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7-02 08:33:39
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与其他部委联合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政策文件,涉及风能、太阳能、氢能、储能、新型电力系统、生物质能等领域,加速推动新能源及装备领域由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一揽子政策出台,释放出关于新能源产业链战略布局的强烈信号,在“双碳”大语境下,我们如何“新”益求“新”?山东作为工业大省、能源大省,近年来,一直将新能源装备产业作为促进能源开发利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来发展。济南都市圈依托圈内各市工业底气与资源禀赋,集聚优质资源要素,将新能源装备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做精,走出自身特色。
向“新”而行“链”上未来
6月,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发动机生产计划超200台,创公司历史单月排产最高纪录。车间开启“超常规作业”,生产线24小时运转。“历史最高”成绩,业绩“逆势上扬”,是公司新能源装备领域上交的一次“高分答卷”,也是济南在该产业发展境况的一个缩影。
今年5月,《济南市支持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真金白银”撬动起产业发展的“加速度”。设立50亿元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为新能源装备产业领域各成长阶段企业提供多元化、可持续的资本赋能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对支持重点领域前瞻布局的奖励是按照国家级、省级、市级分档给予不同标准的一次性奖励,最高300万元。
资本的“源头活水”,激发企业发展增效,提升产业“精准落子”。济南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这一方面,得益于产业的积累与发展;另一方面,得益于政策精准发力,资源聚合与高效执行。今年3月17日正式成立的济南市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办公室,作为济南打破体制机制桎梏,创新组建的空天信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装备四大产业办公室之一,成为产业破壁、破题起势的“尖刀连”,持续推进产业纵深发展。
新能源装备“链”动济南发展大格局,离不开其深厚的“发展土壤”。2021年12月,济南与“比亚迪”牵手,拿出起步区3000亩土地绘就济南新能源整车制造新蓝图。2022年,新能源装备产业链被确定为全市十大标志性产业链之一重点发展。2025年5月14日,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工作推进会议召开,济南确定将“13+34”产业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聚焦全市13条标志性产业链、34条重点产业链,逐链开展产业研究谋划,分类培育重点产业链,动态优化产业链体系,以产业链能级跃升引领带动全市工业经济提档升级。新能源装备就是济南的主攻方向“13+34产业链”中关键一环。目前济南市新能源装备产业已构建涵盖储能、太阳能、风能、核能、新型电力设备在内的产业发展体系,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拥有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0余个省市级创新平台,涌现出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产品,在大兆瓦风电机组、特高压变压器/电抗器、高效光伏组件等细分领域实现多项突破。
向“新”图强 集群发展
“虚拟电厂”,用足每一度绿电。在泰开光储直柔绿色低碳工业园,屋顶光伏发电,用于室内照明,结余绿电存入储能电池柜,电器设备均采用光伏发电、直流供电,既减少耗损,又安全可靠。这一整套交直流混合的智慧柔性微电网,由山东泰开直流技术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投用后,促进园区内光伏发电的自用率由50%提高到90%,年可节省电费422万元。
除泰开光储这一响当当的名片,泰安还有“山东制造·齐鲁精品”——山东瑞福锂业电池级碳酸锂。2024年度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进行公示,山东瑞福锂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山东省锂电新材料国际示范基地”,是泰安市新增获批的唯一一家国际示范基地。2024年,省发改委公布首批支柱型雁阵集群和“头雁”企业名单,泰安市新能源装备材料和储能产业集群、“泰山+”旅游产业集群、岱岳区新材料和新型建材产业集群3个雁阵形集群在列,入选数量仅次于青岛市、烟台市,居全省第3位。
在泰安入选名单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新能源装备产业作为集群核心产业“实至名归”,新能源装备材料和储能产业集群以泰开集团、瑞福锂业两家企业为龙头,拥有智能输变电产业链、锂电产业链、光热产业链3条核心产业链,通过实施“新能源智能输变电基地”“储能之都”“泰山锂谷”“光伏+装备制造”四大战略工程,加快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向“新”提效 重构生态
在国民薄膜太阳能科技(淄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薄膜”)生产车间,独家产品超大型柔性卷绕太阳能遮阳棚正经工人之手,进行精细修边。这一太阳能薄膜轻质柔软,可卷绕收纳,随时随地取用,可用于房车等应用场景,迎来欧美、中东、东南亚的诸多订单。
同样,出口至沙特阿拉伯的太阳能电池板,出产于山东熙源太阳能有限公司,可应用于大型储能系统、智慧农业、智慧水利、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产品增强了防光、防水、防腐蚀方面的功能,转换效率在21%以上,使用寿命长达20年至25年,极大提升了耐用性和适配性,可适应更为严酷的气候环境。这些性能提升及细节创新,使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脱颖而出。
从老牌工业城市,到新能源装备产业新星,淄博提早布局。2023年底,淄博新能源制造业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储能、光伏、氢能等四条新能源产业链,成为全省新能源领域唯一入选集群。
如今,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作为淄博“新三样”,打开了国际市场,2024年出口4.8亿元,同比增长362%。其中,光伏产品出口1480余万元,同比增长12.1%。立足于山东光伏领域,淄博正是全省正在打造的济南、东营、临沂等产业基地之一。淄博以技术创新,突破瓶颈等技术优势,抢占国际市场,走出充满活力的外向型发展路径。
新动能蕴含新势能,新能源内存大能量。在产业低碳转型大潮中,济南都市圈内新能源装备各行业发展跑出加速度,身为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载体,未来将持续“破圈”,塑造发展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