9家企业在贷款、非遗线上推广等合作事宜7项……

  不止于此,生态圈还呈现各种主体共荣共生的特点。比如,街道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设立“社区基金”,探索“梦享合伙人”工作机制,与爱心人士、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签订共建协议,创新开展“友邻有理”“布壹堂手工坊”“儿童跳蚤市场”“芳华义剪”等社区治理、志愿服务活动。同时,街道还与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商家和居民代表一同策划打造文创街区,引入专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再比如,街道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营商环境,市场主体也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去年,辖区企业中建八局二公司主动投资将红叶广场改造成儿童乐园,助力街道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这样的生态圈,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一家人”的温馨。2月21日,街道召开“项目提升年”工作推进大会,邀请优秀社区工作者、优秀楼组长、优秀志愿者、辖区优秀企业坐“C位”,以此表达对基层治理服务者、贡献者的敬意。

  看得见的“生态红利”

  生态圈成效怎么样,关键看有没有“生态红利”。

  甸柳七区周边新增“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增设道闸系统7组,辖区居民车辆备案登记后可免费停放;辖区商务楼宇鼎峰中心通过“新聚产业联盟”,组织开展“企业沙龙”,有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去年下半年以来,已有47家新注册企业入驻,楼宇载体盘活率98.7%,税收连续3年实现正增长;今年2月份,街道就业服务联盟联合成员单位共同组织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00余个,引进人才的同时促进居民家门口就业……

  最让甸柳五区16号楼居民侯大娘触动的是,不久前的一天,她出门忘记关上开着火的燃气灶,导致锅被烧干。家中烟感报警器报警后,是街道综合治理和应急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等赶到她家,第一时间关闭燃气,避免了一场火灾。随后,应急联防站人员又在老人家中对线路、燃气、用火用电安全方面进行进一步检查。“那天我才明白,危险时有人挡在前面,平常时有人守在旁边,党就在我们身边。”

  每天下午4点多钟,在街道最大的菜市场吉祥苑市场,商户们自发把剩下的蔬菜放到爱心菜篮子专区供临时困难群体取用;在匠心筑梦志愿服务工作站,老师傅们又在忙着帮居民们修修补补;2024年街道共排查矛盾纠纷59起,成功调处59起,调处率100%……“党建生态圈不是盆景,而是雨林。”甸柳新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谦望着热闹的街道说。

  此刻,晚霞正映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墙上,这个先后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泉城优秀公务员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的街道,一片红彤彤。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邵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