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新闻 >

现代吕剧《济南的冬天》首演 演绎1937年城破前的铁血泉韵

舜网-济南日报

2025-07-01 08:58:51

现代吕剧《济南的冬天》首演 演绎1937年城破前的铁血泉韵

《济南的冬天》

  为铭记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光辉历程,致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6月27日晚,由济南市戏曲曲艺中心济南市吕剧院出品的现代吕剧《济南的冬天》于群星剧场首演。该剧以1937年底日军攻陷济南前夕为背景,讲述延安特派员秋漱玉与地下党恋人鲁耀东在火车站重逢后,以“未婚夫妻”为掩护,联合说书艺人老泉、黄河游击队长孙林等济南儿女,冲破日军特务封锁运送医药物资的故事。

  省市艺术家演绎

  1937年济南热血传奇

  剧中,大明湖畔的谍影交锋、铁路线上的生死博弈与恋人之间的信仰共鸣相互交织,既展现“家家泉水”的地域风情,又通过山东琴书、吕剧唱腔与民族交响乐的创新融合,让观众在传统艺术中感受齐鲁儿女“甘洒热血守山河”的民族气节。该剧以小人物的家国抉择映射大时代的历史洪流,让红色记忆在泉城舞台焕发生机。

  本剧主创团队集结了省、市众多知名舞台艺术家。特邀山东省艺术研究院一级编剧陈新瑜执笔,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焦黎执导。济南市文化艺术新秀、二级演员孟越领衔饰演秋漱玉,优秀青年演员杨海涛饰演鲁耀东,演出团队既有省市非遗传承人李霄雯、王鸽、朱泓运、井远秀、孟莹等一众泉城艺术名家相携扶助、共同托举,也有“孔铁艺术名家工作室”学员韩宗飞、张学超、韩加华、吴扬等优秀青年演员,老中青三代演员角色演绎生动细腻、栩栩如生,艺术重现了抗战年代的英雄群像。

  城破前夜的铁路暗战

  编剧陈新瑜表示,当初写这个戏,源自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希望通过作品重温老舍先生笔下的泉城风味:冷冽的寒冬却透着暗流涌动的泉水温情,这也是济南人民的特性:隐忍中的刚毅,饱含深情。”

  陈新瑜曾经写过沪剧《上海童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说希望有一天写一部关于济南的戏剧,用原汁原味的乡音俚曲表演出来。“当时谍战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火爆,而戏剧鲜有问津。后来谍战题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引起极大影响,因此我想写一部济南特色的谍战题材戏剧作品。”

  陈新瑜表示,当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迫切想要攻占济南这个南北交通大动脉。此时,中共中央开始部署挺进沂蒙山建立根据地,济南作为交通枢纽,必须打通未来抗日物资运输生命线,铁路成为关键地。“故事选择在这个地方,能真实反映当时各方势力交错的历史状态,时间选择在日军攻城前夜,充满紧迫感。”

  剧中男主人公鲁耀东是火车站站长,“铁路题材故事最著名的戏剧人物就是《红灯记》中的李玉和,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济南的冬天》的男主人公就是致敬经典。”陈新瑜表示,女主人公秋漱玉的素材则来源于济南的两位女性,“虽然辛锐年纪轻轻就牺牲了,但她身上最具济南女性魅力:柔弱外表下富于智慧,坚韧;李清照则历尽千辛万苦,带着收藏的金石南渡,守候文化宝藏。她俩都是本剧女主人公的素材来源。”

  血色残荷的信仰坚守

  大幕甫一拉开,舞台上无论是凋零的残荷,还是白雪盖头的柳树,都呈现出萧索肃杀的氛围。该剧舞美设计、济南市戏曲曲艺中心事业发展部负责人房岷介绍,冬天看到大明湖上的残荷,凛凛寒冬中傲然挺立,给了他强烈的震撼,也给了他这次舞美设计的灵感。

  “自1931年山东和济南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完全失去联系,到1935年冬与中共中央北方局取得联系,这几年,保留下来的500多名党员,在白色恐怖统治之下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房岷介绍,因此用寒冬中的残荷去代表这些为了理想、为了信念、为了事业、为了民族解放,坚守在地下战线上的共产党人们。

  谍战题材的作品近年来在我省的戏剧舞台上并不多见,“而吕剧诞生于民间,贴近生活,更适合表现现实主义题材,戏曲程式化的东西相对较少。”

  剧中,地下党员和特务遭遇的一场武戏成为亮点。“吕剧历史上武戏相对较少,尤其近些年来对于武戏的呈现就更不多见了。《济南的冬天》中,我们试图去突破一下吕剧舞台上的呈现手法,运用了一部分的武戏,成为一个小小的亮点。”房岷表示。

  此次演出不仅以艺术形式重温了济南抗战历史,更通过“传统戏曲+红色题材”的深度表达,让抗战精神在当代观众心中引发共鸣。剧院负责人王大乾表示:“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吕剧的传承单位,我们以《济南的冬天》向抗战英烈致敬,愿以吕剧之声传承民族精神,让泉城的红色基因永续流淌。”

  首演之后,该剧将继续打磨提升,并规划后续演出。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陈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