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6-30 09:48:26
□史宏捷
济南是一座与民族命运同频共振的城市,一片被红色基因深深浸润的土地!
1921年,王尽美、邓恩铭等革命先驱创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出席中共一大,掀开济南共产党组织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奋斗的新篇章。济南是黄河流域唯一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地,是黄河流域红色文化的起点,被誉为“齐鲁星火点燃地”“山东红船起航地”,奠定了泉城红色根脉。王尽美“尽善尽美唯解放”的誓言、邓恩铭“不惜唯我身先死”的豪迈、赵健民等年轻共产党员“高举信仰寻路前行”的坚韧,铸就了泉城的英雄底色。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有济南的实践与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济南的底色与记忆。这些伟大精神熔铸成了这座城市的基因内核,谱写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永不褪色的璀璨篇章!
伟大建党精神——红船起航的济南合力
伟大建党精神,是百年大党的精神密码,是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它凝结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旗帜、“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价值坐标、“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鲜明品格、“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用百年奋斗,书写了不懈奋斗、不怕牺牲、理论探索、为民造福、自身建设的五部壮丽史诗,每一页都散发着伟大建党精神的光芒,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系”,构成了中华民族从沉沦到复兴的精神密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这一初心使命贯穿了济南党组织百年奋斗历程。从星火初燃到燎原之势,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不仅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者,更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践行者。他们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用初心使命凝聚奋斗伟力,让泉城大地始终跃动着红色血脉,并把星星之火播撒到齐鲁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使山东成为中国革命最重要的稳固基地。
伟大长征精神——坚守信仰的济南贡献
当大革命的烈焰被反动派的血腥镇压扑灭,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进行了反复“围剿”。由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迫使红军踏上战略转移的艰难征程。与此同时,国民党统治区亦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山东党组织在遭受多次大破坏后与中央的联系断裂。
一边是红军在万水千山中艰难跋涉,一边是白区地下党员在刀光剑影中顽强坚守,经历着同样的险恶征程,面临着同样的生死抉择。当红军四渡赤水、突破乌江时,济南共产党人赵健民以同样决绝的姿态,在白色恐怖中踏出一条“千里寻党”的血色征途。1935年冬,当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赵健民终于在徐庄与中共中央北方局取得联系。1936年,当红军会宁会师的号声响起,山东党组织正式与党中央恢复联系。
当千军万马的战略转移与单枪匹马的信念坚守重合,我们终于读懂:长征精神所蕴含的,就是对初心的执着、对信仰的追求、对使命的担当。这是时空转换中永恒矗立的信仰丰碑。长征是武装力量的转移和生存,找党是白区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两者是伟大长征精神的不同表现形式。
济南幸存的共产党员在与中央失去联系的绝境中,高擎信仰,独立坚持斗争,重建济南市委,并自行组建山东省工委,让革命火种在山东城乡复燃。这是自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以来,又一次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转折。前者是开天辟地的破茧,后者是凤凰涅槃的重生。当1937年卢沟桥的炮声响起,济南共产党员在齐鲁大地点燃的一颗颗火种已成燎原之势——分布各地的党员骨干,成为山东十大抗日武装起义的核心力量。
济南共产党人留下的不仅是一段传奇,更是一种融进齐鲁儿女血脉的精神基因。这种精神,在后来的抗战烽烟中淬火成钢,在新中国建设中一脉相承,更在新时代征程上,继续照亮着我们走向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伟大抗战精神——抗战丰碑上的济南剪影
伟大抗战精神是在血与火的淬炼中铸就的民族精神丰碑。济南是联结鲁中、鲁西、清河、冀鲁边四大根据地的“黄金枢纽”,抗日游击区同时作为日伪占领区和抗日根据地的有效屏蔽,济南抗日军民在各战略区党委的领导下,给日伪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打击和袭扰。
在抗日战争中,济南化作了一把把插向敌人心脏的尖刀:城市地下斗争前仆后继,周边抗日根据地烽火不息。作为泰山区抗日根据地中心的莱芜、被誉为“泰西小延安”的长清大峰山抗日根据地、章历泰边区抗日根据地、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还有齐济临商平原抗日根据地,这些根据地里的村村寨寨织就了抗日游击战的天罗地网。伟大抗战精神图谱中有鲜明的济南符号,济南为山东乃至全国抗战胜利作出特殊贡献。
鲁中地区是山东腹地,扼控胶济、津浦两路交通要线,连接鲁西、胶东、滨海三区“十字路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共中央屡次指示建立以鲁中地区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莱芜自古就是一个传奇之地,抗战时期,更成为鲁中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堡垒,不仅创造了“红色交通”传奇、兵工传奇,“三三制”政权结构更是成为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典范。大峰山抗日根据地被誉为“泰西小延安”,在泰山西麓八县中举足轻重,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如果没有大峰山抗日根据地,泰西抗日根据地就不复存在。“大峰山妇女抗日工作队”,是泰西抗战乃至整个山东抗战的一面旗帜,擎起泰山西麓抗日斗争“半边天”。
