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准大学生把钱花在哪儿?“考后经济”引爆夏日消费热潮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6-30 08:29:09

  “考驾照4000元,买手机6000元,毕业旅行8000元,近视眼飞秒手术2万元,衣服鞋子2000元,笔记本电脑8000元……”近日,有家长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孩子高考结束后的暑期消费支出账单,引起了广泛热议。

  数码产品“三件套”采购热潮迭起、毕业旅行人气上升……随着高考落幕,学生群体成为消费主力军,从数码产品选购到毕业旅行规划,再到个人形象焕新消费崛起,全国各地迎来“后高考经济”的消费热潮,各行各业精心打造的“高考礼包”持续推高消费热度,催生出青春消费新图景。

  提振消费的背后,也藏着攀比、冲动的隐忧。

“考后经济”的消费热

  随着最后一门考试结束铃声响起,考生如释重负。一股由“准大学生”掀起的消费浪潮正席卷而来,他们以旅行丈量世界、用电子装备武装未来、借技能培训重塑自我——

  旅行:一场压抑已久的情绪出走

  “黄山,我们来了!”2006年出生的张涵智扬了扬手中刚取到的动车票,笑声清脆,“爸妈说我憋了三年,该透透气了——考完第二天,我们就出发!”张涵智和伙伴们的“出逃”,是很多考生的选择。

  演唱会也成了他们释放情绪的选择之一。从王心凌的郑州演唱会到孙燕姿的北京舞台,再到毛不易的南昌现场,毕业生正重新定义毕业旅行——白天徜徉于城市的烟火气息,夜晚则融入偶像的声光盛宴。“当邓紫棋的歌声在石家庄夜空响起时,我手里的荧光棒都在发抖!”高考结束仅一周,钟晓便从济南赶到石家庄奔赴这场与自己的青春约定,“之前她的演唱会我都在备考,这次家人全力支持我追梦!”

  演唱会落幕,她并未匆匆返程,而是留在当地深度游。“预订量比上月暴涨150%,七成是学生团。”某知名旅行社区域经理秦女士翻动着手中报表告诉记者,“这拨孩子憋足了劲要‘补回失去的三年’。从川藏线骑行到海岛浮潜,行程安排一个比一个‘野’。”她说,北京环球影城、上海迪士尼、青甘大环线等传统旅游目的地热度不减。以“05后”为主的毕业生群体更青睐灵活的小团定制游,追求无人机跟拍等独特体验。她眼中同样闪烁着行业复苏的欣慰,“考后经济是内需活力的晴雨表。当年轻人涌向古城小巷、山水之间,机票、酒店、餐饮等各行各业都会随之被带动。”

  记者注意到,携程数据显示,6月9日至11日已出发的旅游产品预订量环比猛增88%。

  奖励:“新装备”成“成长认证”

  当考生把摞起来超过身高的教材、试卷推倒,城市商圈也迎来另一股“采购洪流”。

  泉城路的一家数码旗舰店内,准大学生林洪杰反复比对着两款笔记本电脑,父母安静地站在身后。“早就答应孩子高考后要买笔记本、手机、平板电脑‘三件套’,算是对他寒窗苦读的奖励,也是大学期间必不可少的投资。”林爸爸看着儿子专注的侧脸,“孩子高中三年一直用我淘汰的旧手机,现在电池老化、内存告急,根本满足不了需求。”

  店员穿梭在展台间,声音已略带沙哑:“‘三件套’是标配,这段时间我们部分门店销量能翻倍,家长掏钱时很少犹豫,这就像是孩子迈向新阶段的成人礼。”除了基础款,不少学生还要求加装触控笔、降噪耳机和便携打印机。

  服装店内同样热闹非凡。知名快时尚品牌试衣间前,三五成群的女生抱着满怀衣物排队。“新环境里,精神面貌也要焕然一新嘛!”一位女孩告诉记者,中学期间一直穿校服,发型也不能“放飞自我”,现在即将步入大学校园,她希望能趁暑假找到自己的穿衣风格,还想学一下化妆技巧。“不少同学也去做了美甲、种了睫毛,以前不敢尝试的,现在都能干了!”

  记者观察到,在这些“准大学生”的消费场景,不少家长有意识地“退后半步”,将选购的决策权交到孩子手中。在箱包区域,一位家长安静站在一旁,看着儿子认真比较不同尺寸拉杆箱的轮子顺滑度与隔层设计,“高中毕业意味着真正的‘成年’,买什么、选哪款,只要不过分、有道理,我们都支持,也算孩子迈出独立的第一步了。”

  进阶:方向盘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一部分青春奔向远方与科技,另一部分则选择沉潜于汗水与磨砺。

  午后热浪中,某驾校训练场引擎声不断。“准大学生”孔博文脸颊通红,高考结束后他马上报名学车,现在已经开始练习倒库。“三个同学组团报名,谁先拿证谁光荣!”他指向休息区三五成群的学生,“这里一半都是刚高考完的。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才算真正‘长大’。”

