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网-济南日报
2025-07-03 08:25:29
□董 婧
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扎实推进。中央八项规定要求“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文风看似文字表达的技术问题,实为党风政风的直观镜像——文件是部署工作的载体,文字是传递思想的媒介,一字一句间折射的是党员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将改进文风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一堂必修课。
文风之弊由来已久。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文件材料像流水线生产的模板,内容上“穿靴戴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语言上追求“高深莫测”,堆砌新名词、生造概念词。更有甚者,把写材料当作“炫技场”,把文件数量当作“成绩单”。这种形式主义文风,浪费行政资源,消解政策权威,让基层疲于应付,群众一头雾水。中央八项规定剑指文风积弊,正是要撕掉形式主义的遮羞布,回归务实本真。
改进文风,关键在“实”。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曾批评“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文风,强调“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新时代改进文风,更要弘扬“短实新”的优良传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改进文风,要在短、实、新三个方面下功夫、见成效。”在正定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就强调要开短会,说短话,写短文章,内容要精,文理要通,切忌空话、套话、言之无物。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多次引用郑板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对联,提出写文章“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他坚持为《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撰写短论,每篇不过三五百字,却道理深刻、语言生动,至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然,提倡短文、短话,并不意味着长文就一定不好。篇幅长短应当根据内容需要和表达目的来确定。对于一些重要内容、深刻道理,确实需要适当篇幅才能充分阐述。关键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用、言之有力。
改进文风,落脚在“干”。文风不是文字游戏,而是工作作风的外在表现。现实中,有的地方文件写得漂亮,落实却打折扣——政策解读“上下一般粗”,任务分解“层层加码”,责任落实“甩锅推责”。这种“文实两张皮”的现象,本质上是形式主义在作祟。改进文风必须把“写得好”与“干得好”统一起来,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少些敷衍塞责,多些担当作为;把群众放在心上,把工作做到实处。当文风的变化带动作风的转变,当“纸上谈兵”变成“脚下沾泥”,“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形式主义顽疾自然无处遁形。
文风绝非小事,它既是作风建设的关键抓手,更是推动工作落实见效的着力点。领导干部和群众若陷入不同的话语体系,政策传达就会失去温度,工作推进就会失去根基。改进文风,就是要让文字回归朴素使命——既传递信息,又联系群众。对党员干部而言,改进文风,不只是文字风格、语言问题,而是思想问题、能力问题。倡导“短实新”文风,本质是坚持“内容为王”,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把心思用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这既是锤炼本领的成长之路,也是践行担当的政治自觉,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