南有沂蒙红嫂,东有胶东乳娘,西有峰山巾帼,三大红色女性群体是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千千万万女性的缩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篇章;“忠心向党、大爱无疆”的乳娘精神更是伟大抗战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鲜为人知的“忧国忧民、奉献担当”的峰山巾帼风骨,同样是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济南实践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和重要补充。
“赶考”精神——追问初心的济南答卷
当胜利的曙光染红地平线,毛泽东同志提出“进京赶考”的著名论断,并告诫全党“决不当李自成”,为即将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敲响了警钟。对历史周期率的深刻思考,开启了共产党人以“赶考”精神书写百年传奇的序幕。
回望历史,“赶考”精神就是一部浓缩的党史教科书,它见证了一个政党的风雨兼程。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战场,是中国革命从战略防御走向战略进攻、再到战略决战的历史缩影。济南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成为“伟大胜利”的起点。战役的硝烟尚未散尽,一场比攻城更复杂的“战役”悄然打响——济南战役的胜利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解放,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全面接管大城市的战略转折。作为关内解放的第一个省会大城市,济南的接管承载着探索人民政权建设的历史使命,中央将济南划为特别市,由中共中央华东局直接领导,赋予其“创造经验、树立标杆”的重任。
济南党组织用一场堪称典范的城市接管实践,回答了“从农村包围城市到管理大城市”的时代之问,向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济南的成功实践,成为共产党治理大城市的“教科书”。
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到改革开放打破思想桎梏,再到新时代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的突破,每一代共产党人都用行动书写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答卷。济南各级党组织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带领全市人民,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探索起步,到改革开放的腾飞跨越,再到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用一份份优秀的“赶考”答卷,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建设改革、创新复兴史诗,绘就了一幅充满活力的时代画卷。
“赶考”精神体现了党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永不停歇的奋斗姿态、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赶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基因,也是应对新时代挑战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赶考”的历史命题,济南各级党组织唯有始终保持“赶考”的精神和“应试”的心态,方能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向史而新——继往开来的济南担当
地方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特定地域的生动实践记录。它不仅承载着各地的独特历程,更以丰富的细节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为红色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多元补充和立体支撑。
每一个红色基因,都是党的精神标识,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确立了“向哪里去”的精神航标。我们必须始终把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作为必修课、常修课,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从革命文化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和力量,书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篇章。
经市委批准,《中共济南简史》即将出版。这部系统反映中共济南党组织百年奋斗历程的党史正本,从1921年济南党组织创建并参与党的一大,到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开,全面展现了济南党组织团结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历史时期的生动实践,是全市党员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教材。本书以“百年奋斗”为主线,坚持以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为准绳,准确把握党史主题主线与主流本质,既彰显济南党组织在全国大局中的贡献和作用,也客观反映探索中的经验教训,体现了“教科书”“清醒剂”的育人价值。立足济南区位与历史方位,凸显济南党史独特品格,为党员干部提供丰厚精神滋养。
济南共产党人的奋斗故事,从来不是躺在功劳簿上的赞歌,而是永远奋进的交响曲——在不懈奋斗中坚守信念,在不怕牺牲中铸就忠诚,在理论探索中与时俱进,在为民造福中践行宗旨,在自身建设中永葆本色。济南的红色基因,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它照亮过战火纷飞的年代,也必将照亮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过往皆序章,奋楫向未来。当前济南正处于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关键期,本书出版旨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百年党史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济南党组织与人民血肉相连的历史中,传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民生福祉;从党领导的改革创新实践中汲取智慧,发扬“敢为人先、务实创新”传统,为谱写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篇章不懈奋斗!
(作者系中共济南市委党史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