  几公里外的健身房里,同样涌动着年轻荷尔蒙。拳击区传来清脆的击打声,瑜伽垫上身影柔韧伸展。“就想甩掉‘书呆子’标签,大学开学的时候惊艳全场!”刚做完一组卧推的男生擦着汗笑道。健身教练李伟告诉记者,暑期学生会员暴增40%左右,定制塑形课程最受欢迎,“他们憋着一股劲要‘重塑形象’,这股自律劲儿,比许多成年人都强。”

  游泳、摄影、烘焙……还有“准大学生”学习了更酷的新技能。“高考结束了,想给他一份特别的成人礼。”家长郑女士展示了无人机课程报名单。相关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面向毕业生群体的“无人机驾照’培训班反响超出预期,中小型无人机班次基本满员。他分析,该课程既满足了暑期学技能的刚需,又契合了专业飞手市场的缺口。通过近一个月的学习,就能解锁空中操控技能,为兼职甚至未来就业增添硬核筹码。

拿着准考证“薅羊毛”

政策与需求共振

  “拿着准考证去黄山,门票直接免了!”张涵智展示着手机里的预约信息,他在“毕业旅行”途中遇到了不少这样的优惠场景。随着毕业生“大军”涌向全国各地,各地文旅、商业体纷纷以准考证为“钥匙”,打开考后消费市场的大门。记者注意到,济南的明水古城、朱家峪、方特东方神画、九如山等众多景区和游乐场,都推出了凭准考证免票或优惠的活动,来济南旅游的外地“准大学生”纷纷点赞,“太值啦!”

  数码产品市场的火爆也有优惠政策加持。“凭准考证便宜了800元,加上政府发的500元消费券,这台电脑比官网还便宜1300元。”一位数码产品店长告诉记者,店内针对考生推出“准考证+学生证”叠加优惠,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销量同比增长65%。

  政策“组合拳”成为消费增长的强力引擎。除景区免票、商家折扣外,多地推出专项补贴:发放“暑期消费券”,可在数码、文旅等场景使用;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考生家庭额外给予3000元国补叠加优惠……有专家分析,考后消费链涵盖文旅、数码、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政策精准对接毕业生需求,形成了市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有经济学专家分析,考后经济爆发源于三重动力:“考生长期高压后存在强烈的消费释放需求,商家借势推出场景化营销,而政策通过补贴降低消费门槛。需求、供给、政策的共振,让考后消费从个体行为演变为阶段性经济现象。”

攀比隐忧浮现

筑牢理性消费防线

  “班里好多同学都买了最新款手机,我要是不买感觉‘跟不上潮流’。”社交媒体上一则帖子的内容,折射出部分准大学生的消费心态。“高考后必买清单”“大学装备鄙视链”等话题阅读量破亿,有家长反映孩子为购买万元级相机,要求透支家庭当月开支。

  “这种冲动消费本质是‘补偿心理’的极端化。”中国科学院注册心理咨询师刘聪聪告诉记者,考生长期被学业目标捆绑,考后容易通过物质消费重建自我认同,“部分家长为弥补陪考期间的‘亏欠感’,会无条件满足孩子需求,进一步强化‘考后就该放纵消费’的认知。”北京某中学心理咨询室数据显示,近三年高考后咨询“消费矛盾”的家庭数量年增22%,超六成涉及电子产品攀比。

  理性消费引导正在多地落地——社区联合银行开展“准大学生财商课堂”,邀请金融从业者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区分“需求”与“欲望”;推出高中生消费素养指南,将理性消费教育纳入毕业前最后一课;某电商平台上线“考生消费冷静期”功能,对单价超5000元的商品设置24小时反悔期……刘聪聪建议,“家长可尝试‘消费积分制’,将旅游、购物等需求转化为孩子参与家庭规划的‘奖励’,既满足消费意愿,又培养责任意识。”

  当准考证成为消费市场的“通行证”,这场考后经济热潮正考验着社会的消费理性。正如众多专家的观点:我们要看到消费释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要引导年轻人在“犒劳自己”与“量入为出”间找到平衡,让考后消费真正成为成长的礼物,而非家庭的负担。

准大学生把钱花在哪儿?“考后经济”引爆夏日消费热潮

  受访者 陆同学

  当年高考结束后,家长主动给我买了新手机。其实我认为在学生时期购买高端手机并不是必要的,也应该根据大学专业是否有需求决定是否购买电脑。我觉得作为学生,消费时应该多体谅父母,避免过度消费。

准大学生把钱花在哪儿?“考后经济”引爆夏日消费热潮

  受访者 李先生

  高中时期的压力确实很大,高考结束,放松、奖励一下是无可厚非的。我觉得家长可以通过兑现承诺,来激励孩子进入人生的新阶段,但同时也要强调量力而行,避免增加家庭的负担,根据孩子的学习需求合理选择电子产品。

准大学生把钱花在哪儿?“考后经济”引爆夏日消费热潮

  受访者 刘女士

  我认为高考后可以出去旅游一下,毕竟寒窗苦读十多年,精神一直紧绷着,也该放松一下了。作为家长,我希望可以在能力范围内,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至于电子产品,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来决定是否购买。

准大学生把钱花在哪儿?“考后经济”引爆夏日消费热潮

  受访者 穆先生

  我觉得目前“考后经济”确实存在铺张浪费、攀比的情况,家长要在奖励孩子的同时,考虑家庭的实际情况,再制定合理的奖励和消费计划,这样也能塑造孩子今后的消费观和金钱观。旅游是个好选择,能让孩子开阔眼界。

  微观点

  答好“理性消费”考题

  工人日报

  考生在自我奖励、发展爱好的同时,也应警惕过度消费和攀比心理的滋生。高中毕业生大多尚未经济独立,消费主要依赖家长,需充分考虑家庭经济状况,避免盲目跟风。例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并非越贵越好,适合自己学习和生活需求的,才是最佳选择;旅行线路也可根据预算和兴趣合理规划,不必追求奢华。考生应明确需要与想要的界限,可制作一份消费清单,列出刚需和急需,避免陷入“过度补偿”的陷阱。

  家长在“考后经济”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要保持冷静,帮助孩子评估消费的必要性,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而不是无原则地满足所有要求,可以与孩子共同规划考后时间,将消费与真正的成长需求结合起来。此外,考生和家长在消费过程中,还要警惕商家的消费陷阱。例如,在报名旅游团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费用所含内容;选择美容医美项目,务必挑选正规机构和有资质的医生,确保安全。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规范商家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考后经济”的火热,反映了考生和家长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也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增长。商家应珍惜机遇,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考生和家长也要理性消费、量力而行。唯有如此,考生们才能收获成长和进步,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新的人生篇章。

  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紫金e评

  高考后的这段时间,学子们摆脱了学业的束缚,拥有充足的自由时间,正是学习驾驶技能的好时机。通过考取驾照,不仅能够掌握一项实用的技能,为未来的出行提供便利,还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增添一份竞争力。高考后,不少学子参加了驾校报名,学习驾驶技能。与驾校同样火爆的还有健身房,拳击、普拉提、体能训练等特色课程备受欢迎,高中毕业生们希望利用暑期集中开展系统性训练,以更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迎接大学生活。此外,不少高考毕业生还选择在较长的暑期进行近视矫正、牙齿矫正等,不少医美商家也推出高考毕业生专属优惠。

  “考后经济”是一场青春的消费热潮,也是观察年轻人消费趋势的重要窗口。“考后经济”具有爆发性、集中性、情绪性特点,政府和企业等要更好捕捉需求,强化优质供给,打造长效机制,将短期能量转化为长期引擎,进一步带动整体消费提质升级。同时,考生和家长都应坚持理性消费,培养正确的消费观,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实力选择合适的产品和服务,避免盲目消费和攀比。

  神回复

  网友@美羊羊:通知书=提货券?

  网友@丰田车神:商家:高考结束了?我们的“黄金周”才开始!

  网友@1383:孩子“犒赏”,爹妈“放血”。

  网友@草莓熊:这“入学准备”,怕不是上了消费主义大学的预科班?

  欣视界

  别让奖励成为压力

  电子产品专柜前人头攒动,家长孩子共同挑选手机、电脑;旅行社窗口挤满了咨询的人群,霓虹闪烁的游乐园中身影交错;餐厅里灯火通明,庆祝的欢声笑语与杯盘碰撞声此起彼伏……这阵由考试结束所催生的消费热浪,正奔腾于市场之中。

  从经济视角审视,这波消费热潮确实值得欣喜。它如同蓄势已久的闸门开启,释放出被压抑已久的家庭消费力,成为推动特定行业复苏的鲜活动力。尤其旅游、电子产品、餐饮娱乐等行业,更如久旱逢甘霖,迎来一轮强劲的“小阳春”,这无疑为经济循环注入了一股活水。

  然而,当热浪席卷而来,亦需警觉其下潜藏的漩涡。考后消费狂欢之中,“犒劳”二字渐渐模糊了边界,悄然异化为一场装备“军备竞赛”——仿佛没有最新顶配的电子设备便不足以匹配寒窗苦读的艰辛;没有远方名胜的打卡照片,则无法在朋友圈中证明一场旅行的价值。当消费被攀比所绑架,当放松的初衷被“面子”所扭曲,奖励便变质为一种新的压力。

  更令人忧虑的是,某些家庭为撑起孩子“不输于人”的体面,不惜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甚至踏入借贷消费的误区。如此,奖励便不再只是简单的庆祝,反而给考后难得的喘息之机重新压上另一座无形的大山。要知道,真正的奖励不是昂贵的账单,而是量力而行后那份坦然。让“面子工程”回归到实在的“心灵假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